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对策性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对策性研究

蔡振京,何 聪

(浙江树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摘 要】 历史虚无主义对于新时代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制约性。他不仅会冲击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动摇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影响中华文明的传承还会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治理,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以法治的方式来管制历史虚无主义。

【关键词】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法治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今天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针对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补短板”的口号。笔者认为我国社会的短板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要补在精神思想方面同样要补。当今社会日益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目前我国社会精神思想方面的一大短板,危害巨大,亟待治理。就其影响的严重性而言,单靠道德教化的治理手段是不够的,法规法纪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手段。

一、新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历史唯心主义为论调,以否定和虚无我国近现代历史为手段,以反马克思主义为目标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社会中的表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1]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无视历史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精粹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清代诗人龚自珍有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典型的表现即为无视历史。无视历史又可分为否定历史和虚无历史两种形式。否定历史,表现为否认现有的历史定论。当下社会甚嚣尘上的中共消极抗日论最为典型。这种论调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作用的历史论断,反而片面地肯定了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虚无历史,表现为虚化、弱化现有的历史定论。当下社会经常出现中国抗战无用论便是其主要表现。该论调认为二战中的中国并不是战胜日本的关键力量,美国和苏联才是。正是因为这两股势力的介入,最终使得中国的抗战能以胜利告终。该论调虚化了中国抗战在整个人类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弱化了数千万中国军民的牺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概念图是一种很好的厘清概念的工具,它能以整体的、简练的方式来呈现、组织概念。它可以再现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以上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建构出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概念图(图8),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深刻领会重组后概念生成的意义。

(二)颠倒黑白

是非观是一个社会判辨对错、判别黑白的重要标准。颠倒黑白即颠覆了一个社会判辨对错、判别黑白的重要标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另一重要表现恰恰为颠倒黑白。[3]这方面的典型表现为被我国社会主流思想强烈批判的精日言论、哈韩行为。这些言论认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是在帮助中国战胜愚昧落后的文明实现整个东亚的共同繁荣。南京大屠杀就是中国人自己编造的谎言。更有甚者,中国台湾岛内亲日派代表国民党前党首李登辉抛出了“日本祖国说”,直接把自己当成了日本子民。现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党魁蔡英文也在最近说出了“拜托日本领导亚洲”之流的卖国辱国之言。这些颠倒黑白的言论不加批判管制,必会颠覆中国的下一代的是非观。

(三)歪曲真相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否定历史。歪曲真相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历史的重要手段。[4]歪曲真相,即通过掩盖真相混淆事实的手段来扭曲历史的错误行径。近几年来,我国观众一打开电视便可看到满屏的抗日神剧。裤裆藏手雷、手雷炸飞机、飞机变导弹、导弹轰鬼子之类的桥段不仅在娱乐、侮辱我国观众的智商,更是在扭曲我国抗战先烈所经历的那段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的真实历史。众多经历战火洗礼依然健在的抗战老兵对于抗日神剧所持的谴责态度已经说明了歪曲真相这一错误行径的严重性。

4.破坏民族团结统一。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先生则笑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二、新时代背景下法治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需手段

(一)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于新时代发展的制约性分析

作为思想领域的毒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于我国新时代的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

1.冲击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它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石。[6]我国在最新的宪法修正案中已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其中,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为自己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是非准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因其对中国历史、对中国历史中的英雄人物的错误认知会严重诱导社会民众去接受错误的思想,从而生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是非准则。长此以往必将颠倒黑白,从而对我国现行宪法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重大冲击。

社会主义信念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我国从2020年到2035,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新目标的前提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不改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坚定社会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含盖了大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敌对意识。在这些敌对意识别有用心的影响下,思想上缺乏免疫能力的社会民众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必然会产生动摇。

连接“Y”字形接头,使用磁珠筛选去除接头自连片段,利用PCR扩增进行文库模板的富集,氢氧化钠变性,产生单链DNA片段。

因行星轮系具有运行噪音小的特点,能够给乘坐者提供舒适感与安全感,其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为电梯的长时间运行提供保证,此外,行星齿轮曳引机的效率远高于同样提升力的蜗轮副式曳引机,且体积仅是它的一半[2],因此,在曳引机设计中,行星齿轮减速器较其它形式的齿轮传动系统更具优势。某型号电梯的曳引机减速器使用2级行星轮系 [3],该项目选取串联的2个2K-H型行星轮系进行设计。

2.动摇社会主义信念。

1.德治的不足。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发展积累而得的精华。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烙印。它的传承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的唯一持久的国家。”原因即在于中华文明从来未曾被断代过,而曾经与我国并列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明都曾被中断过。因此,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持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会严重影响我国年轻人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使其产生各种精日哈韩等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

3.影响中华文明传承。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便是利用了年轻人的这一心理特征,在网络空间中通过恶搞颠覆我国历史中的经典英雄人物,来达到他们抹黑英雄、否定历史的目的。[5]近些年来,那些诋毁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甚至诋毁我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社会言论,正是抹黑英雄这一错误行为的典型表现。

著名学者郁达夫曾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抹黑英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新时代的又一个重要表现。许多我国新一代的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通过进行恶搞颠覆经典来展现自我。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具体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前提是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左右下的极端主义分子不断地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传播排斥少数民族的言论或者是数典忘祖的言论。这些无良言论会极大地伤害民族感情。如不惩治,必会破坏民族团结,诱发类似于疆独、藏独、台独、港独等恶势力,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

(二)关于法治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过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给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所造成的诸多制约,我们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在社会公众领域发生作用,所以其治理方式主要由德治和法治这两种调整社会公共关系的方式构成。

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正参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环保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中老、中缅、中越的环境保护合作交流。

德治即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方式。德治主要通过社会价值体系的建设、学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及舆论良好氛围的营造来激发社会民众内心的觉醒,并通过社会民众自身内心的调整来自觉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德治过多地依赖社会民众的自觉性,过度地依靠民众内心的觉醒。[7]即便民众不接受正确思想的引导而误入歧途,德治也仅仅只能依靠道德舆论的谴责来处理问题。对于屡教不改甚至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分子起不到治理的效果。社会约束力低下是德治不足的症结所在。

2.法治的必须。

张伦对长辈的尊敬还会表现在对待朋友的父母上。有段时间,张伦创业失败,他决定骑着摩托车去流浪。途中经过朋友老家,想到朋友母亲已离世,而朋友久未归家扫墓,他竟跑到朋友母亲坟上祭拜。“拔草、清扫,他说弄了一个下午。”

法治即是以法律规范来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方式。目前法治已成为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必须手段。[8]首先,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日益泛滥,德治的不足促成了法治的必须。法治具有最强的社会约束力,它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强制机关的强力执行来确保治理实际效果。其次,我国政府重典治乱的监管原则也决定了面对日益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乱象,我国政府必须像治理长春长生疫苗造假这类乱象那样祭出重典来整治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用法律规范来治理那些扰乱社会、分裂国家的历史虚无主义犯罪分子也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对策

(一)进行专项法规的制定

运用法治的方式来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首先要求制定专项的法律法规,确保国家治理历史虚无主义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依。我国政府以往运用法治手段治理历史虚无主义行为大多借助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涉及到的具体罪名往往是危害国家安全、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等。这些处罚并不能引起社会民众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这类行为的足够重视,乃至于在今天的新时代中社会民众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度依旧不高。恶搞英雄、抹黑英烈的行为在社会上依旧屡见不鲜,因为行为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行为已经违法甚至是已经犯罪。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从制定到颁行才用了三天时间。可见我国对于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专项立法具有极大的迫切性。2018年5月21日,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对当地居民曾某污蔑烈士的行为依法提起侵犯英烈名誉权的民事公益诉讼,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018年6月12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并作出要求被告人曾某公开赔礼道歉的判决。新闻报道后,社会反响热烈。社会民众从该案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开始认识到抹黑英烈、恶搞英雄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行为的恶劣性质。案发至今,抹黑英烈污蔑英烈的言行在我国社会销声匿迹。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专项立法效果显著。

(二)加强传播渠道的管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来扩大影响。只有这样这种错误思潮才能被人认知被人接受。在新时代的今天,通讯技术日益发达,各种思想的传播渠道异常丰富便捷。网络、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因其介入门槛低、民众使用率高、传播速度快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群发性效应。同时针对这些渠道的监管机制不甚完善,所以这些新媒体已经取代电视、广播、报纸、报刊等传统媒介成为了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政府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要加强对其传播渠道的管控,掐住其要害,才能有效根治这一错误思潮的恶劣影响。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管控首先必须推行类似于手机实名制那样的网络实名制,以提高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入门条件。其次,必须完善媒体自身监管与司法专职监管的二级监管机制。对于网民输入的相关信息,先由媒体自身监管人员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漏网之鱼则由司法专职监管人员进行管控。媒体自身监管需对司法专职监管负责,司法专职监管机构需对我国政府负责。对于重大纰漏媒体自身监管机构和司法专职监管机构都需承担相应责任。再次,必须重视社会监督机制。对于社会民众的举报,必须有明确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来进行接洽与核实,一旦举报属实,必须迅速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监管机构办案效率,有力地打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嚣张气焰。2018年2月15-16日,山东临沭县网民禚某在其微博中发布污蔑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无良言论。当地警方接到网友举报后,迅速组织警力进行调查。经核实后,在2018年2月17日即对相关责任人禚某做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 元的处罚。此案的迅速告破对于无视法规的历史虚无主义分子打击巨大。同时该案例也体现了加强传播渠道的管控对于治理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乱象的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杨 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实质、危害与抵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7,(08).

[2]龚自珍,《古史钩沉二》,《定庵续集》卷二.

[3]葛玉良,张晓娜.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6).

[4]欧阳恩良,杨红玲.学习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定立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3).

[5]李文清,徐仲伟.网络政治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J].学术探索,2016,(03).

[6]陈 帅.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杨建义.十八大以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举措[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

[8]杨建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

【中图分类号】 D5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2-0067-03

【作者简介】 蔡振京(1978-),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树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社会学研究;何 聪(1999-),男,浙江绍兴人,浙江树人大学健康与管理学院本科生。

□编 辑/李 勇

标签:;  ;  ;  ;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对策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