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管局八五五农场学校 刘譞翾
感恩在人类精神的坐标中,不是偶然,而是永恒。感恩的行为是自然的,它就像须臾不停的呼吸,伴随在生命的韵律之间。人类的美是以爱来呈现的,而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会开出爱之花,结出爱之果。
人生于世,谁无父母?谁没有沐浴过父母养育之恩?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哪一步能离开父母的呵护、关爱、教诲、扶持?子女的足迹,哪一个不印记着父母的深深情意?子女的成长,哪一个不浸透着父母的殷殷心血?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最无私、最深厚的。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理应知恩、感恩、报恩,要把感恩之心常记不忘,时时想着报答。乌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何况我们人类呢?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能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
一、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孩子变得自私冷漠,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贪婪吝啬,对父母、老师、他人和社会、自然都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心中,他们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行为,他们并不认为别人对他们的那些付出就是恩惠,他们也就不会产生感恩之情,最终也就没有做出感恩之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青少年一方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另一方面却随意破坏周围的环境;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疼爱,另一方面却又沉迷玩乐,肆意挥霍,荒废学业,很少考虑家长的感受;感恩意识在今天的许多青少年心目中已经淡化。没有了感恩意识,各种消极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让他们做出许多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事情。诸如:有的中学生与父母打招呼时不叫爸妈,而是用“喂”或“哎”来代替,甚至直呼父母大名;有的中学生对父母贪黑起早地劳作,累得腰酸腿疼的情况,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是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他们认为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回报。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不懂得体贴父母,只知道伸手要钱,把父母当做摇钱树。这已是当今很多中学生乃至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父母挣钱有多么辛苦,有多么不容易!
二、抓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说过:“忘恩原是人的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用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这句话告诉我们,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有,而要通过教育来培养。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以活动为例:
2016年,六年二班的刘明轩同学就被查出患有脑瘤,已处于晚期,急需手术。这时,学校紧急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并在学校广播里宣讲了刘明轩同学的病况,号召同学们和全校教职工献出一份爱心,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这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孩子,大家纷纷被刘明轩同学的故事所打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教职工为刘明轩捐款2400元钱,中学410名学生捐款近3000元钱。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对孩子感恩教育,来不得牵强附会,来不得生拉硬扯,应该抓住任何机会,比如一些形象的、生动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启迪他们,影响他们。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采取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引导青少年将感恩的美德内化为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让“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学生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
论文作者:刘譞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父母论文; 青少年论文; 使人论文; 之心论文; 子女论文; 意识论文; 学校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