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视角下沉浸式新闻传播过程研究论文

虚拟现实视角下沉浸式新闻传播过程研究论文

虚拟现实视角下沉浸式新闻传播过程研究

侯金金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和现实增强技术拓宽了新闻传播的路径和手段,日益扩张着新闻传媒的行业边界并重塑着商业形态。其极具特色的沉浸式体验使得受众感受尤其强烈真实,在接受度和互动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最有希望颠覆传统传播模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沉浸式的传播活动属于新事物,这种发展趋势导致受众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过程方面带来嬗变。这种传播方式以行业技术发展和融合为背景,在物联网和5G技术普及的时代窗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会带来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质的提升。

关键词: 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沉浸式体验;传播效果

媒介作为传播手段作用于受众,具有工具价值和其自身独有价值。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以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为支持,利用虚拟现实设备记录并重现新闻场景,在终端设备进行“身临其境”式的无损呈现和场景互动。具有显著的“3I”特征,即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tion)和想象(Imagination)。沉浸式意味着用户是这类新闻产品体验的绝对主角,交互感涉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综合性体验,带给受众全方位的官能冲击,极具表现张力和感染力,是传统传播方式无可比拟的最大优点。因为是全景式场景化表达,受众能动的情感体验更为丰盈真切,传播效果的上限依赖于个体的想象力。可以说是最接近真实的“感同身受”体验。

(三)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移 生产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成了大家的共识。通过这种办法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优势,激活国内市场,改变供需平衡关系,达到养猪生产者和猪肉消费者双盈,前者是经济效益,后者是社会效益(放心肉)。已有部分猪场将肉色、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纳入了育种指标,禁用药物与停药期也被强制执行。在输送、屠宰等方面应尽量减少应激,以大幅提升猪肉品质。在一些地方成立了养猪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对维护良好的种猪市场秩序起到指导作用,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部分行业协会和种猪测定中心还担起了技术推广、种猪推广、经验交流等任务,对于提高猪肉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用多层锡纸包裹在铝质易拉罐内层,底部也剪个三角形,取一粒点燃花生种子,用解剖针垂直扎入2片子叶中,直接加热试管。重复至少三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记作C组。

一、基于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的沉浸式新闻传播概述

单一满足受众某种感官体验的媒介并不足以满足时代需求。为持续获得关注和提升用户体验,传统媒体纷纷借助新兴媒介进行转型,以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现实增强技术为支撑的沉浸式传播,其首次应用是在美国一个叫作《得梅因纪事报》打造的“Harvest of Change”的项目,带来颠覆式体验。

自此以后,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其中的沉浸式体验逐步改变着新闻行业的业务模式和行业边界,重构商业模式并在客观上延长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目前主流媒体纷纷加入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生产制作行列,主要以沉浸式体验的VR新闻频道产品为主,如《纽约时报》客户端NYT VR频道提供获取VR视频新闻、CNN提供的CNNVR和BBC提供的TASTER 都是沉浸式新闻产出平台的代表。在国内,《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有推出虚拟现实产品,内容包括祖国大好河山和重大事件报道以及相关纪录片等。

二、基于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的沉浸式新闻传播的特点及问题

近些年,关于沉浸式新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容生产、商业模式、平台搭建、新闻伦理等角度,模式在不断探索中日益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明日报》曾刊登《美联社专注四类直播 定位清晰布局明确》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美联社作为传媒大鳄,认为突发新闻、策划新闻、沉浸式新闻和交互式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吸引用户的直播视频类型。受众提升用户体验的倾向依然强烈,对沉浸式新闻传播的需求还远未满足。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具有“3I”特征,和心理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部分高度契合。心理过程意指受众能动反馈外界刺激时,呈现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性的心理状态,沉浸式的传播活动带给受众一系列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感受和心理体验,伴生着某种态度认知,并进一步带来受众或亲近或反感的情感倾向和行为偏好。与此同时,受众的感受也在无形中能动地反馈着沉浸式体验的价值和功用。和传统媒体相比,这种动态的交互关系依靠先进媒介使得受众能够有“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提升了受众感受的阈值。因而在传播效果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全景式的呈现方法过滤掉认知活动中的人为选择性内容的干扰,让受众仅仅凭借自身心理活动过程,选择及汲取需要的信息。对受众来说,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对心理过程具有正向的影响,这种借助新兴传播手段提升受众体验也在深刻改变行业形态。沉浸式新闻传播的发展受到资金和设备的限制,普及还任重道远。在实质内容上,沉浸式新闻传播还受到过度娱乐化和受众主观选择性的困扰,可能会出现新闻传播伦理问题。

与文字新闻报道相比,受众对沉浸式新闻传播的信息采纳度更高。但在内容理解和记忆回顾方面,沉浸式新闻需要更为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可能会导致对新闻要素的识别和记忆偏差,带来理解上的过度差异化。传统的新闻报道直观明了地给出事实和分析,受众未改变单向接受的被动地位,在沉浸式传播活动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受众的理解背景,对特定信息的感受和获取,具有主观差异性。沉浸式体验是全要素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活动,受众情绪反馈强度较文字、广播、视频新闻报道强烈的多。加之认知效果的差异在于个体成长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和倾向,在沉浸式的拟态场景化的氛围中,容易更加充分、更大程度的展现出个体特质而出现理解偏差和概括主旨不准确的情况,在认知态度方面,主要包括可信度和可接受度,二者互为因果、互动叠加,因为沉浸式体验“眼见为实” “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可大幅度提升受众的可信度和认同感,并被这种技术深深吸引。

1、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农业保险,农民是主体。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报纸、下发宣传单、典型事例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真正理解国家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是降低灾害风险,促进增收的一项惠民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保、投保的积极性。

三、基于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的沉浸式新闻传播发展展望

一般认为传播效果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认知、态度和行为。沉浸式体验大体包括认知方面、情感态度和意志倾向三个部分组成,即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沉浸式的媒介将受众摆在更为真实的感受位置,因而心理过程会更加丰富和微妙,也深深的影响传播效果的实现,特别是在态度和行为层次上,会带来质的提升。沉浸式体验属于新生事物,现阶段还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媒介传播的有益补充,外部设备和内容生产相结合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新闻传播行业的再融合再发展取得了不俗的进展,能够更好捕捉受众情感需要和行为偏好,更好满足受众新闻需求。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方式相比,在传播效果能更好地契合受众的事物认知和情感体验。现阶段主要表现为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新闻、纪录片、全景场景等,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方式相比,在传播效果能更好地契合受众的事物认知和情感体验,提升新闻传播满足受众需要的能力。

传播学中的创新扩散理论认为新事物的影响力通过媒介以稳定的步骤让受众感知:知晓、劝服、决定、践行,是一个逐渐被接纳的过程。沉浸式新闻传播方式和传统的文字、广播和视频流的新闻传播媒介相比,对新闻制作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说是苛刻。在制作端,需要专业化的摄制设备和合成设备,并需要专业化的后期处理团队花费较长周期才能制作完成;在消费端,需要专业化的读取设备,如可穿戴式头盔、特殊读取眼镜等,这也是沉浸式体验新闻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受众情绪感受更为丰满具象的物质基础,可接受度也更高。在具有同等选择条件的情况下,对特定信息的获取,沉浸式体验的用户选择偏向性更强,态度更为主动,反馈也更加强烈。在特定信息的获取效果上。

沉浸式传播的后期制作难度和高昂的成本限制了现阶段的发展。而表现最好的是与游戏行业和直播行业的结合,但需要大力解决低俗化庸俗化的娱乐倾向,包含暴力或者低俗内容的粗制滥造内容会对受众,尤其是分辨和抵御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不愿正视现实世界,引发一定的新闻伦理方面的担忧。在物联网、5G、4K等技术的到来和普及背景下,新闻传播领域的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技术的硬件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阻碍将逐步得到缓解甚至解决。当然这需要借鉴游戏和直播行业的商业模式监管和规制等良好的制度设计。未来穿戴设备和5G网络普及,可以预想到在新闻传播领域沉浸式体验会迎来爆炸性扩张和发展,机遇不可多得。

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相互叠加将会改变新闻传播行业生态,并日益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闻传播行业需要遵循传播规律,重视受众心理过程体验,在认知层面及时捕捉人们认知变化、知识更新。这种引导性选择不可避免包含某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克服过度商业化倾向和低俗娱乐化势头。在产出内容方面做到有引导有坚守。在心理态度层面宣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如设置“寻找老兵”’议题,投入资源制作不可再生的关于老兵的纪录片等,引领爱国向善的社会氛围。

四、小结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现实增强技术的沉浸式新闻具有极大的传播张力,在物联网和5G普及的大背景下,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需要遵循传播规律,积极作为,促进沉浸式传播这个新事物的发展,带来行业业态重塑。

参考文献:

[1]杨纯.浅谈受众心理与传播效果[J].新闻知识,2002(6).

[2]杭云,苏宝华.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J].现代传播,2007(6)(总第149期).

[3]郭力华.试论受众的接受心理与传播效果[J].当代传播,2010(1).

[4]李晓芳.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沉浸式新闻的应用[J].声屏世界,2016(07).

[5]美联社专注四类直播 定位清晰布局明确[N].光明日报,2016-10-15.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2019)24-0114-02

作者简介: 侯金金,女,汉族,河北顺平人。研究方向:传播学。

标签:;  ;  ;  ;  

虚拟现实视角下沉浸式新闻传播过程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