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是根本_银行论文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是根本_银行论文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解决信用不足是根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信用论文,融资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国家实施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政策,大规模的国债投资带动了大量的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拉动大型企业十分有利而中小企业受益不多;为完成国有企业三年“脱困”任务,大型企业得到了较多的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受到冷落。另一方面,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撤消了相当一批县及县以上支行,准备逐渐从农村撤退,这于中小企业也十分不利。

此外,为防范金融风险,近几年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但表现为企业贷款难,而且也表现为银行放款难。企业贷款难,主要是因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由于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银行放款难主要表现为不少基层银行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渐下降,资金放不出去。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落实起来困难,对贷款责任人追究过重,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以及金融环境有待改善等。

对这些问题,银行和企业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资金的供应方面,银企双方的意见却又截然相反:银行方面认为,尽管实行了抵押、担保,但对比发达国家,我们的贷款原则执行的还是相当松的,不良资产比例近两年还在持续上升;而广大中小企业却感到像被“卡了脖子”,仍把资金问题看作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仅仅是银企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吗?我们认为,除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相应的国家宏观政策作了调整之外,还存在着较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在资金的总量方面出了问题,即在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总量与银行可提供的资金总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额。前者造成了企业贷款难,后者造成了银行放款难。这些深层次原因,可能并不会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宏观政策的调整而改变。

目前“企业贷款难,银行放款难”,主要集中在“抵押难和担保难”两难上。如前所述,信用贷款已经很少,以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为前提的道德信用尚未建立,不具备信用贷款的基础,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转向以企业资产信用为前提的贷款方式也就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抵押贷款是以企业自身的财产作担保,担保贷款则是以其他企业的资产作抵押,均属于资产信用。这两种贷款方式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行的信用方式。这反映了在一个市场风险较大的环境中,偿还贷款如果单纯以道德信用维系,那将是难以为继的。我们认为,纯粹以道德为基础的信用转变为以资产为基础的信用,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资金吃银行大锅饭、潜在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的局面,无疑是我国金融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对于重塑我国经济组织的产权关系、推动企业改革、乃至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都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正在建立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将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但这种以资产信用为基础的贷款在我国却成了大问题。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在抵押和担保过程中各种细节方面的原因之外,从宏观角度看,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资产信用严重不足,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的财物。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民营企业比较低),也就是说,企业所有者权益只占资产总额的30%。这就意味着,企业以30元的自有资金,从银行和其他渠道得到了70元的借款。自有资金中如果再扣除掉抵押贷款时的折扣,企业真正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贷款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如果严格执行现行贷款标准,按照我国目前企业的资产信用,银行贷款可能会有一大半放不出去——这就是我国企业资产信用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尚不具备资产信用的基础。这种情况又岂止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同样如此。所不同的是,大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国家信用(因为我国大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而不仅仅是自身的资产信用,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却做不到。无怪乎中小企业埋怨银行有钱不贷,“见死不救”,制约了企业更快的发展;而银行方面却责怪企业讲信用的不多,可供抵押的物品却太少,为防范金融风险,爱莫能助。显然,银企双方谁也解不开这个扣,企业资产信用不足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其他问题全都解决了,也化解不了这一总量上的矛盾。这是超越现阶段银企双方各自解决能力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要在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者之间形成正常的市场经济关系,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多元化、方式市场化、手段规范化和结构合理化。从长远看,必须从经济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解决中小企业内部积累的动力问题,并从源头上分流社会资金,包括个人直接投资、组建投资类金融机构、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间接融资系统。从近期看,需要采取包括扩大贷款抵押率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具体说,这些措施包括:①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不足、缺乏抵押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加企业的内源融资;②为分流社会资金,避免过量资金“涌入”银行,应鼓励个人创业,将个人、家庭和亲戚朋友的银行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③应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④改组现有银行机构,组建一批投资类金融机构,以解决社会长期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⑤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创业)投资事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⑥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组织建设两方面入手,通过边际改善(增量改善)的途径,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⑦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并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⑧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机构、综合性辅导体系,普及融资知识,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⑩政府要积极优化融资环境,并组建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的条件。

标签:;  ;  ;  ;  ;  ;  ;  ;  ;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是根本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