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交汇,玉兰盛开论文_劳蓉霞 沈婷婷

——记北外滩白玉兰广场

上海市

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 劳蓉霞 沈婷婷

邮编20002

浦江两岸,三足鼎立

如果说外滩是上海的一张名片,那么北外滩就是外滩的地理延续。在北外滩虹口滨江延绵2.5公里的岸线上,被称为浦西第一高楼的北外滩金光中心(原称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就耸立在北外滩最核心的地理区域内。该项目由美国SOM事务所与华建集团华东总院共同合作完成。建筑的拔地而起改变了浦西的天际线,同时它也将作为虹口的区域标志对周边腹地进行辐射与覆盖,从而影响和带动虹口区的城市发展。

北外滩金光中心地块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14.7万平方米,购物中心11.38万平方米,酒店8.5万平方米。这一超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包括一座69层、高320米的5A级办公塔楼,一座39层、高171.7米的上海首家W酒店,一座47米高的主题展馆,以及集时尚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裙房。项目北靠地铁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地下一层通过两个连接口引导地铁人流入内;南临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有地下通道相互连接;东有新建路隧道,紧密联系黄浦江两岸;西有外白渡桥,直达外滩,便捷的交通赋予地块无穷的活力。

峡谷激流,玉兰花开

北外滩金光中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上海市花白玉兰。办公塔楼的平面及立面均来自于对白玉兰花朵几何图案的抽象化处理,两朵白玉兰重叠,抽取出的四方形元素构成了办公塔楼平面形态的基本元素,抽取出的曲线元素构成了建筑立面上流线形的基本元素,塔冠顶部做了7瓣钢结构花瓣,从塔楼外框架柱延伸上来,与核心筒联系在一起,如同打造出一朵缓缓盛开的玉兰。白玉兰的抽象也贯穿到整个项目的其他平面、立面、细部、景观等各方面设计的母体元素。贯穿地块的下沉广场及中庭空间环抱主塔楼,裙房建筑借鉴了河谷的流线形,左侧曲线形的下沉式广场和右侧曲线形的中庭空间,一内一外,阴阳互补,寓意了上海的黄浦江和苏州河,孕育出上海的都市繁华,在峡谷激流的壮丽下,衬托出白玉兰的璀璨光华。

为实现空间中的变化三维曲面空间、自由平面及自由立面的特点, 建筑群整体采用了钢结构。多变的空间形式及三维复杂的变化的曲线造型对设计的定位带来很大的难度。依据SOM事务所三维模型切分的曲面定位坐标点,华建集团华东总院与幕墙公司以及施工单位共同配合方案设计方,对各点进行核实定位,为项目的最终呈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不难发现,金光中心塔楼并不是正对黄浦江。 这样的角度和位置也是经过精心测算得来的,不但能让主塔楼三个立面同时享受到江景资源,还可以使两个高层塔楼对后面居民区的综合日照影响降到最低。塔楼面对黄浦滨江和浦东滨江方向做了两面巨大的LED幕墙面,这里的LED不是靠灯光投影上去的,而是做在了遮阳板上,通过与幕墙结合的线性LED反映建筑的优美曲线。所有的挑板都是用的穿孔铝板,白天可以达到遮阳的效果,晚上看起来也是十分通透的,挑檐显得十分有层次感。

融合腹地,引流江畔

北外滩金光中心项目地处城市腹地与滨江岸线之间,临江一侧要穿越国客中心抵达水岸边,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如何才能做到尽量无阻碍地引导城市人群顺利抵达滨江岸线,实现城市腹地与滨江的联动呢?

该地块的交通十分便利,同时也意味着周边环境会十分复杂,处于城市腹地与黄浦江畔的重要过渡区域,又紧密联系着地铁12号线,可以说它承载着未来虹口区重要交通枢纽的责任。

项目的绿化景观用地与地面休闲商业浑然一体,与滨江大道、黄浦江形成一个有机组合。建筑群的四层裙房直通地下,从下往上设计了层层退台,并遍布种植槽实现立体绿化,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让地块拥有了一个绝好的景观视野与城市露台,形成优美的‘空中绿街’。最初的设想是依托新建路与裙房中第二、三层的‘空中绿街’作为框架,并在东长治路沿途架设多条空中廊道,由此通过空中、地面、地下三重慢行交通系统,最大限度的将北外滩区位优势及岸线资源辐射至腹地。遗憾的是,由于临江更近的国客中心项目率先落成,导致通往滨江的空中连廊高架无法落脚。虽然颇有遗憾,但是相信在后续建筑运营的过程中还将会有新的生长方式,是可以再去实现的。

地块城市周边便捷交通条件也使得出入口灵活布置。机动车出入口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同时,按地上建筑的使用功能,实行室内外结合的方式,将不同的车流动线分区管理。东大名路的半地下车行道可供外来车流直接进入项目地下一层 入口并引入地下停车库。目前,设计通过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创 造出一个环绕商业建筑的人行开放步行空间,同时在南侧提供 了一处大型公共广场空间,通过广场走入商业空间,开放的步 行空间鼓励行人在商业各楼层环廊中通行。地下一、二层均为 商业,地下三、四层设置停车库。地下部分在东长治路侧与 12号线国客中心地铁站直接接轨,而另一侧与国客中心商场联 通,可谓间接实现了该项目与滨江区域的地下联通。

十年耕耘,不断攻关

对北外滩金光中心的打磨历经10年,听起来如此漫长,对设计 团队来说,却是在经历重重考验,与时间赛跑。项目自2006年启动,原先地块中设计的五幢高层锐减成三幢,该轮修改中成 形的是一幢320米的塔楼,加上两幢分别为171米与120米的高 层月牙形酒店。2008年通过了方案扩初审批,至2009年,设计 团队已出了全套的招标施工图。到2010年,由于业主敏锐察觉 到市场的变化,而后,将中间120米高层酒店改成了现在47米 高的主题展馆。由于总容积率要保持不变,裙房的改变就可谓 相当巨大了,几经周折,最终在裙房演绎出现在的苏州河与黄 浦江交汇的峡谷造型。

由于推进过程中几经易稿,导致了施工与设计全过程几乎并行的状态。超长的施工周期也给现场增加了极大的变 数,设计和施工需要随时应对和解决包括大底板浮力带来的地 基变形等各种现场突发情况。为了节省时间周期以及工程造价, 裙房部分结构采用了逆作法,即永久结构的地下室从顶板逐层向 下施工,最后施工基础底板。需要主体结构设计与维护结构设计 密切配合,且随时复核各立柱是否满足建筑和机电的要求,必要 时进行设计和调整,解决施工误差等问题。此外,该项目的消防 难度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高层消防本身的 难度,二是地下做了开放式的商业空间;三是连接了地铁12号线。 因此,设计对消防、抗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设计在基地内 利用旅顺路、东大名路、长治路以及基地内的道路作为各建筑单 体的环形消防车道。建筑四周也要求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因此将 裙房的‘峡谷’的宽度按照消防要求调整到13米,道路承载力 要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要求。在隔震、隔声上,也采用了地铁 隧道外墙和大楼北面的基础桩之间填充弹性物料隔震垫,以解决 地块内部受地铁影响所带来的振动噪声问题。

北外滩金光中心建成后,消防验收就一次性通过,而且在验收通过后一个月,上海市公安部就将这个项目作为上海市唯一一个 全国超高层消防演习的场所,可以说是对这个项目消防设计的高度认可。

消防设计分析图

高性能设计同时也要求精细化设计。整个项目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要求无缝过渡和衔接;土建、幕墙到内装各施工环节要求严丝合缝、浑然一体;为更好凸显室内的独特个性,建筑设计的屋面及立面等也多次进行了配合性重大调整,力求精益求精。办公塔楼的穿梭梯还采用了双层 轿厢,解决了首层电梯不足的困扰,提升了30%的运载能力; 并且在36、37层设置了中空大堂,将部分底层办公大堂功能以 及部分观光功能分配到了这个空间中;塔楼顶部还做了钢结构 的直升机停机坪等,都成为了该项目的亮点所在。

合作共赢,收获满满

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众人合力,在体量巨大、周期超 长的北外滩金光中心打磨过程中,更是依赖着各方之间的默契 配合。

实际上,最初的塔楼方案近似于一枚橄榄的造型,但出于施 工进度及造价的考虑,对塔楼的造型稍做调整及整合,在不 影响效果的前提下,为业主争取了更大的得房率和更高的性 价比。最终的建筑造型简洁优美,内部的比例关系也十分舒 适。此外,对于虹口区来说,大型集中式商业一直都是稀缺 的,对该项目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因此在方案后期调整 过程中,设计团队始终替业主考虑如何拉大商业的比重,置入更多体验性商业。

虽然经历十年可谓漫长,但是细致打磨的 过程让我们觉得十分值得,也的确为北外滩打造了一个标志性建筑。该项目在今年获得了市优的一等奖,也获得了华建集团华东总院院优一等奖,目前还有一些正在积极申报的奖 项(鲁班奖),相信也会有很好的反馈,这些都是对我们团队十年努力的肯定与认可。

论文作者:劳蓉霞 沈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浦江交汇,玉兰盛开论文_劳蓉霞 沈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