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 214400
摘要:目的讨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道早癌诊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传统内镜技术予以治疗和诊断,实验组30例患者则使用消化内镜技术予以治疗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以及其治疗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中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诊断中的影响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且其诊断的影像质量也较高,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技术;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
引言
胃肠道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它包括胃癌、结癌以及直肠癌等。该疾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该疾病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男女倾向,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该疾病的常见临床为腹痛、体重减轻、便血以及腹部包块等。消化内镜技术是近些年应用较多的一种诊断的治疗方法,且发现其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道早癌诊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2~58岁,平均(55.3±2.3)岁;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2~60岁,平均(56.2±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住院过后,都施以白光检测,若具备可疑病变,就要施以活检,借助消化内镜这一技术以对组织病理施以检测,全方位观测常规的内窥镜下及NBI内镜下患者自身的毛细血管形状、胃小凹分型及病变形状,并记录。对照组患者施以外科剖腹手术,切除处与肿瘤边缘间距大于5cm,依据癌肿位置施以大范围切除或是完全切除,重构消化道。试验组患者施以内镜下粘膜切除手术,施以静脉麻醉,通过内镜开展诊断,明晰病变组织相应的面积,对病变组织施以染色这一操作,与病灶周边间距2mm的位置,标识边界,粘膜下层注射靛胭脂每点3mL加1:10000这一肾上腺素盐水,借助圈套电凝法或是透明帽法全部切除突出病变相应组织。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以及其治疗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影像质量评分参考内镜影像评分标准中的内容予以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应用(x±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中的影像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诊断中的影像质量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诊断中的影像质量评分对比
2.2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中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3讨论
胃癌,是我们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①地域差异以及饮食差异:胃癌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以及饮食差异,一般来说,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②细菌感染:主要的细菌感染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将硝酸物质转化为亚硝酸物质,导致致癌;③遗传与基因:依据大量数据显示,胃癌具有较为明显的遗传作用,即如果家族史中有胃癌的患者,那么该患者的直系亲属患有胃癌的发病率大大增高;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而疼痛与体重减轻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临床内,消化道早癌是只生成在粘膜层或是浸润低于粘膜下层的一类癌症病症,囊括了早期大肠癌、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这几大种类。有相应的研究指出了,尽早施以治疗及诊断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的存活率。因此,诊断期间施以科学的技术与方式无可或缺。对于小于1cm的一类直肠癌施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安全且高效,但是,对大型直径病变就会生成远端淋巴结转移或是深入黏膜下层浸润,要施以总体研究。有关临床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在对消化道早癌施以诊断期间借助消化道内镜相关技术内的NBI内镜、内镜下粘膜切除手术,诊断较优,治疗成效极为明显,且手术后的并发症不多,能够促使患者手术过后更快康复。同时,对比常规的内镜来说,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能够全方位切除病变,减短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减弱并发症生成的几率。
消化道早癌主要包括了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等,通过既往临床数据可观察到,在早期对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所以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内镜技术还近些年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医生能够对病变部位的观察更加清晰,并且能够观察到粘膜病变的细微变化。由于消化道内镜带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通过滤光器将内镜光源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光波进行过滤,然后利用窄带光谱对消化道早癌进行诊断,所以在其应用时对毛细血管的影像成像更加清晰,并且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肠道的结构、层次以及周围脏器的图像变化,可以在早期对消化道癌进行有效诊断。在诊断的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满足了患者的治疗要求,并且其安全性较高,受到了广大医者以及患者的好评。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中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诊断中的影响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造成证明了消化内镜的技术的良好应用性。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且其诊断的影像质量也较高,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潇潇.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81-83.
[2]杨亚玲,文黎明,许蓉.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5):639-641.
[3]姚志新.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8):170+172.
[4]邹永军,张晓云,李路,王波,张丽荣.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57-58.
[5]段学荣.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7):76.
论文作者:吴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技术论文; 胃癌论文; 差异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