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前论文,教养论文,父亲论文,状况论文,技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4918(2013)01-0038-45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开端,其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密切相关。以往大量研究关注于母亲教养在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ubin,Cheah,& Fox,2001; Rubin,Burgess,& Hastings,2002),并认为母亲作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Martin,Ryan,& Brooks-Gunn,2010)。但近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事工作,父亲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父亲从传统的养家者演变为儿童的同伴、保护者、引导者、老师等多重角色(Lamb,2010),其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具有母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和教养行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过程变量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是重要的家庭过程(Family Proeesses),父亲参与教养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过程变量,并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Easterbrooks & Goldberg,1984; Wilson & Prior,2011)。
研究者通常以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作为对父亲参与教养的“量”方面的界定(Easterbrooks & Goldberg,1984; Wilson & Prior,2011; Yeung,Sandberg,Davis-Kean,& Hofferth,2001),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对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贡献,Easterbrooks和Goldberg(1984)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与幼儿的安全型依恋密切相关,Lamb(2010)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父亲的陪伴对孩子而言十分重要,与父亲居住在一起的儿童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功能和更少的问题行为,经常与父亲进行打闹游戏的儿童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Paquette,Carbonneau,Dubeau,Bigras,& Tremblay,2003)。我国学者也认为与父亲相处更多的孩子,人际关系更融洽,父亲与孩子相处时开展的游戏活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孙彦,2011)。
父亲参与教养的“质”通常涉及到亲子互动/关系(Pluess & Belsky,2010)或教养方式/行为(Easterbrooks & Goldberg,1984)等方面。父亲的教养行为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Easterbrooks和Goldberg(1984)研究表明,父亲的温暖、鼓励独立、严格和重责显著预测幼儿的适应性;Frosch和Mangelsdorf(2001)对78名幼儿的研究发现,父亲较少的温暖/支持与儿童更多的问题行为相关,而更多的温暖/支持则负向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Marsiglio,Amato,Day和Lamb(2000)总结前人对父亲的相关研究表明,权威型的父亲教养能预测儿童更积极的发展,其中包括更低水平的内、外向行为问题和更积极的社会行为;Lamb(2010)也总结到,父亲的敏感性教养(如回应、交谈、教导以及鼓励学习等)能预测儿童社会情绪方面的发展。我国宗爱东和李丹(2005)的研究发现,父亲的鼓励成就和拒绝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助人、分享行为)密切相关。
可见,父亲参与教养的质和量都对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纳入质和量两个方面将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揭示父亲参与教养的作用。以往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对父亲参与教养质和量的描述分析(Wilson & Prior,2011; Yeung et al.,2001)或者仅单独分析父亲参与教养的质(Martin et al.,2010;陈会昌,张宏学,阴军莉,程小青,王明粤,2004)或量(Aldous & Mulligan,2002)的作用,较少同时考察和比较父亲参与教养的质与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Easterbrooks和Goldberg(1984)从参与教养时间和教养行为两个方面考察了父亲对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影响作用,但其因变量上主要探讨幼儿的适应性问题(包括亲子依恋和问题解决情境中的任务定向),被试也仅选取75名独生子女,加之该研究距今较为久远,可能代表性不足。因此,本研究从质和量两方面探讨我国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于深入揭示我国文化背景下父亲教养的作用有重要价值,也将丰富有关父亲参与教养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
1.2 父亲参与教养对不同性别儿童的作用
父母通常对不同性别的儿童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可能会因儿童性别而表现出差异。
西方多数研究认为父亲对男孩投入的时间更多(Yeung et al.,2001),对男孩社会行为的影响也更大(Aldous & Mulligan,2002),而Ishii-Kuntz(1994)研究发现,日本父亲陪伴女儿的时间要稍多于儿子,并且从孩子出生到成年,父亲对女儿以更多的保护。研究也普遍揭示父亲教养行为对男孩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更大(Baumrind,1991; Chang,Schwartz,Dodge,& McBride-Chang,2003),如Chang等(2003)的研究发现父亲严厉教养对男孩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比女孩更大。也有研究者发现父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不同,如Gryczkowski,Mercer和Jordan(2010)的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卷入显著预测男孩的外向行为,而父亲监控不良显著预测女孩的外向行为。
总体来看,西方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和教养行为对男孩的作用更大,并称为“同性亲子(same-gender dyads)”现象,即表现为父母对与自己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更大(Chang et al.,2003; Raley & Bianchi,2006)。那么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这一结论是否能得到推广呢?有研究者指出父亲参与教养的性别影响差异与不同文化所持的性别观念有关(Warner,1991),我国传统文化较西方更加重视父亲在管教孩子中的责任(Wu et al.,2002),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往往更强调儿子的事业成功,并鼓励其社会性独立和竞争,但更关心女儿的人际交往和家庭联结,鼓励其依恋行为(严瑜,1996)。那么这些观念会影响父亲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教养状况吗?本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科学指导我国家庭中健康积极的父亲参与提供依据。
1.3 父亲参与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的缓冲效应
研究发现,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相互补偿,尤其是父亲,往往被视为母亲教养的辅助者和支持源,当母亲的教养作用处于消极状态时,接受到来自父亲积极教养的支持尤为重要,此时的父亲被认为是危害性影响的“缓冲器”,即父亲积极地参与教养往往能对母亲消极教养的危害起到有效的缓冲和弥补作用(Martin et al.,2010)。
父亲参与教养能弥补母亲教养时间的不足,研究表明,当母亲花更多时间从事工作时,父亲通常会花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当孩子开始入学以及母亲工作时长增加时,父亲也会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做家务的数量也更多(Nielsen,2012)。此外,父亲积极的参与教养能缓冲母亲消极教养的不利影响,Martin等(2010)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该研究着重考察家庭中父亲支持性教养在何种情况下对幼儿社会技能的贡献最大,结果表明,当母亲的支持性教养位于低水平时,父亲支持性教养对儿童社会技能的贡献最大。Martin等认为,母亲依然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当母亲本身的教养水平较高,且能促使儿童朝向积极轨迹发展时,来自父亲的支持只是对母亲教养效果的强化;然而当家庭中母亲的支持水平较低时,父亲高水平的支持则可能起到补偿作用,缓冲母亲消极教养状态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可见,父亲积极参与教养对于保护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本研究基于Martin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结果,验证我国父亲积极的参与教养是否也对母亲消极教养状态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揭示父亲与家庭环境中其他因素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深入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进而探讨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差异,最后考察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母亲消极教养水平的缓冲效应。研究对于揭示我国文化背景下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情况,验证父亲作用机制的文化普遍性和特异性,丰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区内两所教育水平相当的公立幼儿园共186名中班儿童及其父母,其中有效被试184名(男孩110名,女孩74名),年龄范围在53~67个月,平均年龄60个月(SD=3.45)。
2.2 研究变量及工具
2.2.1 父亲参与教养时间
参考国外对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的界定(Easterbrooks & Goldberg,1984; Yeung et al.,2001),通过问卷调查父亲每周与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获得,包括与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和看电视等的时间(小时/周),由母亲报告。
2.2.2 父母积极教养行为问卷
参考Block(1981)父母教养行为Q分类卡片(Child-Rearing Practices Report Q-Sort,CRPR)以及陈欣银等(1997)、梁宗保(2009)等所修订的题目及结构,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独立填写,共涉及17个题目,包含鼓励独立、鼓励成就和温暖关爱3个维度,问卷为5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2.2.3 社会技能量表
根据社会技能评估系统(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SSRS,Gresham & Elliott,1990)中社会技能分量表(学前家长版)修订,该工具已被国外广泛地使用并已建立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我国研究者徐杰(2007)、李燕等(2010)也进行过本土化修订,被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全量表分为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4个维度,共39题。由母亲根据孩子行为出现的频率进行“从不”、“有时”、“经常”三级评定,分别记0、1、2分。4个维度及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0.70,0.55,0.74,0.87。
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分析
由儿童所在班级的教师统一向自愿参与调查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发放材料由信封统一封装,包含母亲问卷、父亲问卷及填写说明。问卷收回后由研究人员针对漏填、数据不清晰等情况,对家长进行电话访谈,严格保证问卷回收质量。运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人数据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核对,之后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父亲参与教养状况与儿童社会技能的关系
首先,对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积极教养行为、儿童社会技能的平均数及标准差进行统计,进而分析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与儿童早期的合作性、自我控制和总体社会技能显著相关,父亲积极教养行为与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及总体社会技能相关显著。
已有关于父亲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发现,没有控制母亲的相关变量时,父亲对儿童的发展结果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控制母亲的相关变量以后,父亲的作用不再显著(Barnett,Kihria,Baruch,& Pleck,1991; Brody,Stoneman,Flor,McCrary,Hastings,& Conyers,1994)。本研究也将分别考察控制母亲教养行为前后,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根据相关关系显示儿童性别、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与社会技能显著相关,研究运用两次回归分析分别考察仅控制儿童性别,以及控制儿童性别和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见表2,其中Model1为没有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时的结果,Model2为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的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在没有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时,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合作性、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作用方面,没有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时,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能显著预测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及总体社会技能,控制母亲积极教养以后,父亲积极教养行为仅对责任感预测边缘显著。
已有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Aldous & Mulligan,2002)和教养行为(Chang et al.,2003)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也通过分组回归,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分析比较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女孩的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以及总体社会技能,仅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对女孩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均不显著。
3.2 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母亲消极教养的缓冲效应
以母亲积极教养行为的均值为界,划分出母亲积极教养水平高低两组,采用分组回归,控制儿童性别后,考察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积极教养行为对母亲积极教养高、低组儿童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以及总体社会技能,而对母亲积极教养高组的各项社会技能预测均不显著;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对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总体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达到了边缘显著,但对母亲积极教养高组的社会技能预测均不显著。总体看来,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社会技能的影响作用更大,表明当母亲积极教养水平较低时,父亲积极参与教养对儿童的社会技能具有补偿和保护作用。
4 讨论
4.1 父亲参与教养时间和教养行为对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比较
本研究中不论控制母亲积极教养与否,父亲参与教养时间始终能显著预测社会技能,并显示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对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力反而有所提高,如对主张性、责任感的预测由边缘显著变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父亲参与教养时间与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呈现不显著负相关关系(见表1),并可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既当母亲积极教养水平高时,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趋于减少,而当母亲教养积极性不够时,父亲参与教养时间可能增加,从而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西方研究也发现,父亲的时间投入对孩子的行为等发展具有独特和长期效益(Yeung et al.,2001),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与母子相处时的互动关系不同,父亲与孩子相处时,更多采取身体活动、游戏形式等进行亲子交往,并注重互动式的关爱如交谈、玩耍和教导,而不仅限于物质上的关爱(Craig,2006)。而在我国,近代以来,随着母亲越来越多地进入劳动力场所,从事职业活动,父亲对孩子的时间投入开始增多,父亲与孩子一起玩耍和游戏将有助于激发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获得更多面对陌生环境的机会和勇气,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孙彦,2011),因此,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对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也具有独特意义。
另一方面,当控制母亲教养行为后,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对社会技能的预测不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母亲教养行为与社会技能的相关更强(见表1),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也更重要,因此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预测作用被完全削弱。这与西方一些研究中控制母-子关系质量后,父亲教养行为对儿童发展结果的作用将不再显著的结果一致(Barnett et al.,1991; Brody et al.,1994)。但也有研究表明控制母亲的相关变量后,父亲仍具有显著的影响,Marsiglio等人(2000)总结1990年以来的研究发现,72项中的8项研究对母-子关系质量进行了控制,其中部分研究表明控制母亲的作用以后,父亲仍具有显著影响,如Browne和Rife(1991)发现即使控制母亲的支持性行为,父亲的支持性行为仍与孩子在校表现显著相关。可见,父亲教养行为是否具有独立于母亲教养行为的独特贡献,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但从本研究的结果看,我国母亲教养行为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而父亲教养行为更多起着辅助作用。
4.2 父亲参与教养对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不同
本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对女孩社会技能的影响更大,与西方多数研究结果不一致(Aldous & Mulligan,2002)。教养行为方面,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均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仅对男孩主张性边缘显著),尚不能很好地验证西方多数研究所得到的父亲教养行为对男孩影响更大的结论(Baumrind,1991; Chang et al.,2003)。
研究表明,西方父亲与孩子相处时,更容易卷入到与男孩的身体活动及互动交往(Wilson & Prior,2011),并发现“同性亲子(same-gender dyads)”具有更强的互动影响,即父母对与自己同性别的儿童影响更大(Raley & Bianchi,2006)。而我国,受性别差异观的影响,父亲更强调儿子的事业成功,并鼓励其社会性独立和竞争,但更关心女儿的人际交往和家庭联结,并鼓励其依恋行为(严瑜,1996),因此父亲对女孩的陪伴更能促进其社会技能的提高。另外,本研究结果中,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对男孩和女孩的预测均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母亲教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本研究对母亲积极教养行为进行了控制,从而削弱了父亲积极教养的影响作用。
4.3 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母亲消极教养的缓冲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儿童的各项社会技能,而对母亲积极教养高组的各项社会技能预测均不显著,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仅边缘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的合作性和总体社会技能,表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对母亲教养处于消极状态时具有强烈的缓冲效应,父亲积极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状态也有一定的缓冲。这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西方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教养可以相互补偿,Nielsen(2012)提到,父母参与教养的时间可以相互补偿,表明父母一方工作的时长与另一方用于做家务和照顾子女的时间密切相关,如母亲花更多时间从事工作时,父亲通常花更多时间和孩子相处,当孩子开始入学以及母亲工作时长增加时,父亲也会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此外,母亲工作时长越长,父亲做的家务也更多。Martin等(2010)认为,家庭中,母亲仍然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而父亲更多居于从属地位,当母亲的教养水平较高时,即被认为是孩子处于一种优势性教养环境,此时父亲的教养行为在其中仅起到很小的辅助或强化作用,然而,当母亲的支持水平较低时,父亲高水平的支持则可能起到补偿作用,缓冲母亲消极教养状态对儿童的不利影响。Martin等的研究也证实,只有当母亲的支持性教养处于低水平时,父亲支持性教养对儿童社会技能的贡献最大。本研究中,我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更能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的社会技能,参与教养时间尤其显著地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的各项社会技能,这表明,当母亲教养行为处于消极状态时,增加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将有效缓冲母亲消极教养状态对儿童社会技能的不利影响。
5 结论
(1)没有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时,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儿童的合作性、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显著预测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及总体社会技能;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儿童的各项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2)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女孩的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对女孩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均不显著。
(3)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儿童的各项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和总体社会技能。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具有缓冲作用,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的缓冲效应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