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元素;习惯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如何利用情感元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旨在学生在日常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上需要进行专门性的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进行有效加强,通过情感与道德法治教学的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
一、注重自我意识的提升
针对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让学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很多学生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认识角度上并不充分,很多问题当成了自己具有的独特个性,在短时间内拒绝改变。如初中生说话带脏字、染发、抽烟、欺负人等问题,自身会觉得这一行为极具个性,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因此,对于学生这一错误认识,教师需要结合《青春有格》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研究,对什么是自我个性张扬和自我意识觉醒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辩论,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交流时间,让学生在启发提问的方式中获得自身错误的认识和反思。比如很多学生在课堂沟通时提出:“考上班级学习第一名才是真正的有个性,骂人、染发等行为会让人笑话而已。”在这一模式下,可以对学生习惯进行有效的自我认识,以提高对不良习惯的纠正力度,积极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二、积极创新培养方式
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难以发挥真正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也较为浓厚。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积极转变,同学生构建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并在创新形式上进行有效的研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积极的跟进研究。如果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差和家庭条件相对一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生在个人交际等方面缺乏主动性,也缺乏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进行硬性的要求改变,而是以不歧视不放弃的原则,采用平等尊重的教学精神,和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获得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通过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和学生,讲授一些励志名人等故事内容,激励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内心潜力,为学生个人理想的树立建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班级责任意识偏低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对这些学生进行纪律委员的任命,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身才能的提高,并让自身的教育能力获得提升。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加强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均有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三、合理安排现场体验活动
教育对人生成长有着直接重要性体现,一些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让学生在教育活动的参与体验上获得有效的成长,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所以课堂要设立现场体验活动,去积极提高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上需要进行专门性的提高,更需要教师在创新教学形式上进行有效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对礼物进行领取,因为学生们都希望能够获得礼物,往往会出现争先恐后的情况发生。教师需要立即停下来,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同时,学生们也提出自己的真切感受。例如,同学们争先恐后,很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碰撞。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机会,提问学生:“所以为了避免这样混乱的情况,同学们就需要进行排队领取”对于一些学生提出要排队并建立秩序时,教师需要大力鼓励这个同学,并继续引导学生以排队的方式获得礼物,以便学生建立公平的排队方式以达到相应的目标。活动结束后,老师对此次行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排队的价值,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习惯的关注。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抽奖环节,让学生在讲台进行抽奖,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通过排队的方式抽奖,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通过一起上讲台的方式进行抽奖。抽奖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抽奖中的感受进行高兴与难过的判定提问。对于提出难过的学生教师需要追问为什么,学生会回答“因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会进行排队抽奖,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不会进行排队,所以自己因为在第三组时,因为场面的混乱,造成了抽奖过程的不愉快。”从而教师根据这一学生感受,引导学生们以后要注意秩序的建立,在生活习惯中要关注排队的作用,并安排学生在走廊进行排队,并有秩序的回到课堂中。通过这一过程,最终实现了对排队理念的有效教学灌输,让学生在生活习惯中对排队这一价值概念进行了正确的认识,理解了排队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设置相应的排队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排队与不排队的差别进行了内心深入体会。从而对排队在生活中的价值进行了准确认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排队习惯。在学生以后面对排队等问题时就会想起这堂课程对排队的体验活动。体验的过程和参与的过程会让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把排队作为内心的生活习惯准则,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有效的习惯遵守。
四、优化设计作业内容
行为习惯的系统养成,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有效的认识和提高,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对课后实践环节进行高度的重视,通过作业等形式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理解。举例分析,针对初中生在感恩意识不强等问题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教学《亲情之爱》的章节中,对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高度的重视,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家庭作业,让学生思考一种方法,如何能够让自己父亲或母亲感动,看看谁能成功地触动父母。一些学生在母亲的卧室里放了一束鲜花,并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母亲,感谢你对我的付出,我永远爱你!”;一些学生回家后收拾房间;一些学生回家后帮助母亲洗菜,做饭;一些化身父母贴心小棉袄,为父母洗脚;不管是何种方式,学生们都通过自己的行动得到父母的感动和认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如何利用情感元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选题,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切入点,对如何利用情感元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进行深入探析,我们不难发现,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肩负起培养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任,以每个班级、每一课程作为契机,借助道德与法治使初中学生自身的发展得到质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刻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重视每一节道德和法治课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实践,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柳银生.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OL].学周刊,2020(06):54[2020-01-20].
[2]李明利.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OL].学周刊,2020(06):68[2020-01-20].
[3]薛晓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20(04):66.
论文作者:周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在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