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经济论文,体系论文,国家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F1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04)06-0051-03
进入21世纪,一个全新的名词开始在世界回响,这就是“新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并将继续不断地改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在新经济时代,首先是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无论是网络化、信息化,还是数字化、知识化,都和新技术创新息息相关。在新技术推动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劳动生产率的增速进一步提高。其次,在新经济条件下,竞争更趋全球化,国际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新领域。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网络体系,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围绕网络经济进行改组和调整,另一方面生产各环节日益与网络紧密相融。随着更多高科技含量和工资更高的新的工作岗位的出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日趋悬殊,高经济增长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使传统的用来衡量经济发展变化的菲利蒲斯曲线,已无法解释这一非理性发展的格局。
新经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变化,如何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只有审时度势,认清潮流,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为了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势在必行。
所谓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公共和私有部门组成的制度网络,其活动是为了创造、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其中政府政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是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中有四个杠杆发生主要作用:第一,资金杠杆,主要包括用于创新的私人企业基金和国家财政支持,后者则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第二,政府法律杠杆,包括诸如知识产权法、技术标准、技术与公共购买政策等等;第三,市场杠杆,市场压力和市场导向可以使国内的技术与信息迅速流动起来,促进科技合作与相互影响;第四,社会杠杆,主要指组织创新与人员流动。
一、新经济时代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1.国家干预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第一推动力
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家应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协调与推动作用,不断完善和强化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迎接“新经济”的挑战。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已远远超出了一两百年以前“守夜人”身份所恪守的范畴,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想要旨正是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它既是经验性的分析结果,也是规范研究的必然逻辑。我们必须顺应当前在推动技术革命过程中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新变化,塑造与探索一个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的领导作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设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第一生存要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以前就曾预言:如同当时的大西洋和昔日的地中海那样,太平洋在未来世界经济中必将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许多人预测新经济将是亚太世纪。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国家的总体竞争实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与潜力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要想在亚太和世界经济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洞察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为此必须首先创造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将东方文明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赶上日新月异的世界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有效地促进和参与亚太乃至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
3.参与全球化竞争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第一客观要求
面对新经济所带来的全球化创新趋势,国家必须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这已成为客观的必须。战后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电子技术、新材料和生化技术等领域。这些高新技术尖端领域的创新特点,是对基础科学的强烈依赖,对技术工艺的超高要求,而这些都需要有巨大的先期资金投入,对标准化政策,知识产权等要有明晰而严格的界定。为此,技术创新的互补性资产(组织、市场、风险资本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化。这些技术创新的新特点要求科学、技术、生产、组织、市场和国家这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应更迅速、更密切、更集中。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承担协调的重大责任,在主动推动本国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为此制定相应科技发展政策,使之在当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符合新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设想
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不同,使不同国家上述各要素的作用及它们之间如何配合等方面并不相同,其互动决定了一个国家创新的绩效,从而构成了不同特色的创新系统;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各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创新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方式更加有效,即能更有效地推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使用,因此又具有共性。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时,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
1.充分认清当前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技术问题,并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国当前对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在观念上缺乏足够认识,由于认识上的滞后,一方面国家用于科技的资金注入非常有限,而用于基础教育、基础研究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政策法律上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扶持,相关配套法律制定跟不上,再加上本身市场机制发育的不完善,其结果使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近年来这一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其次,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与规定,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不足,很难适应新经济时代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新要求。另外,由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再加上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淘汰机制与合理的科学家梯队,导致适应市场的创新越来越少。最后,就是由于政府资金的分散使用状况及短期行为倾向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也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在构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时,必须优先考虑上述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果的发挥。为此,首先国家必须实现观念的更新,针对新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把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使之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各种具体法律,使之法制化。其次,国家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要逐渐增加,对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不可偏废,否则会给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带来难以弥补的负效应。再次,应制定一些适时可行的激励政策与规定,建立淘汰机制与合理的科学家梯队,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最后,要适度鼓励建立一些私人实验室,增设一些混合性质的科研基金和风险资本公司,这三者就会根据“市场需求”而相互产生反应,能够起到国家实验室所起不到的创新作用。
2.始终坚持政府的核心作用,强化创新意识
新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力竞争的焦点,特别是一些重大科技所产生的产业带动作用,更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回顾20世纪的一些重大科技创新,如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航天事业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等,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政府行为积极参与的结果。另外,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所产生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公共财富性质,是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只有发挥政府的作用,如制定产业技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发布新技术指南,提供信息服务等引导与服务,才能保证对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技术保障和建立新的增长点。最后强调国家在科技推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为了迎接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必须坚持创新,这是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我们既要强化创新的系统性,又要把握创新的动态性。
总之,在新经济时代,在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国家的重大推动作用,强化创新意识,才能有效地把握住历史赋予给我们的这一难得发展的契机,加速我国经济的振兴。
3.坚持把信息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信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成为发展最快,最具代表性的高技术产业,也是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由于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使人的大脑“扩展”、四肢“延长”、能量增大、生产效率成百倍增长。可以说,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刻变化。按波拉特的计算方法,目前发达国家中信息产业已占GDP的60%以上,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向信息产业的投资。这势必导至今后整个世界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对这一变化我国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警觉,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全国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各信息机构各自为政,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的现状,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主干网络平台。组建新的国家信息产业部,是克服这一弊端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它将在制定统一的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法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当然,新的信息产业部一定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实行政企分开,防止以往“新瓶装旧酒”的历次机构改革教训的重演。其次,应加快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此,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预见并顺应全球电子技术发展潮流,通过政策和法规,在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上,加大调整力度,如在产品结构上应鼓励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过渡。在企业组织结构上,鼓励向大公司,大集团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在市场结构上,鼓励加快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相结合的国际化方向跨越,只有这样我国的信息产业才能真正形成“气候”,具有竞争力。再次,应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关键,软件产业发展的水平,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科技、军事和政治等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也必须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确立软件产业的战略性产业地位,并给予大力的引导和扶持。同时,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从原来的纯法律范畴,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把知识产权当作开拓和占领国内、国际市场的法宝。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也应不断改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加大整顿和打击力度,积极扶持名牌产品和企业。
4.适应“新经济”发展客现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创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不仅是数量上,更强调发展的质量。我们在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必须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也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增长也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借鉴国际经验,走生态工业发展之路是一种科学的选择。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一要求,制订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强调工业布局的经济生态化原则,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试验和推广,加大国际间的生产工业合作力度,有效应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工业发展。此外,改善工业流程中原材料使用的代谢途径,形成一个封闭环路的工业生态系统和工业产品的非物质化生产。所有这些举措一旦纳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之内,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5.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各国人力资源在新环境下的比拼,培养具有全球观念的创新人才,是新形势下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把加强教育改革,造就新一代高质量的新人提到重要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应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把素质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观念,重视协作与团队精神,具备全球范围内能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才队伍氛围。在激励机制方面,要强调鼓励知识共享;在制度安排方面应强调跨文化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对全球绩效的贡献能力。由于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强调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也应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着力倡导的内容之一。
6.培养全球化思维,抢占世界新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在新经济时代,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我们对此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和理性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又要十分注重它的消极不利影响。在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中,一方面应当审时度势,主动积极地参与跨国经济的全球化竞争,从中分享全球经济的平均利润,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对我国民族经济带来的冲击,采取切实有利的保护措施,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同时,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世界新技术发展趋势,今后几十年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这势必导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全世界的经济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模式将从单纯谋求数量增长,转向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竭力规划部署本国科技发展战略,有的还成立了由最高领导人挂帅的科技发展委员会,由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三方组成专门班子,选择对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如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实行重点扶持攻关政策,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必须对此现象给予高度的关注,并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我国相关领域的突破,从而为我国在新经济条件下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新经济发展要求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牵扯的内容相当广泛,所需解决的问题更是错综复杂,所有这些都需要每一个希望祖国强大的国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