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复习写作质量_文献论文

提高复习写作质量_文献论文

提高综述撰写的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述是对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作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后进行深入归纳整理的特殊情报研究产品。它是学科研究与情报研究融为一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综述在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提供依据的作用。因其客观性使读者能迅速了解、全面把握某一学科、某一专题或某一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从而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2)推动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的作用。因其综合性,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搜集,找出相关文献群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最新成果,从而有利于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化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学术研究。(3)对研究的指引作用。因其新颖性,即能围绕所论专题最大限度地概括和反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据、新资料和新动态,从而有助于科研人员确定科研的主攻方向,选择价值高、意义大的研究课题。(4)检索、导读作用。因其标注性,即含有大量的引文出处,使科研人员能结合自己的科研需求进一步进行追踪查检,从中获得大量较系统的文献作参考,并进一步查阅原文。

正因为综述具有以上重要作用,因此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我国许多报刊经常刊登综述文章,或设立综述专栏,还有专门的综述刊物(如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主办的《资料综述》),此外,还出版了一些专门性综述文集。其中不乏佳作,但也存在众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 目前综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社科专题综述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

1.1 引文未加注脚。综述是三次文献,其目的之一就是为教研人员提供大量相关文献分布状况的信息。这一目的主要是靠对原文出处的详尽附注来达到的。但有相当一部分专题综述对所引用的文献未加注脚,观点和参考文献不对号,不知哪种观点是哪一篇文章中的,只在综述后列出一部分参考文献;还有的专题综述只把各种观点加以概述,既不在观点后加注脚,也不在文章后附引参考文献。这样,教研人员无法查阅某些观点和论据所在的原文,作更详细的了解,不利于研究的深入。

1.2 有些专题综述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的观点不够准确。有的综述撰写者对原文缺乏正确理解,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某一学科或专题的主要内容、现状和发展动向,因而综合的专题观点往往不符原文主旨,甚至把次要的观点变为主要论点。第二,缺乏归纳性,未从社科研究整体发展上进行综述。有的综述撰写者在撰写某一专题综述时,没有对大量的文献进行归纳概括,没有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对照反映,也没有从学科发展研究上作出趋向性预测,只是把相关的几篇文章中的某几段原话拼凑起来,只是一些观点的罗列、堆砌,降低了综述的学术价值。第三,缺乏特色性和创造性。缺乏特色性表现为简单罗列并不全面的一些观点,缺乏汇总和综合的特性。缺乏创造性表现为分析和综合的层次浅,未形成内部的横向对比和纵向的发展轨迹,同时还缺乏外部的评议。第四,缺乏大量的文献资料作基础。通常形成一篇质量较高的专题综述,大约要占有30~50篇甚至50~250篇同一主题内容的文献资料。有的综述撰写者为了应付任务,只用相关的三五篇文献就拼凑成一篇综述。显然,过小的覆盖面形成的综述往往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与综述的特点不相符。

1.3 未把热点和非热点研究、争论性观点与非争论性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研究的发展一般不存在热点与非热点研究和争论性问题与非争论性问题相脱离的现象。因而有些问题,暂时未引起理论界的争论或未成为热点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术研究也会不断深入,而这些问题往往又为人们所关注,成为新争论的侧重点和突破点。目前,我们所撰写的专题综述,主要注重热点研究和争论性的问题,未从社科研究的历史到现状和从单科研究状况到相邻学科研究的关系上进行综述。这样,教研人员难以通过专题综述来发掘社科研究发展的潜在课题,也难以对某一问题提出规律性的发展变化的预测和探讨。

造成综述中上述种种不足,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综述的撰写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第一,对选题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综述撰写者一般都是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第二,对选材也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出现覆盖面不广、所占有的文献资料太少等现象。第三,对质量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难以使综述具有其应有的特性。

(2)综述撰写者队伍的素质不高。这主要包括,综述撰写者的客观水平素质和主观态度的素质。从客观水平素质来看,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综述撰写者的理论根基较差,业务水平低,不能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难以把握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难以掌握专题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有些综述撰写者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写作水平偏低,对专题综述的布局谋篇和框架结构有些力不从心,创造意识不强。从主观素质来看,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综述撰写者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事业心。第二,单纯的任务观念,应付定岗、定量考核。

2 加强社科专题综述撰写的对策

要改变上述专题综述文章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必须相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必须规范选题制度。选题制是否规范,是关系到各种专题综述是否符合读者的需要,关系到专题综述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问题,也是加强专题综述撰写的最重要环节。怎样规范专题综述的选题制呢?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认为,关键是要规范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选题和其他综述撰写者选题的会商制,即定期召开选题商务会。在会商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要做到选题的目的明确。就是说,要明确选择这个专题综述要解决什么问题,依据是什么,为谁提供参考服务。(2)要强调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研人员的需要,做好跟踪服务。首先,可以跟“题”。就是根据各课题组和各教研单位当年所定的研究课题和所需讲授的专题,进行专题综述选题。其次,可以跟“人”。在跟踪重大科研课题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人课题,尤其是要跟踪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根据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和讲授的专题,进行专题综述选题。(3)要督促撰写者关注当前理论界的新动向。

2.2 必须规范选材制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搜集要广。要广泛阅览各种报纸杂志,从中搜集与专题综述有关的文章和资料。(2)要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高质量的信息资料。一方面可以到省委、省政府有关单位进行调查,了解情况,收集和选择好的各种信息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参加各种有关学术研讨会,从中获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材料。(3)要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办法,判断所选文献的基本观点和论据是否具有三个特点:新、准、深。

2.3 必须提高专题综述撰写者的素质。(1)提高其政治思想修养素质。这是加强专题综述撰写的基本素质。第一,要提高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的素质。第二,要提高政策水平的素质。第三,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的素质。(2)必须具有多元性知识结构的素质。第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素质,掌握一门或多门社科专业知识。第二,要具有图书情报资料学知识的素质。第三,要具有综述撰写的知识。(3)必须提高撰写能力的素质。综述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对表达风格有严格的要求。撰写人员的整体水平和全面素养最终要通过撰写成品表现出来。抓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治本和治标兼顾的措施。可展开评比活动,评出最佳综述和最差综述,进行典型分析,促使撰写能力的提高。

标签:;  

提高复习写作质量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