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图版地理教材教学处理的几项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版论文,几项论文,新课标论文,地理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91(2006)05—0107—02
新课改强调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但就学校教育而言,教材依然是其它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如何看待和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版教材以其庞大的资料信息和多方位的图片信息赢得试验区老师的赞誉。但使用之后也发现有美中不足。如部分事例与当地实际不符、知识信息混杂、知识跨度太大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较大的断层等。学生学习教材很难将一节知识内容连贯起来理解,需要教师在吃准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大胆地取舍、调整和补充。笔者在使用中图版教材教学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望与同行探讨。
一、把握主题,精选教材信息便于学生理解
必修2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中对教材编排有两处困惑:
(1)教材两个知识点的顺序缺乏逻辑,首先大篇幅讲人口增长模式, 其次才出现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学生没有搞清楚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引起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如何理解人口增长的阶段(模式)?
(2)教材信息容量过大,两个知识点的阐述除大量文字说明外,附有12幅图分别要用探索、阅读、讨论、比较、读图分析、案例研究6种学习方法得出结论,意图非常好,可与两个教学课时实难协调。
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处理办法:
(1)调整教材内容。先学习人口增长及地区分布,再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2)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精选。学习“人口增长及地区分布”这一知识点时,对于“人口增长特征和原因”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图1—1—2,得出:
(分析折线拐点对应的时间得出)
接着让学生分析教材图1—1—7回答问题:
(1)试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规律: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发达国家增长慢)
(2)分析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师小结引导:从人口增长地区分布图得出由于各地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各地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不同,处于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选用人口增长阶段图,很自然地引出第二个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这样处理,两个知识点的衔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理解相当轻松!其它图表信息根据需要让学生分析,以便巩固、拓展。
二、统领全局,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整合
必修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时感觉教材知识点的安排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没有城市功能区的铺垫,学生如何理解城市空间结构?故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从模块1中学到的兰州市的城市形态(城市用地形态)→城市用地类型→同样用地类型对土地位置需求相同→相同的用地类型产生集聚形成功能区→城市的空间结构,这样就突破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难点,后面知识可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材前面两个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之间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第三个知识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放在本节对学生理解“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无多大意义,而且要分析必须增加气候类型及特点的知识,势必增加学生学习难度,故这一知识点在本节可选择舍弃。而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为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起铺垫作用。气候在地理环境的演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知道气候类型及特点就很难理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为此在第一节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时结合影响因素自然引出相应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所以在此处画简图补充学习“11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影响气候的因素,又为第二节学习“自然带的地域分布”打好基础,可谓一举三得!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弥补教材局限性
教材毕竟是少数专家编写的,不可能全面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教材中有些现象与本地区实际相差较远,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对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做出理论分析,这比硬搬教材中的案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中,教材重点分析的3种农业地域类型与学生实际接触的农业完全不同,学生学习这些遥远的、陌生的案例很难分析出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的特殊性,组织学生对比家乡南部山区与学校所在地银川平原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种类、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等不同,使学生理解了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根本区别。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
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通过5个典型的案例说明不同地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学生将内容提升。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不单学田纳西河,而应是所有流域开发问题;鲁尔区的探索不单是鲁尔区而是老工业区的振兴问题。课堂教学中笔者将田纳西河流域
开发与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利用对比,将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对比,分析它们的共性与个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
在使用中图版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类似的调整、取舍、补充几乎每节课都有,目的是帮学生将知识结构明细化、系统化,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理论的难度;而当学生通过老师课堂教学的点拨,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中图版教材的大容量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使用中图版教材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收稿日期:200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