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人民医院;甘肃陇南7460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形成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55例下肢骨折患者,运用临床观察法进行检查并确诊并发DVT,分析下肢部位骨折并发DVT与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是否有合并症间的关系,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结果: 我院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下肢骨折病人30人中发生DVT者9人,2014年2月-2016年5月下肢骨折病人25人中发生DVT者3人。结论:造成DVT的主要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壁损伤,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有利于减少DVT的发生。DVT发生率的显著减少,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和DVT的后遗症和病死率。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n,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造成静脉内出现阻塞性血凝块,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和骨科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骨折患者经常卧床,尤其是下肢骨折的患者, 活动量大大减少,静脉血流缓慢,且因穿刺、感染等损伤血管壁,局部产生血小板凝集与释放的反应,最后形成血栓[1]。为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概率,本院观察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5例下肢骨折患者,对其病发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本文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55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统计我院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下肢骨折的病人30人中发生DVT者9人;发生率为30%;2014年2月我们通过对DVT护理流程和方法的改进后,2014年2月-2016年5月下肢骨折病人25人中发生DVT者3人。发生率为12%;有明显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原因分析: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以下部位发生肿胀,皮肤表面温度升高,腹股沟、下肢及患侧腹壁表的浅静脉扩张,可能导致引起急性肺栓塞。此外,还可能发展为“患肢后遗症”,症状包括水肿、静脉性溃疡、小腿色素沉着和肢体残疾等。DVT引起的腿部肿、胀、痛,一般是单下肢疾病,以左下肢居多。
2.1 与骨折部位有关:DVT患者均为下肢骨折病人,而且血栓均发生于患侧肢体,患肢骨折后制动,活动量明显减少,血流速度减慢,是发生DVT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与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详,病人没有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骨折后惧怕疼痛,术后担心活动肢体会引起复位的骨折端再次移动。
2.3 与年龄增长相关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会因为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生理性的退变或者器质性的病变。同时,有可能因为手术和创伤等原因,使血液维持在高凝的状态下。例如,65~85岁的患者中,检查血液流变,发现全血黏度不同程度增高,其中3例曾患脑血栓。可知,年龄的增长也是诱发DVT并发的一个原因。
3. 护理措施 :3.1做好健康教育。询问DVT高危人群的病史时,要特别关注:如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及以往是否患DVT。在与患者交流解释的过程中,要重点介绍DVT的并发的原因以及后果,让病患深入了解积极配合治疗,适当增加活动量,使全身的关节、肌肉得到运动,防止其萎缩、僵硬,全身血液得以循环,以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3.2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有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术后残废,缺乏治疗的信心。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DVT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做好耐心细致解释T作,增加患者的信心,解除心理压力和顾虑,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3 明确护理诊断,分析相关因素,实施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部症状为腿疼、患肢无力、肿胀和压痛。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肿胀的平面和程度受累静脉、血栓大小和形成速度有关。发现肢体肿胀时,需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水肿区别。
3.4 早期积极锻炼。早期适当加强锻炼,可以促进静脉的回流,这也是DVT预防的关键。对于术后的病患,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开展功能锻炼时,应注意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术后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用力伸直膝关节,背伸踝关节,绷紧腿部肌肉,持续5~ 10 min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踝泵动作:用小腿肌肉把足跟向下压,然后背曲。2~3 min/次,1次/d,5—6次/d。
3.5 积极应用预防措施:(1)应穿弹力袜,用弹力袜之前腿脚必须是干燥的,避免皮肤破损,每天评估皮肤情况,观察有无红肿、痛。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对疼痛敏感度的反应,并做好记录。(2)患肢抬高20~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定时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3)预防性的应用,低分子左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用药期间密切关擦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3.6 术后饮食护理 嘱患者多饮水,可使血液稀释,血液粘稠度降低,合理饮食防止便秘,主张术后尽早进食,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5,讨论:术前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术后要严密观察,并严格有效地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可极大地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DVT的处理效率,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DVT发生的三大因素,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悉心护理、适时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特点,早期筛选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
参考文献:[1]刘刚、韩一生、赵建宁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1],中华骨科杂志、2006.4:237-239
[2]阳世伟、殷磊、李健、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1],中华护理杂志,2007.1:12-14
论文作者:李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术后论文; 病人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