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输网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生产和管理业务,其网络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各类业务的正常运转,影响着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通信传输网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优化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基本技术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通信;传输网络;问题;技术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线覆盖面积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通信网的结构也日趋完整和复杂,从而使得电力通信网对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电力通信传输网系统应用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电力通信网中节点较多,系统安全性能有待提升;接入层网络结构繁杂,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部分设备技术落后,且老化严重,已难以适应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需求等,影响着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亟需不断研究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完善和优化,才能确保电力通信传输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流畅性。
1电力通信的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中明确写到:“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电网高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电网是电力通信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因此,电力通信的发展必须立足电力系统,立足电网,面向社会服务。
2电力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
2.1体制和认识问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造成实施;(2)是投资重建设、轻运营,因为电的作用;(3)是生产管理有序,经营管理严重不足。
2.2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结构的薄弱
在电力系统中,星型和树型相结合的复合性网络结构是目前的主干网络,该网络的互联性相对差,从而使得电路的迁回相对困难,所以,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相对的比较薄弱。
2.3网络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网络管理系统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是刚刚开始发展的,因此,在对电力通信进行分路监测与控制时,容易受传输网现有技术和通信规约、借口等差异的影响,从而导致网络管理系统的难以实施。
2.4网络接处薄弱
现阶段,电力通信网用户接入的一般都是电话线,电路的用户接口基本上都是模拟式的信号接口,不能对数据的信息进行调整和传输,总体还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状态。
2.5电力系统干线传输容量的不足
电力系统通信网内主干路的容量一般为34Mbit/s,很少出现140Mbit/s和150Mbit/s,但由于主干电路区段之间使用的情况非常严重,使得通信网内主要节点之间的话路相互紧张,同时宽带新业务的开拓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6电力系统电路利用水平低
由于电力专用通信网受电力管理体制的制约。同时电力系统数据传输业务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从而导致区域内的话路容量不足和没有被充分的使用。
3我国电力通信发展的技术措施
由于电力系统是电力通信的物质基础,其生存的目的就是对特殊的通信进行保障,因此电力通信首先就必须为电力生产服务。通过电力通信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电力通信网不仅要按照普遍服务的原则,对通信网进行统筹安排,而且还必须要对电信网络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又称为SDR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软件无线电技术中的A/D与D/A转换技术的技术进步为转换接近天线的高速信号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无线转换元器件使用数量的减少提供了可能,也为制造数字元器件提供了方便;二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借助宽带无线通路提升内在机动性,并支持不同工作标准和频段;三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借助软件的升级开发出更多的新服务;四是软件无线电技术依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修改,可有针对性地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又称为DSP技术,是将模拟信息(如声音、视频和图片)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技术,它是未来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数据通信发展趋势和主流。如今无限数据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与交流手段,它的优越性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可靠、准确、快捷及安全的数据交流服力,也由于其趣来越庞大的市场需求,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近年来也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今已作为一种强大的微处理器,被广泛用于视频信号、语音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的实时处理中。为确保通信在不同环境都可以顺利高效运行,并满足繁杂量大的编译码及了解压缩需求,则需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备较高的信号处理速度。为相应这一需求,VLIW这种高级多重处理结构应运而生,能在不加快3.3 全光网络通信技术
全光网络通信技术是指信息流在通信网络中的交流和传输形式自始至终都以光的形式存在,不需要进行光电转换。在全光网络中,信息传输过程都在光域内完成,极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和传输效率。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如今完全实现全光域传输通信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通信技术的主流方式主要以光纤入户。光纤入户适用于各种不同宽带业务而不受传输形式和技术的限制,但建设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模式应运而生,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模式又称为HCF模式,HCF模式可视线数据双向通信,为3.4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能满足由移动通信业务量快速增长而引发的更高频段复用量及系统容量需求。如今,窄带波束主要包括可变向波束和定位波束两项技术。其中,定位波束是构建智能天线的重要组成,它利用均匀排列的定向天线,让它的元件能让正向链路上的窄带波指向目标手机。而可变向波束可以之前现在不同天线波束之间的来回切换;再者,可变向波束的天线安装在扇区内部,相对与随着信道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定向波束技术也有所不同。此外,贝尔实验提出的一项更高效的智能天线技术能在同意频段上设立复平行信道,并保持传输功率不变,若结合这项技术,极大的提升正反两向信道容量。
3.5 高速网络通信技术
如今4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在公共平台上建立其智能化多端式终端,实现了各网络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当多模式终端进行系统接入时,通信网络能够之前现自动分配频带,视线路由最优化,为客户提供最优化通信效果,对于4G网络技术的应用分析,应从分布式组网技术、频谱共享技术、中继技术和关键技术测试验证技术入手。
3.6 Femtocell技术
Femtocell技术,又称之为飞蜂窝技术,属于超小型移动基站,具有方便灵活、功耗低、即插即用等特点,这项技术出色地视线了室内通信网络的无缝覆盖。但是该项技术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与宏蜂窝产生的干扰问题,其二是无缝切换问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4 市场策略与重点
电力公司在电信市场开放的国家,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式来利用其资源:(1)出让资源或者用路权换纤芯;(2)是出让空余纤芯;(3)电路容量的分享;(4)是网络服务的全面化,全面网络服务是经营者获得利益的最优方式。
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电力通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电力通信公司在技术以及管理方面及时地做出调整,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改正,同时要根据电力通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大力对电信市场进行开拓,为电力通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边吉.论电力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10.
[2]张红霞.浅谈电力通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
[2]伏斌,张锋,冯永春.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发展现状与应对措施[J].通讯世界,2014(08).
论文作者:尚扬,卢文景,刘梁宝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技术论文; 电力通信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波束论文; 网络论文; 电力论文; 通信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