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丽

也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丽

(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双河小学 广安 638600)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我们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

一、积极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试想,若是师生关系不好,课堂上师生常常处于尴尬境地,在这样的课堂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如若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了,在教学中,教师满面春风,面带微笑进课堂,一开始就带来宽松协调的气氛,这时,学生受到老师的情绪感染,受到老师的尊敬和爱护,自然对老师尊敬,学生又会“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有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自然在课堂上就有了师生情绪的交换,课堂上也容易涌现活泼的气氛,争论和笑声就会伴随着教学。学生情绪的高涨,学生智力的振奋,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唾手可及。

二、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一堂成功课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为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角色中。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先发给学生每人几粒葡萄干品尝,让学生说一说味道及自己想到了什么,然后我总结:“这葡萄干酸甜可口,产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里的葡萄又多又好,你想去看看吗?”这样精心设计导语,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地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语文教学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恰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给予体验之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如《鸟岛》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小岛上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尽管文中对蝴蝶谷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金光灿灿的蝴蝶或是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的特点,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六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固然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所以,激励学困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举措。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老师习惯在课后把学困生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学困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后进生的好办法。辅导学困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即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当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成绩也就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了,全班语文教学有效性也就自然的高了课堂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  ;  ;  ;  ;  ;  ;  ;  

也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