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_北大论文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_北大论文

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大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至今已五周年。我们访问了该院院长陈占安教授和前院长钟哲明教授。

问:在马克思主义受到严重挑战和市场经济大潮迭起的新情况下,很多人对北大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感到不可思议,请陈院长谈谈您的看法。

陈占安:北大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密切相联,北大也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北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精神,那就是不为一时的思想逆流左右,不被社会时尚诱惑,勇于捍卫真理,敢于担当时代重任。在高校缩小马克思主义专业设置的情况下,北大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于1992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这是对北大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了可贵的北大精神。苏联东欧剧变使马克思主义“失败论”一时甚嚣尘上,但有识之士却能拨开重重迷雾,正确把握历史长河的走向。邓小平同志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马克思主义真理永存,北大人也有这个信念。

问:今天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已走过了五个春秋,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发展状况。

陈占安:五年后的今天,人们欣喜地发现,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培训和宣传的重要基地。首先,学院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生导师8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牢靠基础。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既注重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又注意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教学研究领域,使学术机构和专业方向设置趋于完善和多样化。除了中国革命史、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外,还新设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社会发展研究所、德育研究所、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港澳台研究中心等机构,新设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经济、港澳发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研究课题。专业的拓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实际的进一步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开辟了新天地。

五年来,学院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教学、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研究生是学院的重要任务。现在,该院培养的一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骨干,有的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另外,学院承担了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些课程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学院不断拓宽教学渠道,举办了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培训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们积极推进改革,加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不断进行各种探索。五年来,先后有10人次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人次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13 人次获北大优秀教学奖,8人次获北大教学成果奖。

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1项,共出版学术专著147本, 发表论文740余篇,先后有3人次获国家教委科研成果奖,6 人次获北京市科研成果奖,12人次获北大科研成果奖,29人次获其它科研成果奖。沙健孙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共产党通史》受到史学界高度评价。《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薛汉伟教授的《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当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是从时代发展这个视角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重要专著。阎志民教授的《强国之路——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一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视角。

总之,五年来我们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我们相信,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定能成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问:当前国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也受到了冷遇。钟教授,您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请谈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钟哲明:社会主义在当前遇到的挫折并非马克思主义“失灵”,恰恰是对它曲解、背叛并代之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所致。当前社会主义的低潮是暂时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会过时。托夫勒就承认:“在今天的世界上,对马克思主义一无所知就等于半文盲。”德国统一后出版的《德国伟人传》中写道:“现代任何一个德国人所具有的世界性影响都比不过马克思,这位德国思想家整整一个时代控制了全世界。”联系今天遍布全球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仍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世界一些著名大学无不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课程,甚至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中也列入《共产党宣言》,足见150 年前的红色“幽灵”早已顶天立地,任何人也不能无视和否定它。

马克思主义会不会“终结”?萨特曾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正年轻”,“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的确,只要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一天不消失,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就必然存在。只要人类文明继续延伸,作为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产物的马克思主义就万古长青!马拉布尔认为:“1989—1990年的所谓的社会主义的灭亡,总有一天会和凤凰那样将自己转化为新生”。这位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心脏”的学者倡言:“我们必须敢于具有历史的想象力,敢于做马克思主义者”。拼搏在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自应振奋精神,更好地用这一科学理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的胜利依然是确定无疑的。

标签:;  ;  ;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_北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