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_冯莉,贾敬, 陈渝

【摘 要】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总结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的处理措施。方法:以医院现有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一年内出现针刺伤事故的10名护士纳入事故组,其余20名护士纳入对照组。收集护士的一般资料,从护士的护理操作习惯、安全意识评分等方面入手,调查护士的业务素质,开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护士的年龄及工作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故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评分与安全教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急诊科工作性质、护士的护理操作习惯、安全防护意识及患者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清及急诊工作的重要性与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治疗中所发挥作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针刺伤事故;危险因素

医院急诊科是医院处理突发事件,处理患者突发病情的重要场所。针刺伤事故是医院急诊科的常见事故。它主要指的是注射针头、缝合针及穿刺针给护理人员带来的意外伤害[1]。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总结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的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医院急诊科 30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在19-42岁之间,平均年龄(30.5±5.6)岁,工作时间在3个月至20年之间。工龄平均值为(12.6±2.2)年。

1.2 方法

收集护士的一般资料,将1年内出现针刺伤事故的10名护士纳入事故组,其余20名护士纳入对照组。主要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护士的年龄与工龄)与护士的业务能力(护理操作考核成绩与安全防护能力考核成绩)。研究期间,研究者根据本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护理操作能力考核与安全防护能力考核(护理操作考核与安全防护能力考核的满分均为 100分),根据两组护士的考核结果、一般资料及针刺伤事故的具体情况开展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事故组护士的年龄在19-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5.3)岁,工龄在3个月至19年之间,工龄平均值为(12.2±2.1)年。对照组护士的年龄在 20-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5.2)岁,护士工龄在4个月至 20年之间,平均值为(12.3±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事故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考核成绩与安全防护能力考核成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针刺伤事故的实际情况,患者对急诊护理的依从度及医院急诊科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也需要列入自变量。根据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急诊科工作性质、护士的护理操作习惯、安全防护意识及患者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 Logistics回归分析

4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健康医务人员因针刺伤事故感染传染病的概率为 80-90%。护士在针刺伤事故受害者中所占比例为 80%[2]。一些研究者认为,护士在被沾有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的锐器刺伤以后,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概率在5-45%之间[3-4]。上述数据表明针刺伤事故是急诊科护士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就此类事故的研究现状而言,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护士在工作中养成的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安全防护意识的缺失及患者护理操作依从性是导致护士针刺伤事故的主要因素。

3.2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

处理措施合理配置科室人员、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及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是降低针刺伤危险因素对护士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可行措施。如急诊科弹性排班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工作强度。对护士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也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4 结论

医院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清及急诊工作的重要性与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针对医院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医院需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地,并要对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与安全防护陪训,也有助于降低护士针刺伤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学营, 门婷婷, 张敏, 李明娥.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07):11-13.

[2] 王越, 吴月瑛, 潘敏. 计划行为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预防中的应用评价[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01):96-98.

[3] 贺玲玲. 计划行为理论在预防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效果评价[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 43(01):115-118.

[4] 李波, 赵继先, 张焕鑫, 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急诊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 PCI 1例[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 9(1):107-108.

论文作者:冯莉,贾敬, 陈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_冯莉,贾敬, 陈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