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论文_吴国平

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论文_吴国平

吴国平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312366)

摘要:对于历史进程的研究,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所以学界常常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来划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之间,时间、内容等相互交织和重叠,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从现代化视域来审视历史并总结经验。

关键词:现代化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经验研究

引言:自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实践过程。所以,从现代化视域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对于深化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

(一)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一般而言,“现代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达到或者具有现代化特点或者水平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具备现代性的特点或者状态,一般认为起点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根据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的定义,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文明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巨大变革,狭义上是指后进国家通过制度变革,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

(二)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以及方法等与中国革命、建设日益结合的过程,充当了中国革命、改革以及建设的理论武器。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具有同一性,我们正是在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

二、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从现代化视域划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和时代化,实际上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民族化。中国的现代化决定了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统一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也离不开对国际、国内现代化水平的把握。

(二)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921年到1949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基和准备的阶段,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5年到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步探索的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7年到1977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偏离甚至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左”倾错误严重;1978年至今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创新和发展的阶段,也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三、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研究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原则和方法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个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不机械地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勇于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并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虽然是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反映,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但它仅仅是方法上的科学指南,并不是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其进一步具体化、民族化。

(三)实现民族复兴是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实现民族复兴和独立当作历史使命,将工作重心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上面来,落实到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上来,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动员和鼓舞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迎来新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推进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以及建设实践的结合,致力于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现实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起者、领导者,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两个方面保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不断成功。

(五)改革创新是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动力

改革创新就是改变陈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从而最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建立并巩固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根本上就是要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相关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不断推进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一)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现代化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总结中国革命以及现代化建设经验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没有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便不会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二)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必须与现代化建设规律相适应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由于我党对于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特点不够清楚,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发展道路缺乏经验,从而使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路线,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的主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必须与现代化建设规律相适应,坚决避免重蹈覆辙。

(三)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结合

首先,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继续坚持现代化理论创新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其次,现代化理论创新与现代化实践发展的结合点,就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握住这个结合点,才抓住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核心。

五、结语

研究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实际上就是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来放到实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上把握。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运用以及坚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的命运,这便是从现代化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秋霞.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02):18-20.

[2]杨晓军,YANGXiao-jun.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其方法论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27-31.

[3]王璐洋.试论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30-431.

[4]张艳娥,ZHANGYan-e.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解读——基于现代化的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7-20.

项目名称:该项目为2019年浙江省党建研究会一般课题,课题编号:02.2019B70

论文作者:吴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论文_吴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