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预控论文_钟文标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预控论文_钟文标

(广东省电网梅州供电局 广东省梅州市 514000)

摘要:电网调度工作中的危险点,主要是指电网调度运行时存在的一些危险的操作行为、易引发危险的工具、易发生危险的场所或地点等,因为电力调度工作的性质决定,这些危险点都具备一定的伤害性或潜在伤害性,并常常伴有复杂的突发性,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导致电力事故,造成经济和人身损失,因此,必须引起业内足够高度的注意。鉴于此,文章分析了电网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就这些因素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网调度;运行;危险点;预控

1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

1.1倒闸操作指令危险点分析

电力系统调度操作人员在下达操作指令前,应该严格检查检修票。在此过程中,调度值班人员的疏忽大意可能会对操作目的不够明确,对检修运行方式理解的不够透彻,对事故处理时的临时操作指令确少审核及有效监督都有可能引起倒闸操作指令的错误,从拟票、审核、下达指令到现场操作人员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出危险点,任何一环节的失误,都会引发电力系统调度问题和安全事故。

1.2人为操作方面的危险点分析

在电力系统调度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即为人为方面的危险点。有些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不高,往往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判断进行操作,这种操作行为的危险性极大。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合理推测可以为其运行效果提供更多的保障,但是当前一些工作人员未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判断错误的情况,降低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安全性。

2导致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危险点的原因

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导致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危险点大致归结为四个方面:其一、由于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且安全意识淡薄,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都只凭借一己经验而武断的选择调度方式,导致在调度工作的具体的执行中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其二、由于相关的维护人员对电力调度系统的运行方式的稳定性和变化没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考虑,进而使得他们在进行停电维修的时候许多基础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够做到位;其三、对同杆、平行和交叉跨越线路进行维修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全面了解清楚现场的环境;其四、通常继电保护工作的工作量会比较大,但是相关的机构并没有对其内部的人员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往往整定和计算工作都由一个人来完成,缺乏专门的整定和计算人员。

3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预控

3.1提高电力调度智能化水平

下面以某电力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此电力企业在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在电力设备改造工作中对电子信息智能化技术进行了应用,合理引入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对以往功能模块管理多个设备的情况进行了改变,逐渐向多种设备功能集一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使用相关软件对电力系统调度数据采集工作的准确性明显提升,为下步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外对OMS系统和PMS系统进行了应用,使用以上两个系统对日常工作事故进行了记录,为后期处理提供了较多的数据,有关人员对此电力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在此期间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效果均较好,为电力企业创造了较多的经济收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对固定检测运行的有关工作进行合理设计与安排,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在原有数据采集完成后会使用电脑中的软件完成数据计算和制图工作,可以为试验报告的规范性提供更多的保证。

3.2对于倒闸操作的危险点的防御

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之为“倒闸”,是电力工程中常见的的操作手段,难度不大,操作风险相对小。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工作人员的掉以轻心,而导致倒闸出现故障,此情况发生几率较低,但仍需给予高度关注。首先倒闸需要调度人员编制操作票,凭票操作。其次,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调度人员的指导,并观察电路动态图,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操作的过程要按顺序进行,一旦顺序错乱,倒闸在超负荷条件下进行,很可能引起短路、电闸不工作等情况发生。最后,在电流正常输送的情况下,由工作人员进行看守,在闸门处设立警示牌,并将操作票收回存档。按照科学的、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电网才能够保持正常的运作。

3.3将电网调度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案制定出来

电网运行中,由于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将电网调度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案制定出来,主要是围绕着调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展开培训。电网调度运行中,危险点在各个环节都会产生。造成危险点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等。为了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就要针对危险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电网调度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基本的前提。制定培训方案,不仅要对调度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更好针对为危险点展开培训,做到培训具有针对性,以使调度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有所提高。

3.4完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满足电力用户的安全和持续用电需求,需要通过引入完善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向调度人员发出警报,以便于调度人员根据风险类型、形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了问题的扩大化。此外,还要根据近年来电网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风险预测预警系统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其内容的完善,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另外,要求调度人员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对于系统发出的警报要及时记录,并安排人员负责进行处理,实现全程、动态的监管。另外,还可以引入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完成对电力系统潜在风险的动态识别和全程跟踪,并且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提高预警的准确性,缩短危险点的识别时间,提高控制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电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提高电网调度工作的实现质量,必须综合分析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会避免失误,提升实际的运行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开勇.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J].低碳世界,2016,(06):36-37.

[2]李俊杰.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工作中危险点及预控策略探微[J].低碳世界,2017,(28):34-35.

[3]唐福明.电网调度控制运行工作中危险点及预控策略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4(23):84-86.

论文作者:钟文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预控论文_钟文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