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_市场失灵论文

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工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11-0024-04

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的背景为什么还会出现“民工荒”?能否依靠市场力量自行解决这个问题?近来政府关于农民工问题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什么?笔者将运用经济学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民工市场失灵

2003年以来,在中国许多城市,尤其在沿海地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农民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课题组,2004),这就是媒体所称的“民工荒”。“民工荒”现象至今依然存在,2006年春节后,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农民工的抢聘大战①。

很显然,农民工这个劳动力市场基本上是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如果有效的话,则具有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当农民工供过于求时,市场工资会降低,导致供给减少;当农民工供不应求时,市场工资会提高,导致供给增加。然而,在出现“民工荒”后,市场工资却得不到相应提高。“民工荒”最严重的珠三角地区1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10年前就已达到600至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等省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劳动和社会保障课题组,200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农民工问题的专项调查表明,低工资是造成“民工荒”的根本原因(盛来运等,2005)。

一方面是农民工短缺,另一方面工资水平却得不到提高,这说明在农民工这个劳动力市场上市场机制失灵了,至少短期内是如此,因为这个市场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图1中,横轴L为农民工数量,纵轴W为工资(率)。起初,供给曲线为S,需求曲线为D,均衡点为E[,1],均衡工资为W[,1],均衡数量为L[,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大量增加,需求曲线由D右移至D′。为使问题简化,先假设农民工的供给曲线不变(后面将分析供给曲线变化的情况)。需求曲线右移后,均衡点应该由E[,1]右移至E[,2],使均衡工资由W[,1]提高至W[,2],均衡数量由L[,1]增加至L[,2]。然而,由于市场失灵,工资没有得到提高,仍然为W[,1],导致供给数量仍然保持为L[,1],而需求数量则由L[,1]增加到L[,1]′,结果造成L[,1]L[,1]′(L[,1]′-L[,1])的供求缺口,这就是农民工短缺的数量。所以,市场失灵不仅造成供给减少,还使需求虚增,“民工荒”就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这种供求缺口。

事实上,由于政府对农业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农业的比较收益相对提高,增加了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成本,这会导致农民工供给曲线左移。而供给曲线的左移意味着同样的工资对应更少的供给数量,所以,此时供求缺口会加大,即农民工短缺的数量会加大。也就是说,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农民工短缺的实际数量比图1中显示的还要多。

另外,从图1还可看出,“民工荒”不仅造成了用工短缺,还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减少。需求曲线右移后,若市场有效,则创造的社会财富会由(长方形)0L[,1]E[,1]W[,1](的面积)增加到(长方形)OL[,2]E[,2]W[,2](的面积)。因此,市场失灵,造成了社会财富(六边形)L[,1]L[,2]E[,2]W[,2]W[,1]E[,1](的面积)的损失。当然,若考虑到供给曲线的左移,市场的失灵会导致社会财富更大的损失。

可见,市场失灵一方面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民工短缺,而“民工荒”正是因市场失灵导致的农民工供求缺口。

图1 市场机制下的农民工市场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等因素引起的。对于中国农民工市场而言,市场失灵还与其特有市场状况、性质及背景密切相关。

(一)市场特征

1.特殊的供给方式。作为农民身份的工人,其供给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工作更换频繁。然而,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却未必是季节性的,即使有季节性,也未必与农民工的供给相吻合。供给的季节性使企业每年大换血,年初大量招工(这是“民工荒”主要发生在春节之后的重要原因)。农民工供给的季节性与需求的连续性矛盾,容易造成农民工市场的波动。

2.市场分割。现行的制度使全国劳动力市场不能统一,人为造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当地的劳动力,不仅需要区域内的劳动力流动,也需要区域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然而,由于户籍制度及其他一系列城市偏向的相关福利制度的存在,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迁移存在很多障碍和限制,迁移成本很高。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地理上是隔绝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使信息不完全,价格信号不灵敏,易造成市场大起大落。

3.买方垄断。市场分割造成城市劳动力的二元结构性,一方面是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另一方面是受到限制的有限就业空间,农民工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而且农民工缺乏组织性,这些因素使得农民工市场形成一个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

(二)市场格局的变化

1.需求格局的变化。很显然,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力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事实上,近年来投资的增长是非常快的,从北京的2008年奥运建设,到上海的2010年世博会建设,再到2010年广州的亚运会建设,从长三角到泛珠三角,全国上下掀起一片建设热潮。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中周期上升阶段(顾海冰等,2005),宏观经济尤其是非公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对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需求的快速增长。

2.供给格局的变化。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进而使农村劳动力增长减缓。统计表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比如2001~2003年年增长分别为0.56%、0.62%、0.91%,2004年略高一点,也只有1.48%②。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的减缓自然会影响农民工的供给。其次是供给成本增加。由于近年来政府极大地提高了对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农业比较收益相对提高,导致农民工供给的机会成本增加,使供给减少(至少供给增长速度减缓)。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供给的相对减少使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大的、甚至是质的变化。

3.政治及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为此,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确保城市人口就业的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中央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做法遭到了广泛的批评。但随着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压力的逐渐缓解,政府逐渐取消有关的歧视性政策,并且逐渐加大了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程度,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农民工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这些都会导致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

(三)市场发育的不成熟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民工市场不仅有一般市场的缺陷,而且发育很不成熟,相关制度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政府管理经验缺乏,这可能与这个市场出现时间短及整个市场环境有关。对于成熟市场,如果条件发生变化使供求格局发生改变,或者出现某些偏差,市场机制会自动对供求关系进行调整,对偏差进行修复。但对于发育不成熟的市场,抗干扰能力不强,“系统”脆弱,其调整或修复能力是很弱的,当偏差太大时,甚至无法修复。正如上面分析的,本来这个市场就是“畸形”的,而且波动性大,加上市场格局的明显变化,这个发育不成熟的农民工市场不能进行有效调节,最后导致市场失灵。

三、市场失灵的矫正

既然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不能对农民工的供求关系进行有效调节,那就应当动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事实上,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或政府与市场的制度安排问题对于转轨国家至关重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必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职能作用远远超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干顶的范围和程度。正如制度经济学大师卡尔·波兰尼所指出的,通往自由市场的大道,是依靠大量而持久之统一筹划的干涉主义而加以打通并保持畅通的;自由放任本身,也是由政府强行实施的;如果让事物自然发展,则绝对不会产生自由市场(波兰尼,1994)。而且,政府的干预要与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程度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干预的范围、方式和措施应是不同的。对于新出现的不成熟市场,则更需要政府扶持和规范。

对于农民工市场,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4年3月5日,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清欠要从政府投资的工程做起,同时督促各类企业加快清欠。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拒不支付的企业和经营者,要坚决依法查处。要建立健全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新的拖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初《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对农民工问题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等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无疑,政府对农民工政策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就经济方面而言,这些措施会明显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改善工作条件、改进福利待遇,但可以综合为工资水平的提高。

图2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在政府采取政治、法律、经济等一系列措施后,农民工的工资由W[,1]提高到W[,0],从而使农民工的供给由L[,1]增加到L[,0],而需求则由L[,1]′减少到L[,0]′,供求缺口由L[,1]L[,1]′减少到L[,0]L[,0]′,缺口数量减少了L[,1]L[,0]+L[,0]′L[,1]′。可见,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很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的短缺。当然,政府的调节不仅会缓解用工短缺,同样会使社会财富增加。

图2 政府调节下的农民工市场

四、结束语

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内部性”以及基于“内部性”产生的寻租活动、信息不完全等因素也会导致政府失灵。政府失灵又要求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因此,政府需要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找到平衡点,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经济不再是纯粹的市场与政府的选择,而常常是两者不同组合的选择。为此,笔者认为,作为转型期的中国,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应当对下列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1.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无论如何都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这是因为政府的各种经济职能要通过市场机制去落实和起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机理必须与市场经济内在法则相吻合。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发挥基础性、持续性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才能相互补充。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实并不是水远处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博弈之中而让人难以把握,它们的关系最后都要纳入制度化的过程。二者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规范就应当升华为制度。

3.政府的干预要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育程度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干顶的范围、方式和措施应是不同的。

4.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是在宏观方面的调控,还需要在微观方面的调节和规范,包括具体的行业和市场。

[收稿日期]2006-08-04

注释:

①《联合早报》2006年2月8日网讯:全国进入“抢聘”民工的时代。北京和天津等廿三个城市将在春节后大规模招聘民工,港资厂林立的珠三角正面对更严峻的“抢民工潮”。现时仅深圳市使需“急聘”工人四十万,广州亦出现逾十万的职位空缺。各大企业惟有各出奇谋网罗劳工,有厂商以过千元的高薪招徕,亦有港资和台资厂调动大巴,深入四川、湖南的山区农村“抢聘”。

②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信息网:www.agri.gov.cn/sjzl/baipsh/WB2005.htm#2。

标签:;  ;  ;  ;  ;  

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_市场失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