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附属版权管理的瓶颈及对策_哈利·波特论文

我国附属版权管理的瓶颈及对策_哈利·波特论文

我国附属版权经营的瓶颈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瓶颈论文,附属论文,对策论文,版权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出版市场,附属版权经营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愈发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并已经成了出版业重要的利润来源。当前,我国附属版权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与西方成熟的附属版权经营相比,我国还处于探索成长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现状

自出版业改制之后,我国对附属版权经营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开始积极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对附属版权的经营开始走产业化、系统化发展路子。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附属版权经营在业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认识到了附属版权经营的重要性,开始设立专门的版权经营部门,配调专门的附属版权经营人员。在我国500多家出版社中,40%以上有开展附属版权经营的经验,一些出版社还成立了专门的版权部或科室。

2.附属版权引进的数量和效益均有所增加。近年来,在我国的版权贸易中,主要是版权中翻译权的引进等在数量上呈日趋增长的发展态势。许多出版社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投入较少、回报较快的引进版图书,以之作为本社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引进《富爸爸穷爸爸》图书就是一个成功的经典案例。

3.与西方大型出版社进行大型项目合作。目前,这种合作方式正逐渐从以单本、小批量的简单贸易方式,向系列书、畅销书的规模效益方式转变。这种转变表明我国的版权贸易正开始摆脱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观念束缚,不仅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更考虑长期经济利益。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英方出版社的合作,共同开发《哈利·波特》在中国的市场,双方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共赢的效果,更是在互信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深入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今后的继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开始尝试对自身版权资源的开发与经营。在经历了初期一味引进的阶段后,部分出版社和个人受到西方出版集团对附属版权多元化经营的启发,开始尝试对自身附属版权资源进行开发与经营。如《哈利·波特》的诸种商业成就,对被视为中国本土童话写作老大的郑渊洁造成了巨大触动,为了迎合图书市场营销时代的要求,郑渊洁一改往日低调的作风,频频亮相于媒体以配合宣传,同时借鉴《哈利·波特》的成功经验,也在尝试策划一整套关于皮皮鲁的产业开发计划。

5.版权代理制正在形成。继1988年4月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综合性版权代理机构——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成立后,1991年,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版权代理机构——陕西省版权代理公司,随后又批准成立了一批区域性和专业性的版权代理公司,到2002年11月30日,广州中商版权代理公司正式挂牌营业,目前我国已经有28家版权代理公司从事版权代理的中介业务。多年来,他们在推动附属版权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瓶颈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附属版权经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却仍显不足,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就现在的状况来看,我国的附属版权经营大体上存在以下问题:

1.出版社内部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社都没有专门从事版权贸易的部门,人员也不足,工作难以展开,部分有版权贸易的出版社都是各自为战,实力和规模有限。在这个领域中,还由于缺少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行业规则,哄抬版税、不讲信用、不顾形象的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缺乏行业道德的做法,不仅会使国内的出版社和行业整体利益受损,同时也破坏了我国版权贸易和附属版权经营市场的秩序和规范,影响了我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形象,使得我国出版机构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获得国外出版机构的认可与合作,阻碍了我国版权贸易和附属版权经营事业的健康发展。

2.附属版权经营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附属版权经营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性的工作,因而,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事附属版权经营的人员,需要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外出版社一般都有经验丰富的专职版权工作人员。与他们相比,我国从事版权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大都是半道出家的非专业人士。受到种种条件与体制的制约,国内尚未形成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人才流通市场并未完全开放,影响了产业内部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配置。因此,我国附属版权经营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3.出版界日趋浮躁,本土优秀出版物出版少。目前国内一些出版单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热衷于出版一些没有多少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畅销书”,使出版物同质化严重,而忽视有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精品图书的出版,自然也就缺乏可以用于开发经营的版权资源。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必将不利于我国出版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西方的一些传媒集团却能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资源来进行开发经营,大获其利。如前几年风行我国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4.出版机构力量单薄,市场营销欠佳。选题策划、编辑、印刷、推广、销售构成了一个图书出版的流程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由于资金、观念的制约,国内出版社在营销方面很薄弱,开拓市场时套路陈旧,鲜有可圈可点之处。另外,国内图书市场相对来说还很不规范,大家热衷于暗箱操作,不习惯国际图书贸易的规则,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造成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局面。

5.版权贸易严重失衡,版权输出有限。第一,在版权贸易中,我国长期处于逆差地位。在1996年之前,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中引进与输出品种数之比约为5比1,1996年之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中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0比1。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机制问题,我国现在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引进版图书可以参加国家图书奖的评选,而输出版权的图书则没有国家级别的奖项可言,国家对输出本版图书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机制不完善;其次是经济因素,一般来说,输出版权是前期投入大、见效又比较慢的工作,而引进图书产生的经济效益则比输出快得多。

第二,输出版权作品题材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古籍整理、旅游风光、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艺美术画册、文学、历史、医药学等领域,科技类、管理类图书难得一见。2003年版权输出类别811种,其中历史、地理类179种,文教类148种,医药、卫生类93种,这三类就占了图书输出类别的一半以上。

6.版权代理机构有所发展,但尚不发达。目前,在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的28家版权代理机构中,除中国电视节目代理公司代理电视节目、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和北京天都电影版权代理中心代理电影、九州音像公司版权部代理音像外,其余23家均逐鹿于图书出版领域,较活跃的有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北京版权代理公司、上海版权代理公司、广西万达版权代理中心和广州中商版权代理公司,更多的却未真正有规模地运作起来,有些甚至名存实亡。2005年我国共有573家出版社、328家电子音像出版单位、170家电子出版单位、9468家杂志社、1931份报纸、数百家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因此,目前的版权代理机构从数量上看,也显得微不足道,尚不足以担当出版产业链中的重任。

三、对策

鉴于我国出版业在附属版权经营上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对我国出版社的附属版权经营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快附属版权经营方面的法制建设。借鉴国外比较完善的版权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出台比较详细、完善的版权法律,规范附属版权经营市场、营造有序竞争环境,从法律上引导、保障附属版权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努力完成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的准备工作。这些都对我国的版权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加大对附属版权的多元化经营。版权和附属版权经营的价值,在英美已被证明,远远大于版权作品的市场价值。全球版权贸易收入已大大超出全球图书产品直接贸易的总收入。出版社占有版权资源,并不仅仅意味着可以利用它们制成出版物,还在于在版权的转让中形成更大的价值。《哈利·波特》系列书最初在英国并没有很火,经过美国华纳公司的全面包装经营后,才成为红遍全球的超级畅销书。由此可见,在拥有了优秀的版权资源的同时,还要有先进的市场经营能力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我国的出版机构必须重视市场经营,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经验,积极拓展附属版权经营的途径和方式。

3.加快对附属版权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拥有附属版权经营人才是开展附属版权经营的首要条件。版权和附属版权经营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性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一方面既要注重从国外引进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也需要高校和出版组织加快培养版权开发和经营人才,要尽快培养出懂外语、懂外贸、懂国际出版法规、掌握现代信息手段、懂版权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开放人才流通市场使得产业内部人才资源能自由流动与配置。

4.大力扶持我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从1988年第一家版权代理机构诞生至今,国内经批准的版权代理机构有数十家,但从数量和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版权代理业尚不发达,这是制约我国附属版权经营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尽快采取相应对策,扶持和促进我国版权代理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将目前附属于版权行政管理机构的版权代理机构与其主管部门脱钩,独立出来并进行企业化改制,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国家适当放宽业外、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版权代理领域和设立中外合资的版权代理机构的政策,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此外,还要促使和引导我国版权代理机构的重组和整合,形成若干个以资产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的以版权为中心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代理公司,使版权代理走上规模经营、网络布局的新阶段。

5.加快出版业的产业化建设。出版是版权资源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孤立地看,它只是一个点,然而它与其他的无数个点相互关联、互动、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而每一次向外的延伸就意味着一次市场机会。所以,我们要加快对出版产业的重组,使原来分散的单功能的出版社变成多功能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内部调控能力强的、能发挥整体效能的出版集团,对相关企业和产业形成带动效应,使独创的文化价值,逐步转变成为有广阔市场的商业价值。

6.加大对本土优秀附属版权资源的开发。就提高出版社竞争力而言,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引进多少国际知名的作品,而在于我们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充分发掘我们自己的原创性资源,并且建设一套机制,让这些原创性资源中有价值的部分被社会接受、认可。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出版资源,我们的出版社不能片面地靠引进国外的畅销书版权为生,而应当以“有米之炊”来对自身所有的版权资源进行开发,多开发优秀的民族版权资源,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我国的优秀版权资源被外国出版机构捷足先登,再高价卖给我们。

标签:;  ;  ;  

我国附属版权管理的瓶颈及对策_哈利·波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