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_新课改论文

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_新课改论文

浅谈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浅谈论文,如何应对论文,新课改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12-0051-03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B

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真正实现素质现代化,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其中,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为关键的一环,特别在农村高中,由于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对农村高中生物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改革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能否实现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生物学科素养,扭转农村高中生物教学的不利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1农村高中生物教与学的现状

在教学上,由于农村中学硬件设备的制约,信息量的不足,导致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的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教法落后,观念落后,并且知识体系陈旧,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少。他们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甚至由不得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生物学习的动机。

在学习上,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给”,自己不会思考,课后复习仅仅看看笔记、背背书,在练习中一遇到教师未曾讲解过的题型就束手无策,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培养不重视。课前学生的预习就是把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机械翻看一遍,有的甚至看都不看。课后的任务就是完成作业,并且生物书面作业较少。学生作业完成后,遇到自学课等就不知干什么,多余的精力也不会科学地用在别的学科。高一、高二必修试题侧重基础两极分化不很明显,高二选修和高三生物测试侧重能力题,生物学习能力强的为数不多。

2新课改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应对措施

2.1教师要了解课改、适应课改

教师可以利用有效媒介了解课改,仔细地研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以便能够更好地做好生物课改的教学工作。

同时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走近课改。教师最熟悉的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大纲,尤其是老教师对于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更是如数家珍,知识点的梳理则是驾轻就熟,传统授课方式得心应手。但是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仅是在名称上的变化,它们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的大纲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新课标中则更注重对学生主导地位的确立,关注的是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以往的知识点;并且不同于以往更偏向于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在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都有要求。具体的在课程性质上:不再是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重任务的定位,而是明确地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理念上:明确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模式上摒弃以往的苏联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是大纲要求的大多数学生达不到的上限,而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下限。在课程目标上,大纲一是只强调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点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用词上常用一些,“让学生……”、“使学生……”的表述方式;再一点是在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的行为动词过于含糊,常用一些了解、理解和掌握等模糊的行为动词,而新课标中的要求则是学生可以理解的,也是通过学生努力后可以达到的。

2.2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反对师对生单向传输

以前,有些学生习惯于指望教师“满堂灌”,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还有些学生表面上静坐在那儿,到底有没有听讲,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对其听课效果教师并不知道。这都是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

其实,课堂是提供给师生研究探讨问题的场所,可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以对话、聊天、讨论的形式取代传统的空洞枯燥的理论学说的说教形式,可以避免传统教学师对生单向传输知识带来的弊端。笔者认为,学生上课是在已有知识(初中学习和预习得来的知识)的基础上,巩固强化基本概念和规律,把握一些主要的问题。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疑难或模糊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对这部分知识给予特别关注,直到通过讨论得到解决。这种教学活动面向最广泛的学生群体,注重每个人的参与,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识,自学能力可以得到加强,同时注意利用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使他们集体提高、共同进步。采取对话式互动教学,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教师的民主、师与生的平等。笔者认为,在课堂实践时,可以运用下面两种手段,双管齐下。

2.2.1 不断对学生进行智力激励

课堂上,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每位同学都能学好;不断地激励他们,哪怕点滴的进步。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更加自信,从而争取到更好的成绩,超越自己。

2.2.2 从自身错误中学习来得最快

从平时作业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有许多学生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课堂上有必要把此作为重点,师生通过讨论进行“打假”“排雷”。这些误区的来源一般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的错误观念,教师根据经验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学生头脑中的主观误解。教师可以随机提问,找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取出来剖析、讨论,既可以警醒学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无意注意,最大面积地澄清并扫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

3 有针对性有重点教学,反对“眉毛、胡须一把抓”

过去,大多数教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一点点知识,以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就显得比较盲目,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变得不可控制和难以估测。笔者认为,有针对性有重点教学才符合新一轮课改的精神。

要有重点教学,教师首先要精选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确定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普通教育的任务和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考虑。不能随意增删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防止知识点讲得太多太深,又要避免讲得太少太浅。当然,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的发展而变化。

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抓住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抓住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知识,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误区具体详细讲解。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把这些东西弄清弄透,进一步提高和运用才有牢靠的基础。但是,实践时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突出重点过了头,进入到无边无际的难题中去;二是过分拔高重点知识的作用,误以为只要掌握了重点的实质和精髓,别的什么也不需要知道,遇到一切复杂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是不科学的,也就不能实现。

4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反对片面强调知识讲授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要训练学生一生中不断创新,建立自我发展的机制,而非单纯掌握眼前的信息和技术。

当然,学生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培养目标也必须有弹性。对于能力的培养,教师提出统一的比较高的要求和规格,并不意味着人人要达到统一思维水平。教师不能挑选学生,却可以选择因材施教。在统一要求的同时,也能体现个体发展的目标,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差异性。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起来,手脑并用。教师当然还是要讲解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去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分析考虑问题、探索知识。最容易出现的偏向往往是只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而忽视社会的需要,只考虑少数学生升学的要求,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就业的需要。

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现代教学观认为:我们不能把生物教学搞得那么死,不要什么问题都要书上写了、教师讲过,才能要求学生去解决,可以进一步考虑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联系实际的范围不要只限于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产实际当然是先要联系最重要的方面,但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生物的问题,也是可以而且应该联系的。联系的面宽广了,学生的视野就开拓些,思想也活泼些,对生物知识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就知道得更多些。

5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反对考试前夕搞突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实验比较多。生物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到生物真实有用。可是有些农村中学,平时课堂上学生很难见到应该见到的实验,学生实验也不做,只是临考试前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下。

实际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认为,教材中提到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应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难学的东西转化为易学的东西,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我们也建议克服农村学校的困难,创设开放式的课堂和实验室,逐步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甚至作自己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实验,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寻找、易于实验的物品,开展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的活动。例如,利用易拉罐、塑料瓶,可以进行花卉的无土栽培实验以及一些生长素的系列实验,这样,不仅学生易于实验,而且效果明显。教师应做好每一节课的组织、引导、指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困惑时给予必要的指点,在学生得出结论时给予引申、小结。和传统课相比,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倾注更大的热情,也需要教师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在实验的性质和方式上越灵活越多样化,实验的内容越丰富,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上会得到更多益处。

6 远离课改误区,做好课改

我国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次了,在课改中,教师最难做到的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所以对广大生物教师教学要求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观念上的转变,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变革,有形式无内容的课改同不改是一样的。在本次课改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是穿针引线。切不可将课改形式化、简单化亦或是复杂化。更不要观念没有改变,而只是在形式上进行表面的变革,所以教师应该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6.1 满堂问答不等于主动参与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有时会做一些设问,但是有些问题的提出太肤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内在的参与不能体现出来,如在《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生命活动的主动承担者——酶”时,有的教师满堂都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呢?”等形式的设问,虽然有时这样的设问会使课堂气氛很热烈,甚至会起到全班齐答的场面,但是这样的设问过于直白,学生不需要思考即可回答,所以这样的设问就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和赋有启发性。

6.2小组讨论不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对于有些内容的学习,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时,经常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有时这种讨论会流于形式,在小组中小组成员没有分工,没有合作,在小组中生物学科成绩较好的成员的意见经常会占据主导,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不能得到表达,成员间没有真正的交流,这样的小组讨论又怎么能体现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呢?所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注意学习方式内涵的丰富和完整。

6.3开展活动不等于探究学习

探究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开展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是活动的关键。可有的教师经常越俎代庖,将这一最关键的内容事先由教师教给学生,如此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仍然是被动的,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追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总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取决于教师转变观念,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这在农村高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要认识到,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农村高中的生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那就应该算是一节好课,而不应该苟求面面俱到。

标签:;  ;  ;  

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_新课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