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二中学 674800
语言水平的掌控力度,直接体现在写作水平上,一个人的写作水平的培养,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初中阶段。 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但“作文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众多的学生。同时,作文教学是重头戏,是教师倍受关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作方面的书,可到头来,除少数学生过关外,大部分学生仍进步不大。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写,是不少初中学生的共同心态。其实,写作文并不难。回忆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经历和感受,如果把这些感受想清楚,写下来,就能成为一篇好作文。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形式单一,训练无序和量少的弊端,远远没有调动起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切有利因素。加上多年来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各类练习题泛滥成灾,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培养不够,课外阅读少书报,少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欠佳主要表现为:不是主旨不明确,就是结构混乱;不是语言平淡,就是材料馈乏。教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扩大写作空间,用以培养学生自由创造的能力。
现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摆脱传统束缚,鼓励创新写作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力求摆脱传统观念上的束缚。古书云:“直木为梁,语文论文弯木作犁。”是猴子,给它一棵大树,让它爬;是虎,给它一座大山,让它跑;是苍鹰,给它一片蓝天,让它飞。传统的写作教学,多受习惯思维的束缚,教师注重训练,缺乏情感体验,以诱导代启发,以共性代个性,无形中成为一种模式,有人戏之为“挖坑式”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实质上写作教学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兴趣;缺的不是指导,而是体验;缺的不是模式,而是情境;缺的不是规范,而是个性;缺的不是训练,而是实践;缺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设置一定的情境放飞想象,开发思维。
二、激发阅读兴趣,注重知识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字、词、句、段等材料的积累是基础。而要积累材料,先要学会阅读,这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阅读。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阅读,才能让有米收获。中学生好奇心较浓,特别喜欢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每节课留五分钟时间,作为阅读时间,适当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成语典故等,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后可以安排一定的阅读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通过阅读,丰富了学生知识,拓宽了视野,用所学知识去体验生活,稍做加工提炼,写作时就不会提笔茫然了。
三、开展练笔活动,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是必不可少的。课内的训练要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绳之以法”,要学生按一定要求写文章;“放手”即“给予自由”,让学生在一定要求下放胆作文。有人形容学生作文为“戴着镣铐跳舞”,就是说学生作文既要在一定限制下写,还要写得优美;既要符合一定法则,又要有新意。学生初学写作,无法则乱,但法太严则成“八股文”。我们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材料、中心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让学生自由发挥,使之能爆发才华的火花。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是练笔的最好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开发本地区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教学资源,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在综合社会活动实践基地等场所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作文实践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下一日、一周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这一册册日记、周记是初中生成长的记载,也是写作进步的阶梯。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初中生文学爱好和创作兴趣,让学生自写自编手抄报,并复印互相交流。合作为班级办墙报、黑板报。在教师指导下,组建文学社团,创办文学社刊,完成征稿、编辑工作。利用新媒体,创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写。这些都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好机会,使其写作能力得到展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当写作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一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时,那语文写作也将不在话下。
论文作者:阎云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水平论文; 教师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初中生论文; 让它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