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代居住区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景观规划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当今住宅区的建设和绿地景观规划中,虽然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生态型住宅小区,但仍然还有很多房产开发商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的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化的概念、特性及规划方法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和论述,展示了居住区中生态化园林景观的特征,以期为广大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化
引言
居住区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明显作用。因而居住区园林景观不仅影响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还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目的就是通过改善居住区景观结构,合理设置廊道、嵌块体、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把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与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进行研究,强调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居住区绿地结构功能和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一、生态化设计的内涵
所谓生态设计,简单的解释就是将生态学思想、原理和生态观念与设计结合起来而生态的观念即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生态设计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现在的居住区园林景观已经不再是绿化草坪、植被系统,所谓生态环境系统就是在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绿色空间,即规划上常称之为“绿地”的空间。它作为统称,着重表述了人类生存与维系的生态平衡的绿地是影响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是生态功能。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包括了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由于没有山川河流、植物种类有局限且生物系统也不完整,所以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一个迷你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很多方面比起自然生态环境还有欠缺,如自身的恢复能力、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提供可持续资源的能力等。另外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随着季节的变迁,植物由绿变黄、衰败或死亡、水体蒸发量下降、冬季水体冻结等都会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强弱。总而言之,居住区园林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自身的生态特性。
1 人工的改造和重组
人类的居住行为必定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最早出现的穴居和巢居,只是对自然环境很小程度上的改造。到了现代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可以更轻松的去改造自然来适应自己,选择自然环境中的元素重组一个全新的居住区室外环境。硬化的道路、整齐的绿化隔离带、修剪过的草坪,到处突显着人工的痕迹。改造和重组是人类居住行为的必然结果,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形成的复合系统也就成了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特点之一。
2 室外环境的不稳定性
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改造和重组后,地块上的原有生物链条可能被打断。如在居住区内选择的树种可能会不适合居住区内的土壤,或者与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的生物不能互利共生,可能会影响树木的成活。改造后的居住区室外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肯定降低,一个物种的死亡可能会引起链锁反应。然而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生物是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系统在受到外界的影响后仍然能保持稳定。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居住区园林景观需要人工的不断养护才能稳定的发挥自身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高度开放性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跟外部城市环境之间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居住区是各种自然资源与废弃物的一个转换点,而转换的主体是居民,居民将资源引入居住区内,通过消费行为将资源转换为废气、垃圾、污水等,居民通过这种转换行为也得到了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样居住区室外生态环境也通过各种转换获得了舒适的温度、湿度、营养成分等,从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开放性使得居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能够跟城市相融共生,和谐并存,持续发展。
三、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化规划方法浅析
1 自然生态格局修复法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自然景观能陶冶居民的情操、培养居民的高尚品质等文化特性。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绿地景观都是由人工景观构成,其自然特性降低甚至丧失,大大降低了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自然品位,更不能说居住区贴近自然,天人合一,自然也称不上是生态化。居住区生态化,就是应当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居住区景观用地进行适宜度评价,防止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同时要把居住区的建设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对在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其生境进行修复显然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使生态型居住区与自然和谐,让居民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 自然生境修复法
依据 Goodes 的研究结果思想,在居住区生态化的园林景观具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调查居住区中的典型生境类型、植被、生物、土壤母质等具体与居住区生境有关的要素。在调查的基础上,应根据基地内现有的生境条件,来规划居住区内动物的种类、植物的种类、各种绿地景观的适宜度和密度等。另外,可以通过自然生境缀块合理的形状和尺度指数,结合生物迁徙的廊道作用来确定居住区中的生境营造和修复。通过建设、保护和营造合适的居住区的生境条件,即可以改善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条件,又能为居民舒适、愉快、健康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 人工景观生态格局创建法
居住区的建设在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的同时,还要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条件,构建一些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需求的人工绿地景观。这种人工绿地景观生态的构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原则,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选择适合该居住区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人工景观。这样才能使人工景观的构建具有高效性,才能达到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工景观的构建,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多样化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规划的时候,为达到这种人工景观构建成的生态系统多样化,应该对居住区的立地条件、光照条件、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等进行综合的分析,选择适宜该居住区生长的树种,多用一些该地区特有的乡土植物,合理配置这些植物,使他们之间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优化和美好。
结语
随着居民区园林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生态问题和居民生活水平日渐重视,“生态、绿色、环保、舒适”已成为现代居住区发展的总体方向,它将集中体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创造一个绿色的生态的人类理想的居住地。在将来,该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更多相关学科的介入和更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才可构建生态安全、生态健康、生态舒适的社区户外环境景观,以符合人类居住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尹素娟.居民行为及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设计对策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5.
[2]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5:33.
[3]朱惜晨,何小弟,俞丽琴.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J].中国城市林业,2008(3):39-41.
论文作者:吴秋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居住区论文; 生态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景观论文; 生境论文; 自然论文; 绿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