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经历、体验数学知识论文_张晓利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经历、体验数学知识论文_张晓利

山东省平度市经济开发区小学 266700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老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会数学。

我认为,想让学生拥有数学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才能得到培养、提高;想让学生表现或检验其数学能力,如果在数学活动之外,简直是缘木求鱼。因此我提倡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探究数学。

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做”数学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含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做”数学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力求创设的问题情境达到投一“石”而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的效果。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我们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挖掘出数学知识的影子,把它加工成数学问题情境,将它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入到数学教学中。

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导入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做”数学的情境:

师:牛奶公司每天向我校供应45箱学生奶,现在已知每箱学生奶有24盒,请你猜一猜,我校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喝学生奶?

(学生猜测,轻声讨论。)

请学生说说自己猜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师:刚才我们已经猜过我校大概有多少同学喝学生奶了,那么到底谁猜得正确或接近正确还是相差太远呢?我们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呢?

然后请每个学生把自己猜测的结果写在纸上,并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为了要证实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必须要计算45×24=?

师:如果我们能正确计算45×24=?就知道谁猜对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现成的方法,需要每一位同学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请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方法计算45×24=?

此时此刻有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想用自己的计算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这就达到了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的初衷。

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表现为“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狭隘的教学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如果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充分展示个性,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那么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因此,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

三、结合生活实践“做”数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从生活中来,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要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现行教材内容,努力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为能让学生动手做的物质化活动。

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我们开展模拟购物活动:

师:我们要开展一个“小小文具店”购物活动,请每组先推选好一个商店经理。(各组积极行动,推选商店经理,并做好开店的准备工作:各种文具、标签等。)

师:现在我们请商店的经理介绍自己的商店的一些情况。

小经理介绍自己商店的文具的品种和价格。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你能汇报一下购物的情况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购物情况。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回家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吧!

另外,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等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提倡联系实际组织教学,以“做”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在做中思,在做中学,在做中创,使学生从被动僵化型向主动创新型转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张晓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经历、体验数学知识论文_张晓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