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题论文,文科综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试题评价

今年文综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强调学生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且跨学科综合并非“拼盘”,体现文综特点,三科分值分布与去年相比基本稳定。

政治试题设计是非常成功的,既注重了落实课本基础知识,又突出了考查考生的能力,试题区分度好,现实性强,综合度高,导向性明,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历史试题设计非常合理,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体现了对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强调人文精神和对外来文化的合理吸收,立足中国史的考查,同时关注世界。

地理试题强调实用、灵活、基础、综合的特点,摒弃了难、繁、深的特点。试题设计新颖活泼,内容充实,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紧密,突出能力考查的功能,反映时代特征,令人耳目一新。

二、试题解析

1.B 该题考查对欧洲联盟这个组织的认识。A、D两项很容易排除,C项中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应当是北美自由贸易区,C项应排除,答案为B。

2.A 该题是考查欧盟国家中实行共和制的国家。这是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情况,只要考生对课本知识记忆准确,可直接选A项得分。也可以用排除法,因为西班牙、瑞典、比利时明显是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故B、C、D项均不能入选。

3.C 目前,15个欧盟国家中,没有用欧元替代本国货币的国家有三个:丹麦、英国、瑞典。波兰没有正式加入欧盟,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为丹麦。

4.C 德国主要城市有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大的航空港,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5.D 法兰克福为东一区,东京、香港、伦敦、纽约四个金融市场分别位于东九区、东八区、中时区、西五区,法兰克福为上午9时时,东京、香港、伦敦、纽约当地时间分别是17时、16时、8时、3时,12小时后,这四个金融市场当地时间分别是:次日5时、次日4时、20时、15时。

6.B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意图和要求。每组金融中心保证24小时作业,要求每组三个金融中心在24小时中至少有一个在作业;每个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为8个小时,而每组只有三个金融中心,因此相邻两个金融中心的时差一定是8个小时。然后计算每组金融中心的时区,A选项是东一区、东七区、中时区,B选项是中时区、东八区、西八区,C选项是中时区、东九区、西五区,D选项是东九区、西八区、西五区。

7.D 该题考查外汇储备的作用。这也是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落实情况,只要熟悉高一政治下册第107页的内容,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项。其实做该题时即使没有记准课本知识,也可以凭直觉判断④的说法与外汇储备无关。

8.C 图中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值为2.5hPa,同时根据M和1017.5hPa等压线关系,可知M处气压值可能为1015.0hPa。

9.D 依据N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和北半球地偏力,可知N处盛行风向可能是西南风、南风或西风。

10.D 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交绥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每年4~5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活动,即图中④附近地区,其后锋面雨带向北推移,5~6月到达江淮地区,即图中③附近地区,7~8月到达华北、东北即图②、①附近。

11.D 该题考查考生判断等值线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及陆地径流对近海岸海域的影响。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表明影响盐度的因素自西向东影响力在减弱。

12.A 该题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盐度变化的主要原因。Q点距大陆最近,说明上海附近海域盐度为一年中最大值,长江水是为一年中最少、此时段是冬季。

13.B 城市“绿色屋顶”可以改善建筑顶部垫状况,“绿色阳台”可以改善和美化环境。

14.D 四种绿化方式中,落叶阔叶树林、常绿针叶树林、“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三种使用杀虫剂一般不直接进入地下水,而人工草场中使用杀虫剂可直接进入地下水。

15.D 学生较难判断的是泉州和广州,唐朝时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唐政府在那里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南宋时主要外贸港口城市有泉州、广州和明州,元朝时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极易选择B项。

16.A 该题考查识记能力,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17.C 要注意分清哪些属于唐文化对外国的影响,哪些属于吸收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缀术》是祖冲之的数学专著,唐朝时被定为学校的课本,中世纪时,日本、朝鲜采用它为学校的教材;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日本仿照唐朝均田制,实行班田制,以上两项属于唐文化对外国的影响。唐乐中吸收了高丽乐熬糖法是学习印度的。

18.C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之一就是作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19.B 该题考查了西方文学艺术这一知识点,检测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茶馆》以北京裕泰茶馆为线索,叙述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黑暗,集中表现了近50年历史当中各个阶层的面貌。《等待戈多》惟一的主题是“等待”,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的情况,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第一天戈多没来,第二天依然如故。该题要求比较它们共同之处,可用排除法解答,《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的文艺作品,A项应排除,C项只适用于《茶馆》,D项只适用于《等待戈多》,故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只能选B。

20.B 法国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1.C 该题可用排除法解答,②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向它的两侧转移,而不是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有②的选项应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意。

22.D 可采用逐项排除法,A项联合国并不是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在此之前,国联也如此宣称,B项应是雅尔塔会议提出的战后建立联合国,C项中安理会才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惟一正确的是D答案。

23.C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完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知识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开始向西欧和北美扩展,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和日本陆续开始工业革命,可见工业革命扩展过程相对缓慢,并且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完成工业革命,如亚非一些国家则更加贫困,东方从属于西方。

24.A 该题可用排除法解答。④确立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有④的选项。

25.A 本题难度较小,只要知道日本政府在工业革命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即可得出A答案。

26.B 该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27.A 该题考查我国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目的。考生只要熟悉这一现实热点问题就不难判断A项符合题意。B项的说法涉及的范围过大,这是针对国家而言,而不是某个行业所要达到的目的。C、D项的说法明显不吻合题干要求的规定性。

28.A 该题考查财政收入的形式。考生只要熟记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就很容易判断“外汇收入”不属于财政收入,从而排除B、C、D,选择出正确答案A项。

29.A 该题考查确保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这需要考生结合我国这一现实热点问题思考,B、C、D项的说法都不是“根本之策”,故只能选择A项。

30.C 该题考查考生的阅读判断能力。我国通过财政支出补助居民生活用于社会保障,这正是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的体现,故C项为正确答案。A、B、D项的说法均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31.B 以恩格斯“哲学”认识的名句,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只要能读懂材料,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项。其实考生只要正确判断四个选项,也很容易判断A、C、D项中对哲学的认识是错误的。

32.A 该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只要判断出某一个是错误的,就能正确选出答案。很明显,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33.B 通过“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考查考生对相关哲学知识的把握。A、D项的说法中没有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都是错误的说法,C项的说法也明显是错误的,故只有选择B项,此题用排除法较容易选择正确答案。

34.D 通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考查考生对民族含义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巧妙之处,不是直接考查考生对这一概念的记忆,而是通过著名诗句来考查考生的领悟能力,结合材料中的“中秋佳节”等内容思考,就可判断出D项符合题意。

35.A 通过“月有阴晴圆缺,有人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诗句考查考生对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情况。②、③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要判断④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哲学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故此题只能选A项。

36.该题以局部放大,拼合图为载体,考查考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分析区域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该题空间跨度大、知识跨度大。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信息准确判断出地图所表达的区域,注意知识的引申迁移、灵活运用。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和中亚东部交接地区。(1)丙河的汛期与补给水源有直接关系。该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但丙河上游流经向西敞开的河谷,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水汽受到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再者丙河上游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冰川积雪广布。(2)甲地位于高山西北坡,海拔3000m~5000m,降水状况与丙河上游类似。(3)乙湖狭长,影响水体交换,东西部盐度差异大。整体来看,乙湖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蒸发旺盛,但该湖西部有丙河注入因而盐度较小。(4)丁地所在的国家要根据经纬度、国界走向、湖泊的轮廓等一系列地理信息判断。

37.该题是一道历史材料解析题,设计非常巧妙,以旅顺、大连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概括史料、提炼观点、分析作答的历史思维能力。该题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1)小题要求认真读懂材料,特别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掌握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扼要概括出过程。第(2)小题根据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地位由低下、任人宰割到逐步提高这一变化。第(3)小题首先要指出清政府和新中国两个时期各自的外交政策,然后指明其根本差异。第(4)小题相对较难,要求上升到一定理性高度,根据材料认清各大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态度和做法。

38.该题是政治学科内的一道综合分析题,它通过洞庭湖区经济发生的变化考查了经济、政治及哲学的相关知识。第(1)问的问题是“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搞懂材料中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与我们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再依据这些关系联系材料组织答案。若不能读懂材料,就会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甚至答非所问。第(2)问的问题是“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这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少考生不是抓住“怎样履行”去思考,而是分析政府行使了哪些职能,其结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第(3)问的问题是“人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这就侧重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考生没有从题目的要求“转变”出发去思考哲学启示,只是凭自身的感觉去回答这一现象包含了哪些哲学原理,结果所组织的答案不是启示,而仅仅是哲学原则,因而丢分严重。

39.该题是一道政、史、地三科综合题,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设计新颖。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判断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政史地相关知识作答。

第(1)小题:考查东京商业繁荣的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商业繁荣的前提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与北宋商业的整体水平发展也是分不开的,北宋商业较唐朝而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2)小题:宋时古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浙江淮河流域:加之运输粮食以河运为主,南方粮食主要经淮河、隋运河运往东京(今开封)。正确答案:C。

第(3)小题:解答该题关键是要审清题意,题目要求回答东京北宋后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联系宋朝历史可知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定都临安。

第(4)小题:黄河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原因是黄河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黄土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带到黄河,黄河中下游段流经平原地区,河水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淤积。正确答案: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

第(5)小题:问题是“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这一问题设计灵活,它不是直接去考查考生对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开封市发展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及经济发展的作用。考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才能将答案组织得全面、准确而又精炼、简洁。

40.该题是一道政、史、地三科综合题,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联系亚欧大陆桥,综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

第(1)小题:考查我国古代对新疆地区管辖这一知识点,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第(2)小题:古代“葱岭”相当于今天新疆西部与中亚地区接壤处的高原和山地,即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位于我国今天的喀什市西部。

第(3)小题:考查识记能力。

第(4)小题:题目要求回答敦煌莫高窟文物历经千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可以从图示中提取、归纳整理得出答案。图中经纬度、敦煌等信息告诉我们该地区为河西走廊,根据等降水量线得知敦煌年降水量为50mm,在这样的地区,文物主要受外力风化、侵蚀等自然因素破坏。正确答案:从图示的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内陆,年降水量约50mm,气候干旱,风沙埋没。

第(5)小题:问题是“据此请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这一问题设计,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将这一问题答好,首先要弄懂亚欧大陆桥是怎么一回事,了解其作用,其次要能够联系课本所学的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开放及发展对外友好往来等知识去思考,再次还应分清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答案就不是很困难。

标签:;  ;  ;  ;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