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结构中的桩基技术在我国传统技术中应用较为成熟,但传统的木桩结构采用了旧的桩基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无论是在材料还是设计方法上,桩基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我国的桩基础设计技术已经可以完全的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完成其自身的一些可靠和安全的性能,尤其是现在也使用在了大多数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桩基技术;基础设计
导言:在现代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施工阶段,建筑物的结构必须非常稳定,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工程的有效施工,而桩基结构的稳定性能一直是业界公认的,它的使用在大多数的建筑基础结构施工当中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异常明显的,但对建筑工程的桩基础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避免桩结构发生移动,为整个施工的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1桩基础设计概念
1.1概念
在桩基设计中,通常采用承台和桩基础两部分来完成。承台是一个大型平台,主要支撑整个机械结构,部分埋入土中,部分外露。承台的许多条件都是以沉井基础为基础的,因为沉井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各种工程要求,无论施工条件有多差,都不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选定明确的桩基类型和桩基长度之后,要对该桩基所能承受的基本承载力进行初步计算,从而把握住它所能承载的大概强度和应力范围。同时要根据相关的工程需求,前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并且保留好基本的数据和资料,结合施工过程当中的具体状况,将桩基础的长度和所用的数量等基本类型确定下来,并确定单根桩所承受的承载力,对其进行完整的结构平面构造设计,从而计算出整体的桩基础沉降量以及桩承台的强度等。
1.2基本设计原理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勘察中获得的信息和信息,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及时确定桩基础长度、桩基础类型和桩的具体数量。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需要,控制好承台的尺寸与基本构造,及时确定好单根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能力,而后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深化对桩基础承载参数的合理选取,从而计算出桩承台的承载力与桩基沉降量等。
2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影响因素
2.1地质条件
通过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分析,确定最终设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如果不能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可靠的措施,将影响结构的承载力,产生不均匀沉降。现在建筑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工程施工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现在城市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施工所适用的技术工艺不同。就地质条件对建筑结构基础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地基持力层与基础连接,作为承载建筑负荷的主要对象,在设计时必须要针对持力层承载能力、压缩模量以及土质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各项参数,作为结构设计依据。同时,还需要针对桩基穿越土层情况,对土层地下水分布特点以及桩基穿越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基础选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现场环境
为了缓解工程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除了增加上部的高度外,地下空间的开发不断增加,使得地基深度不断增加。它不仅会受到地下水和现有管道的影响,而且更难以操作,同时也会因为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基础结构设计需要关注的内容更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避免环境因素对设计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应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个方面着手,提前做好现场勘查分析,将所有地质信息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科学确定结构抗震等级,保证抗震缝设置数量与位置的有效性。同时,还应预测施工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前期设计阶段做好预防,综合现场各项条件,提高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尽量减少外部因素的干扰。
3建筑结构中桩基础的具体设计要点
3.1明确构建需求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设施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顶部的压力。因此,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必须明确结构要求。在承载力设计中,应满足预期标准,不允许建筑物发生沉降。因此,需要对桩基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并提出一定的要求。
明确建筑物的整体构建需求,需要涉及到力学知识,由于建筑物桩基础的具体作用力是由上部结构来决定其大小,所以需从力学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对此做出计算,从而使桩基础的设计更加合理,提升其可靠性的同时,需加强构造设计,保证其设计方案满足项目具体桩基础需求。
3.2设定好桩的规格
定好桩基础的规格,作为桩基础设计关键部分,需按照其指标给予科学的确定,主要包含结构长度、横截面积等内容,从而保证基础结构的整体质量。在具体设计时,需明确状结构自身相应标准,对其不同区域的基础标准给予有效的分析,如埋深达到理想效果则需完成相关计算,方可对桩基础完成设计工作。
3.3做好平面布置
在实际的桩基设计中,要保证整体结构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合理地了解总体布局。在平面布置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重心和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在这当中,需要对建筑物承载力加强控制,采用相关实践可以看出,现阶段最好的效果就是网格状里的梅花形和矩形桩2种平面布局,对于不等距排列方式在设计中的需要应结合实际项目来确定,对整体结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之后才可以实施相应设计工作。
3.4验算承载力
桩基础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建筑的承载力稳定,所以在这当中就需要强化对桩基础承载力的合理计算,以此来确保结构的稳定。并且设计人员还需要确保设计思维的敏捷,对结构设计需求合理控制,使得承载力能够和相关要求相符合,并且还需要确保桩基础在应用方面比较可靠。在完成验算之后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确定,确保在实施当中能够顺利完成。在这当中,需要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其中建孔底沉渣小于100mm,桩身垂直度小于1%,桩径偏差小于50mm,同时安扎后桩位偏差满足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
4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4.1倡导自我监督
因为建筑项目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而在施工现场光有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监督人员也非常重要。监督人员与管理人员相配合,工程项目在经营过程中采用“自我监管,自我监督”的模式,一方面能够对建筑项目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另一方面,对于专业的质检部门开展工作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2树立治疗意识
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涉及建设工程和建设工程。各类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体现城市价值的关键。目前,为了赶超进度,放松建设工程质量标准的升级换代,施工现场出现了许多隐患。因此,管理人员应不仅仅关注整体建筑项目进度的缓慢与否,更应该关注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解决,避免因为质量问题导致整体的使用价值降低。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筑行业当中的建筑形式也趋向于纵向发展,高层建筑不断产生,并且成为所有建筑形式当中比较突出的建筑形式,在高层建筑结构当中就需要做好桩基础设计工作。当前桩基础设计比较复杂和系统,在建筑工程当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因此在设计中就需要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加强重视。另外,还需要强化理论和实际工程的有效融合,桩基础设计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朱兴旺,张旺锋.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分析[J].建筑安全,2016,31(1):19–21.
[2]邓全喜.关于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的若干思考[J].四川水泥,2016(7):104.
[3]刘晓峰,程耿东.桩基础优化设计的模块化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7,29(4):487–493.
[4]陈国兴,金永彬,宰金珉.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9.
[5]方顺女.桩基础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旬刊,2017(3):396.
论文作者:沙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桩基论文; 桩基础论文; 承载力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