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冬卉 柳州市教育局
摘要: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怎样更好的对教育费用进行管理,规定必须不断优化结构,同时要扩大收益。本文从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使用状况入手,分析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背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教育;经费使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背景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8 年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提升等方方面面进行考虑,重新定位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教育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教育投入和经费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提高我国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以及获得的收益,这是当前教育必须要实现的目标,这也能够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只有不断努力,各方协力共进,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
在重塑沟通的过程中,媒介融合从技术层面应体现为一种全息感知系统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传播介质与内容和各媒介的组织结构层次的融合日常化地嵌合在人们感知信息节点上,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汇聚、流通,媒介组织(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随着2014年后国家从顶层设计的政治逻辑对于媒体融合的指导作用愈加强大,如何以人为本构建与用户的连接平台,以用户数据为依据实现内容产业跨界合作、用户人脉关系再造和地方社会动员,避免区域各媒体间虚假的团结,打造互联网上真正敞开技术、内容、资源、渠道交流的平台,才是目前该思考的出路。
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地区的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教育顶层设计力度加大。民族地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划及政策文件,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组织保障。二是教育投入持续增长。民族地区注重教育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在建设学校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一些教育基础相对较差的地区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优化各民族地区的教育办学环境以及基本条件。三是进行办学模式的革新。对于市区和农村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施行教育政策,对于市区来说,积极推行集团化的办学模式,而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则施行县属教师轮岗交流政策,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教育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化配置,保证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
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受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整体状况仍比较落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在民族地区教育领域尤为突出,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盼。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仍然有待优化,素质教育并没有广泛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待加强;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中小学“城镇挤、乡村弱”的状况比较突出,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农村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仍是突出短板;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薄弱,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效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系制度尚不健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够,支撑引领创新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继续教育发展滞后,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尚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高校高层次人才仍然缺乏;政府为主、全社会共同投入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苍山糙苏的生药学研究…………………………………王娇云,张 捷,禹 璐,刘 利,淘汝晋,李国平,杨月娥(26)
三、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没有实现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保4”任重道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要对我国的教育水平进行一个合理的估量,主要是根据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整体生产总值中的比例。1993 年,我国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其中有相关的内容,到2000 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是,2012 年这个目标才实现,并自此之后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重申教育的重要性,从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经费的使用价值出发,继续规定不能低于4%。要持续维持在4%以上,需要做出极大努力。二是生均财政拨款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些民族地区没能根据财力状况和办学成本开支需要对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各学段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没能有效落实。三是民族地区社会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仍然偏低。对民办学校的差异化扶持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就目前我国在对教育经费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上的矛盾。
对进入工地的人员进行安全帽佩戴检测,识别未佩戴安全帽的人员,确保安全生产;对工业生产线上的不合规操作、线路故障、残次品、仪表盘等事件进行识别警报,提升生产效率[6]。
一是公众参与的专门立法层次仍然太低,系统性不够,难以支撑环境共治的社会需要。尽管公民和社会组织热心于给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映情况,但只是短时间的现象,由于社会监督政府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没有确立,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总体不足。在信息公开方面,各地虽然都公开了空气污染等环境信息,一些排名靠后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压力大,但是舆论监督仍然以微信发牢骚等形式出现,处于无序状态。
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民族地区要以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为主线,按照“抓重点、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的发展思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四、如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三)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内部控制经济制度尚未完善,教育内部审计监督质量不高,内部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财政教育资金没能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不力导致低效无效资金得不到及时削减。
(二)民族地区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一些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流入教育地产以及各种超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在改善必要办学条件的同时,存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教师待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软实力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教育经费在资金分配上习惯于“基数加增长”,在资金管理上对使用效益如何、有没有浪费、有没有积压沉淀、挪用,或被不法分子私吞等关注不够,监管不严。没能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观念,经费支出前不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
(一)把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民族地区应着力消除城市地区以及农村的二元结构壁垒,使得不同地区都能够实现基本的义务教育,要对城市和乡村的学校建设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普及义务教育。对于教师资源,也要保证城市和乡村的均衡,使得城市和乡村教师都能够享受基本相同的工资和待遇,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以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力争县域义务教育在全面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
(二)补齐民族地区不同教育阶段存在的不足。不断扩充这些地区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教育以及教师资源,提高投入的资金量,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用于扩大普惠性资源、补充配备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园水平。整体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努力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从增量到增质的转变,完善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着力改善民族地区薄弱办学条件,教育基础薄弱县按普通高中建设标准新建普通高中、改扩建薄弱高中学校,使每一所薄弱高中达到办学的基本条件。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全面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合理利用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三)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质量。民族地区除了改善必要办学条件,还应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投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项目化改革;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要从资金投入上加大支持,使得新课程改革政策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在教育模式上也要进行改变,确保教学具有高的质量;建立健全高校专业优化布局,对接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办好特色专业;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
(四)促进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财政教育经费向民族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加大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存量资金优先保障、增量资金要用到实处,多倾向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聚焦国家扶贫重大战略,实施教育帮扶,进一步加大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力度,不断扩大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机会,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
参考文献:
[1]索秀芳.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完善教育投入机制[J].金融经济,2006(12 下).
[2]朴熊英.全力保障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J].吉林:现代教育学刊,2016(5).
[3]邓海滨,李学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4]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的通知(教财厅[2018]6号)[Z].
中图分类号: G46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10-04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