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镇安乡营房小学 121499
小学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初始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要启迪灵活多变的直觉思维,培养大胆猜想的求异意识,拓宽思维时空,暴露思维的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本文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主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指导。先由教师对全体学生提出各项学习习惯的要求,针对具体事情指出学生的不足,从整体上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其次,通过各种活动,例如班会、编排节目、看录像、说唱儿歌等形式强化正确的学习习惯。也可以找学生谈话。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纠错提醒,最终实现好习惯的养成与稳定。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成为恶习,必将贻误终身。因此,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面对已经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作为教育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就应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紧张而忙碌的学校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小学生。
1.设置疑问,激发智慧。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也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如果没有往日的深思熟虑,就不会有创新。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布设问题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其拓广思维角度,跨越学科界线,对问题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疑激智,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更广的时空。
2.大胆猜想,培养心智。心智是一种直觉,它是非常灵活迅捷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现象,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表象感知,借回忆、想象、猜测等心理活动,闪电般跳跃式地对事物本质进行判断,它是创造思维的灵魂。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方面,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冲破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约束,允许学生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他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奇异的想法要因势利导,引上思维的轨道,让他们想出点门道来。这种探索方法的基本程序就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它就是要让学生先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
3.启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实质上就是设法激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学习。只有多参加实践,多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的第一经验,储备直觉思维的感性素材,才有可能升华为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产生广阔的思维联想,进而进行归纳、类比、推猜,发现新的事物,建构新的理论。
4.实践是创造思维能力的练兵场。
(1)游戏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触发点。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游戏、比赛,(如对口令、猜数、青蛙过河等等)。我很重视这些形式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练习不但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够使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捕捉生活素材,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提升。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
论文作者:袁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习习惯论文; 小学论文; 大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