中国水族馆文字档案的形成与特点_水族论文

中国水族馆文字档案的形成与特点_水族论文

中国水族文字档案的形成与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族论文,中国论文,文字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13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先生在中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1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既有本民族的语言,也有本民族的文字。这些民族以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记录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字档案。”

早在1990年中国第4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就达34.5万的水族, 就是王刚主席所说的既有本民族语言、也有本民族文字的21个民族之一。在这34.5万余人的水族人口中,除有少量的水族人分别居住在中国的广西、云南等省区和散居于全国各地外,占水族总人口93.22 %的水族人聚居于中国贵州省境内。1956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 次会议决定设置的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也位于贵州省境内。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世世代代用自己的双手在崇山峻岭中披荆斩棘,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她不仅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水语,至今还作为水族人民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有她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水族古文字及其用水族文字书写而成的水族文字档案——《水书》。

《水书》,是水族古老的宗教文化典籍,是水族先民在卜筮过程中已成文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收藏了水族天象、历法、气象及原始宗教资料,对研究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气象学、宗教学、文字学,尤其是对研究水族本民族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

犹如各兄弟民族的文字档案伴随着本民族文字的创制而产生一样,水族的文字档案——《水书》也是伴随着水族古文字的产生而形成的。关于水族古文字的创制时间,虽然不少专家、学者依据水族古文字起源之传说和对水族古文字结构特点的剖析及水族古文字字形甚古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分析,“细考其(指水族古文字——本文作者注)字形,竟有与武丁时期之甲骨文极为近似者。”认为水族古文字“制造之时代极为古远”,至少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亦可断言也。”水族古文字“源于《周易》,宋代已基本定形,清代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等等,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均因无有力佐证而难以定论。但近年来先后在贵州三都和榕江县境内发现的3 座用水族古文字刻写的墓碑则足以说明:水族古文字的产生时间至迟应在公元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之前(据考证:上述3 座墓碑先后立于公元1500年、1588年和1856年)。毫无疑问,水族文字档案的形成时间也应在公元1500年以前。更何况,上述3 座用水族古文字刻写的墓碑碑文本身,就是用水文真实记录死者生平及生死年月的水文碑刻档案。

(二)

水族虽然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但由于其字数太少(迄今只有450个左右)。因而既难以作为水族人民交流思想的工具,又不能作为记录水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通用文字。这种由于字数极缺而难以通用的文字所形成的档案,自然会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字档案而独具特色。概括起来,水族文字档案有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其一,门类的单一性。作为水族先民最早的筮书和最古老的文化典籍的《水书》,是水族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绝无仅有的成文著作。从水族文字档案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除前面所提及的三座水族古文字墓碑的照片、拓片档案外,这种以成文著作形式存在的《水书》,几乎就是水族文字档案的存在形式。其门类之单一,恐为中国有本民族文字的21个民族之最。

其二,内容的滞后性。如前所述,由于水族文字不能作为水族人民交流思想和记录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因而尽管水族文字档案——《水书》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水族先民有关天文、地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但它最终还是不能随着水民族的进步和水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相反,作为水族文字档案主要存在形式的《水书》,其内容与水民族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日益脱离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现象。

其三,保管的分散性。从大的方面看,《水书》可分两大类:一是普通《水书》,又称白书;一是秘密使用的黑书。普通水书在民间流传较多,一般的水书先生家中均有抄本;黑书流传甚少,即使少数水书先生家中藏有黑书,也多为秘而不宣,不让外人知晓。因此,所有的《水书》几乎都保存在水书先生之手,保管异常分散。为了抢救水族文字档案,1987年,中国国家档案局拨出专款给三都水族自治县档案馆,征集到《水书》100余本、册。

其四,传播的神秘性。《水书》从来没有统一的版本,更没有统一传授水族文字和《水书》的学校与教员,其传播方式完全靠水书先生口传手抄。尤其是黑书,书中象形描写颇多,且多系秘密记号,因而非经抄录者解释,其他人是很难看懂的,这就给《水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正因为如此,在水族中,能认识水族文字并能直接利用《水书》的人极少。

(三)

以《水书》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水族文字档案,是水族先民为适应占筮的要求,寄托其试图征服自然和沟通超自然力量而编写出来的一部最古老的文化典籍。它包含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凝集了水族先民远古时期有关天文、地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与经验。例如:《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显示了水族先民的天文知识水准,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二十八宿、九星、八卦九宫、四时五方、七元历制及水历正月建戊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基本依据,是水族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唯物史观,在我国民俗学发展史上有着灿烂的一页。

需要指出的是:以《水书》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水族文字档案,虽然不能作为水族人民交流思想的工具,不能历史地记录水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它却与水族的宗教信仰、民俗事象和农事安排等联系极为密切,《水书》在水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和民族习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水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受《水书》影响和制约最大的要数丧葬、婚嫁、营造等事项。如丧葬中的入殓、停棺、发殡、下土安葬,婚嫁中的说亲、订亲、迎亲,营造中的破土、下基、上梁、落成等,每一细小的环节都要按《水书》所列条文趋吉避凶,不敢越雷池半步;无论是水族民间的几个类似汉民族春节性质的端节、卯节和“苏稔喜”(即娘娘节),还是水族民间的赛马、赶卯坡、敲击铜鼓等传统庆典活动,其时间的确定、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无不以《水书》、水历为依据。可见,《水书》对水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水族文字档案——《水书》记载的对星象变化和星体运行的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认识了天体,了解了时令季节的变化;《水书》中记述的用二十八宿纪年纪月纪日时,并以正月建戊的基本理论,不仅在历史上曾对水族先民的农耕、渔猎、祭祀、征伐等国事、农事起过积极的作用,尽管后来逐步背离了为国事服务的目的而变成利用星像变化、占验人事吉凶的一种术数,但它仍是迄今为止历代水书先生修订各年历书的依据,对水族人民的农事安排仍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以《水书》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水族文字档案,不仅引起了国内有关专家的关注,而且海外有关学者也日益重视对《水书》的介绍与研究。一些海外图书机构也十分注意对《水书》的收藏。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东洋文库等都藏有《水书》。华人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李方桂教授1977年出版了《水话研究》,并附录了水族古文字。在日本,1955年赖惟勤教授在《有关莫话记略》中首次介绍了《水书》,并附录了56个水族文字;1963年出版的《日语的历史:——谈文字》一书,刊登了一页以水文和汉文相对照的图表;日本已故语言学家、原日本语言学会会长西田龙雄教授在1980年发表了《水文字历的释译》,对22个水族古文字进行了释译,除其中的6个字释译有误外, 其余的16个字释译完全正确。西田龙雄在文中还充分肯定了《水书》的价值。他指出:“水书的存在说明:某时期,在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境内,曾有过一系列字形相似的象形字,也已超过记录语言的性质范围。由巫师们代代相传下来的水书,就成了我们今天推断文字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了。”

近几年来,日本、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先后到水族地区进行实地采访,表现出了对水族文字和《水书》研究的极大兴趣。

通过本文对水族文字档案——《水书》的介绍,希望能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保护和研究《水书》的更大关注,能鼓动更多的有志者加入《水书》研究的行列,尽早揭开《水书》神秘的面纱,让这块水族文化的瑰宝重现异彩。

标签:;  ;  ;  

中国水族馆文字档案的形成与特点_水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