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保证混凝土构件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的强度、连续性、耐久性等性能测试的技术方法。本文论述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损检测;混凝土
1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在国外开始出现。1945年加拿大的苹斯利发明了超声法,1948年瑞士的施密特发明了回弹法。现阶段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2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的创新。国内的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开始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90年开始出版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相关规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的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发展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混凝土无损检测的方法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半破损法、非破损法以及综合法三类。
(1)半破损法
半破损法是对构件在不影响其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施局部性破坏,主要包括钻芯法、拨出法、射钉法等。
钻芯法:钻芯法是选取混凝土结构中对承受力影响不大但具备一定代表性的部分,通过专用的钻机钻取芯样,然后对抗压强度进行分析。钻芯法会对混凝土的局部造成破损,多适合在对试验块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有异议时采用,或者混凝土遭受化学腐蚀、自然灾害等,以及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当等导致其出现损伤时采用。
拔出法:拔出法分为预埋拔出法和后装拔出法,根据固件埋入的时间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拔出法是通过计算利用拉拔设施或空心千斤顶将混凝土中的测试用固件拔出所需力量获得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拔出法耗费低,操作简便,对结构的损伤小于钻芯法,而且容易修复,所以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射钉法:射钉法是在一定力度下,将钢钉压入或射入混凝土中,根据钢钉进入混凝土的长度对其抗压强度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尚在研究之中,误差相对较大。
(2)非破损法
非破损法是利用混凝土强度与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推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而且测试方便,花费较低,但是可靠性不如半破损法。
回弹法:回弹法是利用回弹仪(带有弹簧的重锤),通过传力杆弹击混凝土,根据重锤弹回的距离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这种方法需要的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耗费低。这一测量方法的精确度受到气候条件、仪器性能以及操作方法等的影响,测量误差通常在15%以内。
超声波法:由于混凝土中多有钢筋,所以超声波检测仪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受到影响,引起感应电流,根据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推导出混凝土的强度。
射线法:根据γ射线的穿透衰减特性,可以测定定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确定混凝土的强度,但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射线的负面效应,所以应用不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综合法
混合法是指多种方法的结合,如回弹法与超声波法的结合,即利用回弹值和超声波冲速度进行混凝土强度的计算,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方法之一。
3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最早是为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评价建筑工程使用价值,进而为进行建筑改造提供依据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完善,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建筑抗灾能力
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属于地震频发区域之一,因此,加强对房屋的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评估,对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地质灾害之后,建筑会存在一些潜在可能的工程缺陷。所以在实际工程中,重视灾后房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不合格的工程,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责,依法追究责任。
(2)判断建筑耐久性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许多建筑已经步入老化阶段,需要进行改造以便使用。在改造时,需要对建筑的耐久性进行判断。利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确定建筑符合继续使用条件的部分,制定相应的改造计划。
(3)对地基变形的应用
建筑物在地质不稳定的区域会发生地基变形,从而导致房屋出现裂缝,甚至会发生倾斜、沉降等问题。利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方便地进行问题原因的查找,制定详实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
(4)评估建筑施工质量
建筑质量的评估对于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评估的结果不够准确,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损害各方利益。因此,利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检测性,更加有效地进行建筑施工质量的评估,调整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5)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纠纷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纠纷的处理,利用该技术得到的生成报告,可以对纠纷双方的权责关系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从而有效地处理纠纷。
4结语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可以对构件进行强度测定,检测结构缺陷,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处理纠纷等。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新技术也在不断被探索,廉价、方便、高效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相信随着对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内部结构维护的不断重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刚,高大水.王甫洲电站流道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与补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04)
[2]梁本亮,刘建新.基于灰色关联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子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4)
[3]吴佳晔,安雪晖,田北平.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进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4]顾轶东,林维正,苏航.冲击回波法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4(09)
[5]吴佳晔,安雪晖,田北平.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进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论文作者:李亦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强度论文; 耐久性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