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_中国形象论文

论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_中国形象论文

论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形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的形象及党的形象建设

党的形象是指中国共产党展现给外界的风貌以及外界对它直接或间接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印象和评价。它主要由目标形象系统、组织形象系统、行为形象系统等几方面组成。

目标形象系统主要指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等。作为执政党,还包括党领导下的政府为治理国家、实现长短期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法令与法规。党的目标形象是执政党能否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戴的重要前提,在党的形象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党的整个事业中,党的理论和路线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前途。党的理论和路线正确,党的建设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党就会壮大、进步和巩固,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就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组织形象系统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到基层各个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组织各成员在各项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道德面貌等。一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得到群众公认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坚强的组织保证。一大批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更是党的形象建设的根本和基石。

行为形象系统指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以及领导下的政府为实现执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展现出来的活力和效率。这既能说明党的各级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工作能力高低、法律意识强弱,还能说明执政党领导下的政府的机构设置、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度。因此行为形象系统是执政党形象的一个综合反映。

党的形象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客观性。公众、 舆论对党形成的印象都是由于与党有关的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积累,这就为党的形象树立提供了客观基础。2、主观性。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评价、 印象都是以自己特殊的知识背景、感情偏好为前提的,对党的形象的感知也是如此。虽然由于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大多数人的观念是趋同的,但是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评价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有时甚至大相径庭。3、动态性。党的形象的形成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易于被与政党有关的人事物等各种新信息所影响,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对党的形象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4、综合性、渐进性。 公众对党的形象的感知和形成,并非基于一时、一事、一人、一物而产生,它是由于对与政党有关的人、事、物的长期感知及综合体会才渐渐形成的。

党的形象建设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和努力,使组成自身形象的各要素日臻完善,从而激起社会公众在思想、认识、感情上理解、认可和敬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它的理论、实践和一切人们所能感知的内容。党的形象建设作为党建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它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党的形象建设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综合和延伸,党的思想建设是形象建设的基础,决定着形象建设的本质和方向,组织建设是形象建设顺利进行的客观保证,作风建设是形象建设成败得失的具体体现。

二、党的形象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1、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和现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取决于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取决于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为他们作出的巨大牺牲,取决于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具有极强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崇高美好的形象。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五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以利他与牺牲精神为核心的“标准”,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所要展现给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政治风波激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强调,“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民主形象的领导集体”;中国“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不负小平同志的重托和全党全国人民的厚望,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向全党、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作为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忠诚可靠、奋发有为的继承者的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形象就是胜利。党的形象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以弱胜强、蓬勃发展的有力武器,作为党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也必须引起所有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

2、理论迷失的挑战。20 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被称为“痉挛性变革”的时代。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易帜,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给一支独秀的已冲破僵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打开国门、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浪的考验,保持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不变,保持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权,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高扬自己的伟大旗帜,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才能以自己光彩照人、青春勃发的形象赢得国人乃至世界的认可与接受。

3、自身完善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阔步迈向21世纪的征程中, 既面临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又面对时代给自身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新形势下,由于体制转轨、信息多元、实用主义泛滥的冲击,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下降,权力行使失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奢侈浪费、腐败现象蔓延,兼以城乡急剧变革,导致的党组织凝聚力依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致使党的各级组织的政治权威和政治功能弱化,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天下兴亡多少事,自身腐败遭厄运”。作为一个政党,腐败不除,难以立本;形象不树,难以服民。内固肌体,外树形象,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是事关政党存亡、国家兴衰的大事。

4、神圣使命的需要。在21世纪的跫音即将响起的时候,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都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也对党寄予了厚望,中国共产党只有重视、认真加强包括党的形象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健康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方位展示党的形象。

在跨世纪的征程中,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明确前进的方向,全方位地展示党的形象。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指明了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明确了中国的政策与目标,党的事业因此有了延续性,党的形象因此有了明确的展示。加强党的形象建设,首先应高扬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国际国内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中,在多极化的世界舞台上,全方位展示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光辉形象,从而表明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也是不会改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其次,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加强社会舆论的制约和引导,努力在社会公众中树立共产党人的勤政为民的形象、廉洁奉公的形象、依法治国的形象、改革开放的形象,使党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党自身的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2、加强党性修荞,确立形象意识。

一个党员的良好形象表现在政治理论、工作业绩、工作作风、伦理道德等多方面,代表着一个党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高低,更代表着一个党员的整体素质状况,是一个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的强弱决定了党在人民群众中威信的高低、形象的好坏。江泽民同志曾经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身败名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自觉确立形象意识,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明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增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按照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正确对待自己头上的称号和手中的权力,冲破追求个人私利的精神枷锁,“德在人先,利在人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共产党员还应加强作风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清正、廉洁、勤政、民主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使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努力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找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在何时、何地、何岗位都能树立和维护党的形象,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3、规范执政行为,把握形象建设的关键。

执政行为作为执政党治理国家、规范不同社会主体的具体行为,是公众感知党的形象最直接最频繁的途径。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垄断性、价值取向的法定性、执政行为的强制性和不可诉性,因此执政党的政策能否规范地执行,执政党意志能否有效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能否切实地保证,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建设的成败,是党的形象建设的关键所在。规范执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还是党的事业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行为如果偏离党的宗旨,失去法律的制约,就会影响党的事业,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党和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应遵循法定程序,接受民主党派、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强行政行为的公正性、高效性和透明度。中国共产党还要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使党的工作、生活规范化、制度化。

4、密切联系群众,夯实形象建设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执政的经历和实践表明,最深厚的根源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党的一切理论、方针、政策和行为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是非善恶标准。人民群众根据自身的利益得失、伦理观念、道德标准来决定他们对政府及执政党的态度和评价。因此加强党的形象建设,一是在制定、出台政策上,必须充分了解民意,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要使人民满意,同时要建立并完善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加强政策的解释、宣传工作。二是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于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权力的大小和社会责任成正比,权力要奉公而使,为民而用,决不能把个人置于党和人民群众之上,更不能借人民给予的权力搞权钱交易。三是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关心群众生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如果在工作中脱离人民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党的形象建设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标签:;  ;  ;  ;  

论新形势下党的形象建设_中国形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