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中医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三踝骨折;后外侧入路;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临床价值
三踝骨折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创伤性骨折,其通常是由于患者受到外部直接暴力影响,从而引起患者骨折。参考目前临床中针对三踝骨折患者治疗的相关研究报告发现,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方案,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1]。在此研究背景下,我院积极选择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对108例三踝骨折患者,对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效果,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现如下将研究报告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5~68周岁,平均年龄(45.63±0.87);研究组为54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4~69周岁,平均年龄(45.31±1.19),对照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之间的可比性十分优异。此次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胃炎会批准以及认可。同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对我院所提供的知情书以及同意书进行签署,参与此次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案。
对研究组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采用俯卧位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大腿上段放置气囊止血带,并选择跟腱外缘与腓骨后缘的连接处为主要手术切口位置,做纵行切口。对患者的腓骨肌进行分离,充分暴露骨质,剥离后踝骨并进行后踝骨折块复位。牵开踝关节骨质,将距关节面进行充分显露,付费后踝骨骨折,并采用半螺纹空心钉以及钢板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1.3.1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指标:显效: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十分优异,且患者足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效果较为理想,足踝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效果不理想。
1.3.2手术治疗各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治疗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统计。
1.4数据分析
统计学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临床治疗效果),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统计分析研究数据,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5%),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治疗时间较少,术中的出血量较低,且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住院天数较少,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三踝骨折是创伤性骨折的常见一种,其有着不稳定型的特地,不但会给患者日常出行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针对三踝骨折患者,多采用复位治疗,虽然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却远远不能够满足患者预期效果,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下,提升三踝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成为目前我院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
此次实验研究结果明示,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98.15%),要优于常规手术治疗方案的疗效(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短,要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可以通过入路模式的改变,有效提升患者关节内骨折碎块的清除效果,使得清除更加彻底,能够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关节损伤情况,大大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2]。同时该手术治疗方案,将内固定物的位置进行了调整,放置于相对较深的腓骨偏后位置,能够避免后期患者愈合不佳想象的出现,有助于患者骨折愈合效果的提升[3]。加之该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不但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还可以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于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1]陈树涛.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7):49+51.
[2]黄铭图,王鹏云,黄永光,等.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06):993-994.
[3]陈军,席琳,伏鹏,等.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09):1211-1212.
论文作者:李基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患者论文; 踝骨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