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把数的范围扩充后,学习一些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初等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及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深度认识,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和辩证思维的数学模式,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23-01
在《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职责,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则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习意识,形成优良思维品质的关键。初中阶段基本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整体思想,类比推理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之所在。只有注重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把课讲活、讲懂、讲深、讲透。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呢?
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功能
第一,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构成教材的重要成分。从课本的架构来看,数学思想能够使含义和命题相辅相成,形成有效的整体。数学思想是数学中的内涵知识,能够指引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第二,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学认知过程的程序,必须要结合数学思想并且要不断研究创新。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应当是数学思想产生、发展的过程。
第三,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类问题,数学教师只有对数学思想有一个深度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应对,使用恰当的实例,将问题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问题形成实际简单的了解。教师要发现学生的理解难点并给出全面的讲解,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1.多引导多分析,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多分析,多启发,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从而学生获取的不仅是数学概念,定理,法则,更重要的是发展了的抽象东西形成的数学思想的建立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的提出,形成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经历“直观―感性认识―理性思考”的活动过程,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发现过程的喜悦和挑战,增强学生对过程性知识的情感体验,布鲁纳也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书库,而是要他们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会什么”更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数学教学中,把握时机,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的传授过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问题的发现,规律的揭示过程中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极好机会,如讲《有理数》这一章,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数轴”这一基本图形,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有通过数形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又如转化、化归思想就是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的一种思想方法,在讲把多元方程组化为一元方程,把高次方程化为低次方程,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把无理方程化为有理方程等等,都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适时渗透,并借助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炼解决教学问题中的思想方法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当做装知识的容器,而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柏拉图说:他从不把自己看作一个教师,而是看作一个帮助别人产生自己思想的“助产士”。这就是说学习不可包办代替。对于数学思想方法也不能仅仅靠灌输,应将概念、结论性的知识教学设计为能再发现、再认识、再创造的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领悟、体验、猜想、提炼、归纳,从而形成知识链条,并逐步达到掌握运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提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数学思想观。
4.要让数学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学生走进校园就是为了学习知识,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并不单单是记几个复杂公式,高深定理,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和现实生活紧密结果,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要让学生带上几个枯燥无味的数学式子走出校门而无所适从,从而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计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模型转化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丰富多彩,数学贴近生活。象“教育储蓄”、“管导铺设”、“打折销售”、“居民用水、用电问题”,旗杆高度的测量,池塘中鱼数目的估计等都是和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些生活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深深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关注生活,关注未来,回归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感知生活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学,乐意学,为以后的生活更美好而刻苦学。
总之,教学中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只要我们执教者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创设情景,多提供机会,坚持不懈,就能达到我们的教学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学研版)2011年06、07期.
[2]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7、08期.
[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4、05期.
论文作者:干利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数学论文; 思想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方程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