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省论文,园区论文,发展现状论文,民营科技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1)04-0060-04
民营科技园区的崛起是我国科技园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它是已有国家级、省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补充。它不仅开拓了以民营模式发展科技园区的新路子,拓展了科技产业化的空间,而且开创了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我国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当前,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形势下,加快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是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是伴随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1996年福建省首家民营科技园区—德化民营科技陶瓷园区动工开发以来,目前福建省正式批准了两家省级民营科技园区。2000年6月,福建省科技厅出台了《加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极大地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不少地方都开始着手筹建民营科技园区,以促进本地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寻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增长源。如福清市、长乐市、福州晋安区、仓山区等地都把创建民营科技园区摆上了议事日程。
德化县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瓷业历史悠久。据资源调查测算,德化瓷土贮藏量在1亿吨以上。陶瓷作为德化县的支柱产业,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1996年陶瓷产值达到1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2%,陶瓷从业人员6万多人。德化县现有民营科研机构230家,其中以陶瓷科研、开发为主攻方向的有190家。为了扶持该县独具特色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建设陶瓷技术创新承载点和示范基地,促进德化陶瓷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1995年底德化县政府决定创建德化民营科技陶瓷园区。园区于1996年8月正式动工,1997年8月被省科委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该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700亩,其中第一、二期工程征地900亩,土建90万平方米。园区由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与生产基地、公共设施及其他附属工程设施等三部分组成。现正着手进行第三期开发。园区目前入园企业130家,已投产98家,年产值3.2亿元,创利税近8000万元。
惠安民营科技园区的设立是惠安县委、县政府遵照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举措,于1999年4月正式批准成立机构开始兴建,同时开始招商引资,2000年1月被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000亩,其中首期1000亩。一年多来,园区紧紧围绕“以项目带开发,依托科技兴园区”的基本思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引进中绿农业、超大有机肥、浩伦现代科技农业(包括植物生长剂、生物降解剂、菌种等项目)、煜龙鞋业等22个项目,合同总投资2.25亿元,利用外资1.75元。已投产8个项目,其中浩伦农业科技集团的股票已在香港创业板正式上市。另在筹建14个项目。区内企业实际到资1.265亿元,实现产值逾1亿元,上缴税收超100万元。至2000年底,预计投产企业可达12家,实现产值3亿元。
综观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同处沿海开放区的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发展相对缓慢,难以适应福建省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技术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民营科技园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足,园区的发展环境还不够理想,园区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在当前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形势下,必须加快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步伐。
二、加快发展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必要性
加快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不仅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增强福建省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
1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福建省的民营科技企业无论从数量、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越来越大,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据科技部统计,1999年,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为1476家,资产总额581.442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348.96亿元,从业人员近3万人,其中中高职称科技人员1.59万人,创利税37.6亿元,创汇1.2亿美元。应该说,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一次创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的进一步强化,如何推动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二次创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应当关注的一大课题。在福建省目前经济基础薄弱、市场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通过兴办民营科技园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局部优化的硬、软件环境,是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这些局部优化的环境可以产生区域聚集效应,有助于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信息的集成与交流,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转移和优化组合,使科技型企业既能够跟踪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又能够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
2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设民营科技园区,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民营科技园区的兴建,一方面可以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将开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福建省的“十五”规划中已把“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列入其中,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其重要内容。民营科技园区的主体是民营科技企业,这决定了它是属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企业群体,各种成份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将使国民经济和科技产业得以健康发展;同时,民营科技园区在经济构成上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将成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是进一步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之健康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 发展民族科技产业的需要
民营科技企业是民族科技产业的核心载体之一,是发展民族科技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民族科技产业包括民族高科技产业和民族实用科技产业。民族高科技产业位置显要、战略性强,而实用科技产业则覆盖面广、普遍性强。在依靠民族科技产业振兴祖国的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利用国家能够集中有效资源的优势,侧重于高位势的、极具渗透力的和反映国家技术水平的高科技及其产业,通过其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提高民族科技产业的水平。而民营科技园区则一方面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致力于民用的、实用技术的发展,使科技产业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从总量上提高民族科技产业的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前者更重全局效应和长远利益;而后者则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兼顾,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富足和现实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民族科技产业的发展。
4 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这是“科教兴省”战略的核心所在。而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把生产力的进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途径。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已日益显现出它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科教兴省的一支重要力量。自从它们诞生之日起,民营科技企业就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积极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民营科技园区的兴办,将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一个更为优越的创业环境,必将进一步促进其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正如《加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中所指出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的精神,为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民营科技园区的组织和行为,促进各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制订本意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福建省已经把加快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5 增强福建省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靠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为主,技术创新所起的作用还不大。技术创新还未引起企业的普遍重视,2/3的小型企业和1/4的大中型企业还未能实现技术创新;在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中,自身有开展研究和发展活动的仅占26.3%,能连续进行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仅占21.8%,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完全依靠外部技术转移和引进新设备,故技术与产品一直处于被动和落后状态;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中,用于外部引进的占96%,用于自身研究与发展的仅占4%;就企业技术获取的来源看,从本省获取的仅占19.6%,80%以上是从外省和境外获取;技术培训的施教方有80.5%是在省外相关单位;企业技术开发的机构不健全,设有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13.1%。这都说明福建省企业的技术创新乃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另一方面,从福建省高校、科研院所方面看,集中了大量的科技人员,同时每年也出不少科研成果,但成果的转化、应用却不甚理想,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应起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以高校为例,1993年至1997年,福建省高校共鉴定成果824项,而实现转化的成果只有163项,成果转化率仅为19.8%。结果是企业急需人才和技术,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又找不到研究项目或研究成果找不到应用的企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到福建省技术创新工作的进展,也制约着福建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发展民营科技园区,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架设连接产、学、研的桥梁,吸引广大科技人员前来园区创办科技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活动,发挥科技园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技术创新基地功能,这无疑将是增强福建省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三、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对策
1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统筹规划
要促进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要从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民营科技企业及民营科技园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他们在发展民族科技产业、增强福建省技术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和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及其园区的发展。其次,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建设各地区的民营科技园区,从而使地区经济得到协调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民营科技园区。当前,应尽快制定其发展战略和规划,以促进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使其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要把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同福建省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的工作相结合;同培育技术创新企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相结合;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
2 以“民营官助”的方式建设民营科技园区
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质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供给、必要的市场需求条件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等要素支持,而且要有适宜的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等环境条件。它不但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且是一种由政府所推动和引导的社会行为。政府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从培育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明确认识出发,对政府行为本身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体制,理顺关系,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为科技园区的发展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民营科技园区的特色在于“民营”二字,强调按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但是,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宜采用“民营官助”的方式,即以民营为主,政府只负责软环境建设,在制定政策法规、社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参与各方协调与沟通等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而民营科技园区建设的资金、人才、资源配置、管理运行等由园区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这种模式将把政府的支持同市场的驱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二者的作用。而二者结合的关键在于把政府的作用建立在市场机制驱动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政府的作用不是指一味沿用传统的强制性行政手段,而是要在帮助构建创新网络体系,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市场经济鸣锣开道。帮助园区率先构筑“市场化平台”,推动各种要素在市场基础上的集成,使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有效运作。
3 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技园区的灵魂。提高园区主体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初创期,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是立足于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发展起来的。但是应当看到,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技产品和技术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以科技为主导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仅满足或止步于一项创新成果,将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落伍。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繁荣之后,有的垮台,有的不得不调整方向不再是科技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民营科技企业必须重视持续技术创新,一方面要不断充实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国外的高科技企业为保持科技优势,其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可高达25~30%。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尽管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近几年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认识到持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纷纷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借助他们的人才优势和科技储备,解决自身发展的后劲问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园区管理部门乃至政府来说,也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这种“联姻”创造条件,牵线搭桥。同时,应重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变科研活动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外部化”现象为企业具有自己的研发系统的“内部化”格局,使民营科技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从制度上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政策上应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努力向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
4 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加强交流与合作
对于民营科技园区而言,政府不直接干预园区的经营管理,而是履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宏观调控,保证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按照有目标、有条件、有组织、有步骤的要求进行,加强对创建民营科技园区的申请、评估和审批等环节的把关,以保证民营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对园区的管理,应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只要条件合格,达到标准,政府就可以批准正式成立民营科技园区;如果园区发展状况不佳,效益较差,低于规定标准,政府可以取消它的民营科技园区称号;对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成绩特别显著,达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的,政府可以促使其转化为省级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种开放式动态管理将为民营科技园区的运行注入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福建省民营科技园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情况也不同,因此,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园区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做好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应积极推动省内、省际间民营科技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民营科技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民营科技园区相比来说,高新区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成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五制”、“三结合”和“一体化”等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民营科技园区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的交流与合作,一则可以为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寻求技术和智力支持。二则在目前民营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通过与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区的合作,可以利用其企业孵化器网络孵化民营科技企业,成熟后再进入民营科技园区。这不失为加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5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
民营科技园区是以民营为特色、科技为先导,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新型园区。在这里,政府不是投资主体,园区的开发建设是按照“自费开发,自我开发”的模式进行,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对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一是消除信贷歧视,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良好经营环境。二是建立贷款信用担保机制。包括建立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贷担保机构,努力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建立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通过创建中外合资(合作)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外商到园区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外资,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五是鼓励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收购、股份制改造以及联营等方式进行资本重组,实现规模经营。六是发展资本市场。允许一些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等方式筹集企业发展资金。
其次,应建立与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国际上运用风险投资机制扶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福建省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国情和省情,福建省应积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创造风险投资的良好环境。一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在目前国内风险投资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风险投资的主体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政府要加大注资力度,建立风险基金,并吸收社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组建有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商业化的市场运作管理。具体可采取政府补助和政府担保的方式。政府补助是政府为鼓励风险投资发展向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的一种无偿的补助。政府对风险企业提供种子资金,一方面分担了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它对民间风险投资又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可以带动民间风险投资的发展。政府担保在国外被称为风险投资的“放大器”,通过政府担保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带动大量民间资金向风险投资业发展,“放大”风险投资。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构和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应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创办风险评估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和采用科学评估方法,为风险投资提供风险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为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资金的获利退出机制。要使风险投资公司能够在其认为最有利的时机退出注资企业,并获取高额利润,形成风险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转而进行其它风险项目的投资,使风险投资资金得以不断滚动增值,同时,也持续支持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6 完善园区吸引人才的环境条件与政策
民营科技园区是技术和知识的密集区域,是智力密集型企业的聚集地。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力资本是园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办好民营科技园区的关键在于吸引、凝聚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和创业人才。为此,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园区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完善园区吸引人才的环境条件与政策,以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让大师级的帅才在技术源头上提供产业化技术源泉,使领袖型科技企业家作为企业和产业的领航人,共同推动科技产业化这一条大船永往直前。当前,一是要从法律上、机制上提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环境,让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二是要加快领袖型企业家的培养。三是要为尖子人才发挥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为各种人才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在国外,股票期权已成为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成为科技园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民营科技园区可以在建立股票期权制度方面进行尝试,给予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一定额度的股票期权,以充分发挥民营科技园区各种人才的作用,这对于加快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应更新观念,树立人才需求的新思路。随着世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距离和国度的界限将被打破,世界各地的人才都有可能为我所用。因此,对人才的概念要延伸,要有新观念、新思路。
收稿日期:200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