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东城完全小学 425605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传播和科学知识的应用,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科学技术在全世界正面临着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当前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所有公民的科学素养。因此,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取代了自然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要深刻了解当前国内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强化小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多角度提出促进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施成效,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教学方法
一、客观分析当前国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各国之间的竞争中显得更加重要,而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而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目前处于改革创新和完善时期,纵观国内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发展状况有如下情况:
1、小学科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由于缺乏长期的小学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中国的师范院校一般不开"科学教育"专业,数量有限的理科毕业生,主要从事高中和初中理科教学,很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因此,国内小学科学教师严重缺乏,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处于较低水平。
2、科学教科书一个标准多个版本。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我国建立了小学科学课程,我国第一次制定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上实施“一标多本”,如有人教版、江苏版、青岛版、北京师范大学版等版本,各种版本之间虽然序列不同、教学内容先后排序不同,但所教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
3、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体系,主要的科学教学方法有:教学法、实验法、观察法、演示法、小组学习法等。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地区的小学科学课仍然采用讲授法,辅以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多于实践,强调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忽视严重,探讨教学缺乏真正有效的实践,对探究教学不注重,小学科学教学很难有效地进行。
4、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国内城镇小学和大型农村小学都配备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基本上可以进行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城市学校有多媒体设备、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学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农村小学条件较差,有的学校还没有实验仪器、图书馆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率也不高,学生主要听老师讲课获得科学知识,不能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得科技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资源缺乏。
二、面对小学科学教育现状采取相应对策
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无论是从意识层面还是教师队伍素质、科学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
1、提高对科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更加重视语、数、英等主科教学,科学课程一直被视为“小科”或副科而备受冷落。而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科学课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三大核心课程之一。我国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基本策略出发,为实现国家科学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科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教育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校长和教师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科学教学的认识,努力提高科学课的认知水平。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在中国,影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科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关键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总的来说应拓宽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渠道,课改理念培训、学科知识培训、实验技能培训等培训方式,促进科学教师转变课程观、教学观等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更好服务于科学教学。
3、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农村科学教学资源。在目前的实验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着科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切实改变这种现状,政府、教育、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保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100%的开出率,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小学科学所需要实验室设备,将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强化过程监督,及时总结报告,为正常发展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基本的硬件保护,引起学区的重视。学区增加相应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考评力度,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100%开出率作为优秀校长和先进学校评选的重要条件提供文件政策支持。学校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探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种科学教学资源,使科学课教学活泼,贴近生活,深受学生们喜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效率
科学课程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的重要课程,小学阶段是科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精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逐步引领小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助其快乐的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丰富他们的童年,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科学教学始终离不开实验,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而整个探究活动要经过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方案、验证、总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要求学生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因此实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效率,有如下几个小策略与大家分享。
1、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敢于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实验课更是如此,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这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知的过程。但小学生的能力相对要低一些、知识储备量也少、再加上爱玩的特性,那么教师在设计实验并且组织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就要更精心一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切实自己去探索、去学习。
2、合理引导,让学生敢于交流。小组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动手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很渴望去尝试,有的学生会有些害怕实验。无论学生产生哪种心态作为老师都要进行引导,让不同心态的学生理性的认识实验目的和过程,将心态放平,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提出实验任务后可以先要求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小组间的,也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的内容要迎合实验目的和过程,通过简单的言语将我们的实验课堂变得有序高效。
3、合理引导,让学生敢于面对失败。小学科学的操作实验,学生面临失败可能性很大。当学生信心满满、兴趣浓厚的去进行实验,最后却失败的时候,那种受挫感是非常强烈的。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敢于面对失败,不仅能帮助学生摆脱这个痛苦,还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作为老师要平常的面对实验操作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实验的失败而感到失落,减轻学生的受挫感;然后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当然如果学生找不到失败原因问题所在,作为老师,则引导进行学生模拟实验,让学生说明自己进行实验的相关步骤,在说与做的过程中,老师根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就可使学生大部分的精力放到的寻找问题出现原因上,并不因为失败而迷惘了。
四、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学习是一个对新知识、新内容的认知过程,需要从原理上理解、吸收,最后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科学性,老师更多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孩子考试的成绩,忽略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不注重孩子的问题意识,造成孩子在日后学习中缺乏对知识的思考,缺乏创造性思维。因此结合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老师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1、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提问,为学生设计发问的思路。小学课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枯燥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适当设计课程内容,引起学生发问的兴趣和思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课程内容中;对于发问的同学予以肯定和鼓励, 同时也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教授给学生。
2、对学生提问的方向和内容进行点拨。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度较高,在思维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有效提问的过程中提问,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问题的答案的探究,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思考问题方式,这使学生受益终生。
3、帮助学生形成提问的好习惯。小学的课程内容设计更多是希望将学生带入课程中,帮助学生融入到课程学习中,通过提问进行思考和学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多数是引导性的,鼓励性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很好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养成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的好习惯。在满足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同时,建立起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学习道路上的扎实基础。
五、总结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生开展科技教育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的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制度不完善,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实施进程,客观分析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注重科学实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小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使小学科学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琦,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研及对策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叶禹卿,科学新课程与科学素质培养.中小学科学教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谢红银,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吉林教育,2014,28:108
[4]寿建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探讨与实践.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9)
论文作者:吴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科学论文; 小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