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狭义综合能力培养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狭义论文,综合能力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被社会认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英语教学同样得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因为,传统教学法以考试为目的,而现代教学法则要求以交际为目的,以实用为宗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法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社会发展及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来培养现代化的跨世纪英才。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从中学时代起就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这里讲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狭义的综合能力,即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广义语言综合能力则指听说读写译评赏析方面的能力。前者只提倡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后者不仅要求学生能说、能听、能写、能读、还要能翻译、评论、对文学作品等能进行评论鉴赏。狭义是针对中学生而言,广义是针对大学生及中高级英语人才而言。也就是说,对中学生我们应着重培养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以便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一、听力的培养
听力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也是当今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学习的手段,听又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无论是说话,还是发音,都离不开听。听力训练又包括听懂即听音会意、听懂大意和听音、辩音、能辩别各种不同的发音(标准音和地方音)。
怎样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这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学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中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很想知道英语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语言。他们对英语口语能力较强的人很羡慕,很渴望有朝一日能听懂英语,会说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激发、鼓励学生听英语。
(一)听的技巧。听英语时应全身心投入地去听。听的时候应逐步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连读等方面的能力。语音方面的知识教师要讲清,各个语音音素的发音规则;语调,什么句子读升调,什么句子读降调;连读,句中哪些词可以连读,哪些词该失去爆破,哪些词该浊化等都应讲清楚,讲彻底,让学生做到听有技巧,而不泛泛而听,比如在听句子。
He is a teacher.What is this?Is that a boy?我们要讲清楚第一句是个陈述句,读降调,He和is可连读/his/,What和is可连读为/wotiz/;前两句读降调,后一句读升调。反复听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就听懂了类似的句子,这样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学生就能听懂大量的语言材料。
(二)听的素材。先告诉学生将要听什么,学生就会心中有数,听时就会按照课文大意去听,逐步过渡到拿到材料就能听懂大意。教师先告诉学生课文大意和课文题材,再让学生听。一般来说,中学生对寓言都较感兴趣,都有好奇心。为此,每篇材料都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听时,他们就会专心地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方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听以前,教师先告诉学生要听什么,学生对于听的材料有了大概的了解,听时就不会盲目。有目的的听是听力训练的基础。还有,听的素材一开始不能太难,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浅显易懂的材料。听力材料的难度只能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材料太难,学生听不懂,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兴趣,失去积极性。材料没有趣味性,学生也不愿听,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学生心理。
(三)听地道英语,听各种语音、听地道英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日后纠正语音、语调都有很大的益处。英语初学者对英语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很想开口说,很想和说英语的人交流。能同外国人开口交流或能多少听懂外国人说英语,对同学们来说都很大的鼓舞。能听懂纯正英语地道的英语,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设有语言气氛和环境,即使能读懂英语也很难听懂英语,充其量是个哑巴英语。
训练听的方法很多,诸如,听同班同学的发音,听其他英语教师的读音,听课文录音,听写等,不乏是良好的训练方法。交替使用这些方法并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长期坚持,学生的听力就会提高。
二、说的能力的培养
人们只有在听懂别人的话时,才会知道怎样说。学生学英语同样要先从听入手,才能过渡到开口说,所以,听是说的先导。学生只有反复地听别人说,才能知道怎样说,以后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并培养说的欲望和信心。教师必须抓紧听环节才能抓住说。听准了才能说得准,说对了才能有说的信心和欲望,才能尝到说的甜头。学生才会开口说,大胆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犯语言错误,只要能开口说,反复操练,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培养说的能力其步骤如下:
(一)抓住语音,语调,以词汇为起点,以句子为依托,过渡到整段说,整篇说。要说标准英语,首先,词汇发音要标准,句子语调要流畅。句子是语言的应用单位。因此,应该一句一句地教,整句教整句用,学用一致。同时,借助情景教学,学生易于理解。例如,教下面句子:This is a book.
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并且可替换练习,将book换为desk、pen等,即换为学生较为熟悉的生词,这样既操练了句型,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避免了机械训练,方法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搞好跟读、领读。跟读就是跟磁带,跟老师或跟同学一起读。读一句,练一句。领读就是由教师或同学领全班一起读。跟读教学一定避免教师唱独脚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遵照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先领学生读,学生基本上能跟上后,就可让学生带读,齐读。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决不能只抓住几个好的同学,这很容易使差生认为教师不管他们、看不起他们,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对英语失去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做到个个有机会,人人得锻练,始终保持学生参与,课堂气氛保持活跃。
(三)情景交融,鼓励开口,注意更正错误,提高操练效率。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手势、动作、表情等都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这几中思想交流工具往往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说话时眉飞色舞,激昂慷慨,手舞足蹈,这就大大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英语时,教师都知道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帮助学生理解,但往往忽略要求学生说英语时也带手势、动作、表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和自然地使用英语。初学者说英语时往往显得死板,有时还较为紧张,拘束,总有那么一点背书的味道。思想、感情和说的话(内容)不能统一起来。因此,在课堂上练习时,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在说话时带手势、动作和表情。这就是情。景即场景。说话时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境。人的思维过程是先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例如,在教体育器械名词时,我们可将学生直接与器械见面,然后就事论事,让学生先见其物,后学英文,边学边说,学生就能牢记所学内容。这就是直感教学(直观教学)。它有助于学生边学边记住所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反复操练,替代变换,出示实物等方式,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大多数学生害怕开口,怕说错了被人耻笑。教师就要激发鼓励学生开口,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开口,不断改进说的方法和端正说的态度。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请教高水平的教师和同学,请他们帮助纠正错误,指出缺点。教师还可以叫学生不断模仿磁带、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语速,并使之成为习惯。说的时候,由慢到快,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流利。开始,一些学生会不太习惯,教师可以慢慢开导、引导,鼓励激发学生,使他们逐步达到要求。在学生开口说英语时教师要注意质量问题,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错误不及时纠正,任其自然,也是不妥当的,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加思索就开口的习惯。但有一点须注意的是对不起于初学者,如果只纠正错误不予以鼓励,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只有在纠正错识破的同时,鼓励学生开口,学生才会越来越主动开口说。
(四)注意操练方法,提高操练效率。中学班级一般较大,教师很难照顾全局,一起操练,效果又不太理想;单独练习,时间又有限,教师精力亦有限。最好的办法一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操练;二是将所学内容缩写,编成对话,让学生表演。还有就是课堂提问,作值日报告,讲小故事,复述课文等。提问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人人有机会,个个得锻练。特别是分组操练,教师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学生又得锻练,教师也省力,效果也佳。还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读书可以益智。学习英语同样要多读。要会听,会说,还要会读。读书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社会发展至今,特别是中国对于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听说方面下功夫,而且还要拓阅读面,培养阅读英文的良好习惯。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它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英文理解力。同时,它又为听说打下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在听英文时不费力。
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精读和泛读。前两者是根据阅读时否发声,后两者是根据阅读的方法和要求来区分的。精读也叫分析性阅读,主要强调语言点、语法、词汇、句子成分等诸方面入手,而泛读则叫综合性阅读,主要强调对所读材料的通篇理解。所谓阅读能力主要指精读和泛读能力。朗读只为听力作铺衬。在课堂教学里,朗读、精读、泛读都应受到较大的重视。一般说来,要在听说的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默读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培养泛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反复训练,提供材料,提出问题。中学生词汇量都很有限,理解能力也较差,为此,提供的材料必须浅显易懂,趣味性要强,可读性亦要强,要适合中学生的口味。提供材料若有生词的应列出生词词意,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因为一开始,材料中生词太多,学生就很难读懂,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材料必须附上问题,叫学生先看问题后阅读,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也就是有的放矢。阅读必须有很强的目的性。读完要解决,回答哪些问题,学生一目了然。阅读时就不致于盲目了。读完后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文中大意,这样既能检查阅读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和说的能力。有时一遍很难读懂的就读两遍,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读,最后达到读懂的目的。
(二)精读要精讲多读多练。要读懂英文,首要一点是要掌握语法,其次是词汇。课堂上,一般说来,精读所用的时间较多。教师一定要精讲、讲清、讲透,对每一个语法项目,每一个词汇,词条都应该让学生明白其用法,大意。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方能阅读英文,才有可能阅读英文。读什么?要因材施教,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英文水平、兴趣爱好等。阅读材料要投其所好。现代的材料很多,如《中学生英语》、《英语画刊》、《学英语》等。阅读材料数量要大,篇幅要小,生词密度要稀,内容故事性要强,趣味性要浓,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去读。
(三)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巩固所学词汇,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在给学生布置课余阅读材料的同时,应提醒并要求学生将所遇到的生词查出来,记住;对好的语句要求学生抄写、背诵。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就会大大提高。
四、培养写的能力
会听、会说会读还要会写,因为听说是通过口头与别人交流思想,读写是通过笔头来同别人交际如果只会听说,不会读写,只是达到了用英语交流的一半。而另一半则需要通过笔语(写作)来表达的。
写作课文称为笔语教学。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笔头练习。笔头作业可以课上做,也可以课后做,但须以课后为主。在做笔头作业前要先进行口头准备。经过口头准备再做笔头作业。可以大大减少笔头作业里的错误,节省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结合阅读提高笔语能力。阅读为笔头作业提供语言、内容和范例。也就是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应整理出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点,词汇要点。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仿写作文,既复习了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笔语能力。
笔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先从句子入手,然后写段,最后文章。一步步的方能提高笔语能力,决不可一蹴而就。造句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句子就不成其为文章。
(一)培养写作,必须先从句子入手。在教每个句型的同时,应让学生口头造句,课后作笔头练习,即用所学的句型词汇重新造句。而句子又从什么入手!从词汇入手。词汇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扩大。前文说,阅读时可让学生将好的句子。生词记下。这就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阅读摘抄的语句可为文章增添光彩,使文章生动、严谨。
(二)循序渐进地加强笔语练习。在进行笔语练习时,应先加强学生组句造句的能力,然后再布置连贯性的笔头作业或作文,直至要求较高一些的作文练习。应先句子,后仿写,接着改写,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仿写就是仿照所学原文内容写作文。如写My Farmily,别人用第三人称写,就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写,将文中成员、成份换用第一人称手法去写。学生很快就会掌握类似的方法。
(三)有准备,有控制地进行笔语练习或作文。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笔语能力,教师要注意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艺术手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要考虑的内容和实际(指学生实际水平)。作文时教师要限定字数,内容、重点、格式,必要时给出段落大意,课文主旨,让学生根据大意去发挥,去思考。写段时要力求集中,描写细致,全文要前后呼应,有头有尾。通过不断的提示性作文达到自由作文。
(四)修改认真,仔细;教师改,学生改。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作认真批改。教师批改不认真,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信心。若在课堂改应将共同的错误提出来在全班讲解,以免学生日后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改,相互改。学生相互改,相互指出错误,修改错误。并作适当的英文批语。
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非常紧凑的过程,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不可偏废。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下一个环节的培养受阻。比如,听力培养过程中有说,说当中又有听和读,读的过程又是一个听说的过程,而写的过程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检验。听为说打下基础,说为读作铺衬,读为写提供材料,写反过来又检验听说读的能力的综合。可见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
作为当今的中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学好英语。一位哲人说,现代人必须掌握两门语言,一是英语,一是计算机语言。可见,中学生掌握英语就掌握了机遇。为此,现代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必须为培养新型人才服务。以往的语法教学法,使许多学一直停滞于哑巴英语的基础上。只会读写,不会听说,这就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