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占GDP比重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_加工贸易论文

出口占GDP比重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_加工贸易论文

出口额与GDP比率影响因素的系统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率论文,出口额论文,因素论文,系统论文,GD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1.相关文献回顾

出口额与GDP的比率又称为出口贸易依存度。该指标不仅被用来衡量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小岛清,1987;刘力,1999),而且被广泛用于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世界银行,1998)。

影响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因素较多。世界银行(1998)认为,GDP的国际可比性、汇率的变动以及加工贸易的重要程度是影响出口额与GDP的比率的重要因素,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出口额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可靠的指标。张松涛(1997)指出,出口额的统计方法、外汇汇率的变化和GDP统计口径的国际可比性对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有重要的影响。刘力(1999)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贸易结构、经济规模等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变化规律。乔超(1997)认为经济发达程度、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政策等是影响出口额与GDP比率的重要因素。许统生(2003)基于对影响出口贸易依存度因素的分析,对我国实际贸易依存度进行了评估并做了国际比较,指出我国名义贸易依存度经过经济规模、贸易形式、购买力评价GDP三次调整后,实际贸易依存度明显将大大降低。

2.研究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比率的意义

在国内,不少人在谈及经济开放程度时常常将出口额与GDP的比率同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及其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等同起来,以为出口额与GDP的比率越高,这个国家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就越高,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就越深。可以说,由于经济开放的多面性,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基本上被忽视了。如果无视影响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各种因素,完全通过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指标来直接比较各国经济开放度的高低或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所得结论常常与各国经济的真实开放度大相径庭,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得出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

表1显示了一些国家名义出口额与GDP的比率。不难发现:数据显示的结果与各国经济的实际开放度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致。2001年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额与GDP的比率分别为6.89%和10.04%,而我国高达28.09%。如果完全把出口额与GDP的比率作为反映世界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似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要远远高于美、日两个发达国家。然而日本和美国的关税水平远远低于我国,而经济开放度远远高于我国的事实是无法否认的。我国香港出口额与GDP的比率高达123.9%,一个地区出口的数量居然超过其产出的数量,乍看起来,似乎也不合情理。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各国出口额与GDP的比率都表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但国家间出口额与GDP的比率与其经济开放度似乎并无显著的直接联系。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名义出口额与GDP比率的比较

(单位:%)

年份  1990

 1998

 1999

 2000

 2001

国家或地富

美国  6.84

 7.94

 8.48

 7.43

 6.89

加拿大 22.20

39.28

42.57

36.78

36.36

日本  9.42

 12.47

10.66

08.47

10.04

英国  18.71

19.12

19.57

19.07

19.37

中国  17.51

20.60

25.14

24.64

28.09

墨西哥 15.50

32.40

34.60

27.30

26.00

德国  24.90

25.30

26.20

30.60

33.20

俄罗斯 NA.

  26.80

54.50

39.70

34.50

韩国  25.70

45.30

42.40

32.60

38.50

荷兰  44.80

55.60

58.60

62.50

64.00

香港  110.20

107.30

128.10

117.50

123.90

印度  5.70

 8.60

 09.50

9.50

 10.00

巴西  6.80

 6.10

 10.40

9.80

 12.00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第46-49页、284页数据计算。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一国经济的出口额与GDP比率的高低?这些因素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出口额与GDP的比率产生影响的呢?如何构造能相对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经济开放度的指标?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出口额与GDP的比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二、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影响因素

考察出口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出口贸易额/GDP),看到影响这个指标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影响出口贸易额的因素,例如加工贸易的发展程度;二是影响GDP的因素,例如GDP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等;三是对出口贸易额和GDP均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汇率的波动、国民经济的规模、国家的大小、资源的丰裕度等。正是这些影响因素导致了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指标在国家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1.工贸易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有质的区别:在进口环节中,加工贸易进口的多为原材料、中间产品等,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而一般贸易进口的多是制成品、最终消费品;在出口环节上,加工贸易的产品在国内的增值部分少,实际上只是赚取了加工费,而一般贸易出口的产品在国内的增值较多;一般贸易出口属于本国的原产产品,而加工贸易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国外的产品。另外,进行加工贸易的多为外资或三资企业,而进行一般贸易的则多为本国企业。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虽然存在巨大的差别,但在计算出口贸易依存度的时候却不做这种划分,而是将二者视为同样的出口贸易,这无疑会对出口贸易依存度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加工贸易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对香港、新加坡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尤为明显。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着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我国的名义出口贸易依存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我国1998-2001年的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平均值为24.62%,2001年达到最高,为28.09%。我国出口贸易能够迅速增长并使出口贸易依存度达到这个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迅速发展的加工贸易。1991—2001年,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出口金额从324.3亿美元增加到1474亿美元,所占比重从45.09%提高到55.41%。

基于上述分析,如果改用另一种计算方法,即加工贸易只计算其在国内的增值部分,那么实际出口额就应该是统计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减去加工贸易进口额,也即加工贸易行业的净出口额。那么,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将显著下降(见表2)。

表2 2001年剔除加工贸易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后计算的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

(单位:亿美元)

加工贸易山口额 加工贸易进口额 净加工贸易出口额 只计算净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出口总额 经过调整的出口贸易依存度(%)

1474940

 534

 172215.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年鉴(2002年)》第826与883页数据计算。

由于出口额包括了各种中间投入品的价值,而分母GDP为增加值,所以加工贸易在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其对出口与GDP比率的高估性影响也越大。一般地,一个国家的各产业特别是出口的工业制造品的国产化程度越低,计算出来的出口额与GDP的比率就越高。在对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指标做纵向和横向比较时,必须充分考虑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份额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可能产生的影响。

2.国家的大小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从逻辑上不难推出,小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通常比大国要高。这是因为国家小意味着国内资源禀赋相对单一和市场容量相对有限,所以小国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相对独立而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但小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样化方面与大国国民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所以小国互通有无的贸易倾向明显强于大国。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它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样才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满足国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空间狭小,小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以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大国则正好相反,其拥有的要素资源比较丰富,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大,因而相对来说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如小国高。

设想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所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视为一个大国家。那么三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就不再是对外贸易而成为国内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GDP就是三个国家GDP的总和。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计算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我们会发现它比单独的三个国家的同一指标都要低(见表3)。S.P.梅基(1988)在他的贸易理论框架内指出:“假如一个国家是弹丸之地,几乎所有的贸易都是对外贸易,但若将整个地球看作一个国家,那它又无外贸可言了。与国家规模大小有关的贸易份额下降规律之所以成立,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数学上的必然性。另一条理由是运输和分配成本,假如面包分发的最大半径是100英里,那么美国相当大比例面包将由本国供应,而不会通过国际贸易从欧洲的摩纳哥获得,运输成本越高,一个大国对本国供给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表3 2001年剔除区内贸易后计算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的出口额与GDP比率

(单位:亿美元)

NAFTA的GDP总值 NAFTA出口总额 区内贸易额(2003年) 剔除区内贸易后NAFTA出口总值 调整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113776

  11068 6210①4858

 4.26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第46-49页、284页数据计算。

(注:①由于数据的可获性,区内贸易额与其他数据的年份并不相同,考虑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快速增长,最后调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可能被低估了。基于这样的考虑,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把区内贸易额2003年数据调低至5000亿美元作为2001年数据。)

另外,国家越大,通常意味着经济规模越大。在计算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指标时,经济规模大意味着分母项GDP就越大,从而出口贸易依存度也有可能越低。以美国为例,其2000年的出口总值为世界第一,是我国的3.13倍,但其GDP相当于我国的8.63倍,结果其出口贸易依存度比我国低。

3.GDP的统计范围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现在各国普遍采用SNA体系下的国民经济收入核算体系来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其中GDP是这个体系的核心指标,具体的测算方法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统计系统的不同,各个国家之间很难做到完全遵循相互一致的统计口径,因而大大影响了GDP在国家之间的比较。

以我国为例,现在围绕GDP的真实性、可信度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GDP被高估了,理由是各级政府为谋求政绩导致上报的统计数据含有很多的水分,还有人认为我国在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的GDP被低估了。刘力(1999)认为,中国的GDP“由于第三产业统计范围太窄,非贸易商品等多因素被大大低估。根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口径计算,可能低估20%。”陈家勤(2002)认为:“我国GDP被低估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我国第三产业落后有关。比如,在我国农村中农民自产自销的部分中,商品的价格往往被低估,甚至有的部分并未被计算在GDP之中。我国第三产业非常落后,价格相对低廉,计算统计的范围也比市场经济的国家偏低。”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统计理论研究、统计技术及统计法规都在不断的完善,政府对数据造假已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保证GDP统计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我国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为了规避多缴税,可能存在少报、瞒报的激励;再加上第三产业可能存在严重的漏报和一定规模地下经济的存在,我国实际的GDP应该比现在的统计数据要高,因而重新计算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会降低。

4.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汇率波动的影响涉及两个方面:出口贸易额和GDP的国际比较。一个国家完全可以在GDP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货币贬值使出口贸易额大幅增加,从而出口贸易依存度也大幅增加。另外,各国GDP的统计都以本国货币为单位,这样在国际上缺乏可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普遍采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来进行国际横向比较。以这种方法重新计算的各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见表4。

表4 按购买力平价调整GDP后计算的出口贸易依存度

(单位:%)

国家  2000年  2001年

 名义出口  调整后的出口 名义出口

调整后的出口

地区  贸易依存度  贸易依存度 贸易依存度

贸易依存度

美国

 7.437.586.89 7.08

加拿大

36.78

  30.36

  36.36 29.95

日本

 8.4711.89

  10.04 13.03

英国

 19.07

  19.42

  19.37 19.43

中国

 24.64

  5.3028.09 6.37

墨西哥

27.30

  17.90

  26.00 19.20

德国

 30.60

  27.70

  33.20 29.30

俄罗斯

39.70

  8.5034.50 10.40

韩国

 32.60

  18.30

  38.50 22.80

荷兰

 62.50

  56.50

  64.00 55.80

香港

 117.50

 112.30

 123.90120.00

印度

 9.501.8010.50 1.70

巴西

 9.804.5012.00 4.80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第46-49页、55页数据计算。

从表4可以看到,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在调整前后变化不大,如美国2001年名义出口贸易依存度为6.89%,调整后为7.08%。而像我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该指标经调整后普遍下降,并且下降幅度明显,如我国2001年调整前为28.09%,调整后仅为6.37%。

以上分析说明了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原因可能是发展中国家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低,汇率扭曲程度严重。在理论上,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贸易开放度又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因此汇率和出口贸易依存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5.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大小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在计算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时,出口额一般只包括了由海关统计的有形产品( goods) 的出口额,而未将无形服务( service) 出口贸易额纳入其中。但是任何国家在计算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时,GDP均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因此分子和分母的统计口径存在显著的差异。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越大。因此,在出口额中不考虑服务业时计算的出口额与GDP的比率通常有低估发达国家出口额与GDP的比率的倾向。实际上,就算我们将服务出口额加上有形产品出口额所得出口总额作分子,计算出口额与GDP的比率,由于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从而服务业产品可贸易程度低的特点,也有低估发达国家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倾向。

三、改革后我国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变迁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在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中,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外汇汇率也经过多次调整,整个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因此,以我国为例,分析出口额与GDP比率指标的变动轨迹,对全面系统地认识影响出口额与GDP比率指标的各种影响因素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年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见表5。

表5 1981-2002年我国出口额与GDP的比率

出口额

GDP(亿

 出口额与出口额

GDP(亿

 出口额与

年份美元汇率

年份

 美元汇率

  (亿美元)  元人民币) GDP的比率(%)

(亿美元)  元人民币) GDP的比率(%)

1981

220.1

  4862

170.50

7.72

1992  849.4

 26638

551.46

17.58

1982

223.2

  5295

189.25

7.98

1993  917.4

 34634

576.2

 15.26

1983

222.3

  5935

197.57

7.40

1994  1210.1

46759

861.87

22.3

1984

261.4

  7171

232.70

8.48

1995  1487.8

58478

835.10

21.25

1985

273.5

  8964

293.66

8.96

1996  1510.5

67885

831.42

18.5

1986

309.4

  10202

345.28

10.47

1997  1827.9

74463

828.98

20.35

1987

394.4

  11963

372.21

12.27

1998  1837.1

78345

827.91

19.41

1988

475.2

  14928

372.21

11.85

1999  1949.3

82066

827.83

19.66

1989

525.4

  16909

376.51

11.70

2000  2492.0

89468

827.84

23.07

1990

620.9

  18548

478.32

16.01

2001  2661.0

97315

827.70

22.97

1991

718.4

  21618

532.33

17.69

2002  3256.0

104791

827.70

25.72

注:美元汇率为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第55页和第583页数据计算。

注:由于数据来源及计算的单位不同,表5和表1计算的中国出口贸易依存度的数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从表5可以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下降。指标的纵向比较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就越来越高,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造成我国该指标逐年上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1994年以前,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下调,1994年后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更是大幅度贬值。人民币贬值为出口的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的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从1994-200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为10.84%,而GDP的年均增长仅为9.63%。

2.加工贸易的发展。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两项计划,允许免税进口用于加工出口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这两项计划的推动下,加工出口产品猛增,到1991年已占全部出口产品的45%,2000年进一步上升到55.2%。加工产品中进口成分平均占出口价值的90%以上。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增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出口额和GDP的比率迅速上升。

3.我国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这得益于经济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不断涌现许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工业制成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不断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4.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的人均GDP还比较低,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其消费能力更低,从而导致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如果再考虑一些人为因素如地方保护主义和条块分割,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远未形成。这就加重了有效需求不足的严重性,我国虽然人口多,但还没有形成很强大的消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不得不向海外拓展市场,这也推动了出口额与GDP的比率的上升。

5.贸易政策及贸易环境。我国实行的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贸易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量地吸引外资。为鼓励出口,我国长期实行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的政策。加入WTO以后,我国获得了更好的贸易环境,并且我国也根据相关的承诺调低关税税率、调整关税结构。这些都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出口额与GDP比率影响因素的系统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影响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因素指标错综复杂,因此名义出口贸易依存度在国际上通常不具有可比性,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度的变化方向。

2.如果对影响出口与GDP比率的各种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对出口额与GDP的比率进行恰当的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出口额与GDP的比率指标仍然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开放度和在一定程度进行经济开放度的国别比较。

3.对出口额与GDP比率指标进行修正的基本思路是:(1)以购买力评价方法估算的GDP或者用影子汇率而不是官方汇率将本币计算的GDP转换为美元GDP作为估算出口贸易依存度所需的GDP,以消除汇率扭曲对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影响;(2)用传统的出口额指标减去加工贸易进口额,即一般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净出口额作为计算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出口额,以消除加工贸易畸高畸低对出口额与GDP比率的影响;(3)用移动平均法修正年度出口与GDP的比率指标,以尽可能缩小经济波动或市场波动对该比率的影响。

4.考察一国经济开放程度应采用更为综合的指标或指标体系。除了出口贸易依存度以外,我们还应关注诸如一国平均关税率的高低、各项非关税贸易壁垒、各种要素进出本国的自由程度、本国产品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差距等等一系列的指标。因此,可以尝试构造一个同时涵盖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国际要素流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高低的综合指标或一整套指标体系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或进行对外经济开放度的国别比较。

标签:;  ;  ;  ;  ;  ;  ;  ;  

出口占GDP比重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_加工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