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PICC插管穿刺点出血的方法探讨论文_吴啟丽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治疗期间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切口方式对穿刺点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过去一段时期我科收治的接受PICC插管治疗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在穿刺点位置做横向切口;研究组在穿刺点位置做纵向切口。对比两组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对PICC穿刺点处理方式的满意度、治疗总时间。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PICC穿刺点处理方式的满意度达到95.2%,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治疗期间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采用纵向切口方式对穿刺点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PICC;纵向切口;横向切口;穿刺点;出血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肿瘤类疾病,特别是接受化疗或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1]。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治疗期间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切口方式对穿刺点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PICC插管治疗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81岁,平均56.4±7.2岁;男性25例,女性1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9天,平均3.2±0.6天;研究组患者年龄33-85岁,平均56.0±7.6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8天,平均3.1±0.4天。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留置规格为4Fr的三向瓣膜PICC导管, 选择患者的贵要静脉实施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制度。在B超引导下采用套管针实施直接穿刺操作,或采用规格为8号的头皮针实施穿刺,在确定成功之后,从头皮针钢针与软管的位置进行剪断;将导丝送入到相应的位置,将钢针撤出;沿穿刺点上方的位置通过皮下注射方式给予0.2mL的利多卡因。研究组采用手术刀,在穿刺点上方的位置,沿导丝的方向作纵向切口,切口长度在3mm左右;对照组用手术刀,置穿刺点上方且与导丝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作横向切口,切口长度在3mm左右。2组均通过局部按压切口方式进行止血,将扩张器送入之后取出导丝, 并送入PICC 导管, 再将扩张器取出, 取出PICC的支撑导丝, 对导管的长度进行适当的修整,安装连接器,实施抽吸和预冲处理,完成操作后, 对PICC进行妥善的固定,局部按压的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每24小时更换敷料, 对局部穿刺点渗血和渗液情况进行观察[2]。本次两组共有7例患者在穿刺后渗血较多,且经过4-5天的针对性处理,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

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对PICC穿刺点处理方式的满意度。

1.4 渗血量评价方法

0级:24小时内敷料出现少量的渗血,但这属于一种正常现象;Ⅰ级:患者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穿刺点会发生渗血,并且已经渗湿敷料;Ⅱ级:患者在保持平卧状态下,穿刺点仍然有渗血,并且渗湿敷料;Ⅲ级:患者的穿刺点呈现持续性渗血状态, 已经沿PICC管壁流出[3]。

1.5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患者出院当天,以不记名问卷形式,调查其对PICC穿刺点处理方式的满意度,100分为满分。超过90分为满意,没有达到90分为基本满意,没有达到80分为不满意[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情况

研究组研究对象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改良塞丁格技术具体指的是采用套管针或头皮针实施静脉穿刺操作取得成功之后, 送入相应的导丝, 再在皮肤位置切1个小切口,置入一个扩张器,通过中心静脉导管与导丝之间的置换以达到完成导管置入操作的目的,在实施穿刺操作的过程,可以进行B超引导。但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证实,无论通过何种方法留置PICC导管,在留置期间患者具有发生穿刺点渗血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在穿刺点旁做纵向切口,可以使渗血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基本不会发生渗血情况,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沈艳芬,钱红英.PICC在老年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96-98.

[2]王玲,陈燕.肺癌病人两种化疗静脉通路的静脉并发症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27):3017.

[3]冯燕英,樊艳华,林凤英. 针对性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4(12):294-295.

[4]袁敏.肺癌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180例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15-1416.

[5]蒋燕.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11(35):504-505.

论文作者:吴啟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减少PICC插管穿刺点出血的方法探讨论文_吴啟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