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美国研究的教学研究_美国工作论文

论加强美国研究的教学研究_美国工作论文

小议加强美国学的教研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学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的美国学(American Studies)是一门发轫于本世纪初叶的现代学科。较之其他传统人文学术科目,它有两点突出特征。第一,美国学强调从整体观念上把握美国文化。第二,美国学将其教研方法牢固建立在跨学科基础之上。让我们首先看一下它的第一个特点。笔者在潜心于这一学科十年有余之后,认为美国学的文化研究具体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1936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美国文明”课程到1960年左右这段时间,美国文化研究通过对一系列重要文化观念和文化形象的分析论证,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开辟了美国主流文化的教研领域。美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包括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如詹姆斯·费尼莫·库柏、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享利·大卫·梭罗、纳撒尼尔·霍桑、赫尔曼·麦尔维尔、华尔特·惠特曼、马克·吐温、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莱因候德·尼布尔等人。他们的著作、思想乃至个人生活均被看作具有美国文化、美国意识、美国性格、美国风格的普遍象征意义。他们也是美国神话或梦想的主要创造者。与此同时,美国大众文化因其所具有的广泛社会效应也受到一定重视。不过,这一时期的美国大众文化学者和教育家们更注重从通俗小说、杂志、移民史、民谣和新闻报导中发掘利用那些能够印证主流文化及其影响的内容。(注:这一阶段的一些代表作品包括Perry Miller ed.,The Transcendentalist:AnAnthology(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50);LionelTrilling,TheLiberalImagination: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Society (NY:DoubledayAnchorBooks,1953);Henry Nash Smith,Virgin Land:The American West as Symbol and Myth.(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0); Leo Marx,Machineinthe Garden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Joleph J.Kwiat and Mary C.Turpie eds.,StudiesAmericanCulture(Minneapolis:Universityof Minnesota Press,1960)。)

对于象征与神话的界定和分析常常被看作是美国文化研究初始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60至70年代之后,美国学对各种边缘文化的教研力量如异军突起,由此展开了一个侧重多元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多元文化研究带有明显社会调查或社会学研究性质,它关注的焦点是以往被视为非主流文化的诸多社会生活内容,如黑人的历史、生活现状与文化特点、妇女作家、妇女运动史以及杰出代表人物、环境保护、影视传媒、青年人的文化生活特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值得提出的是,美国学术、教育界对多元文化局面的产生与发展褒贬不一。多元文化研究暴露了美国社会内部诸多尖锐社会问题,表现出自60年代以来进入学术教育机构的一些人对传统主流文化的轻视,引起一些保守人士的不满。另一方面,在重视多元文化的人中间也存在担心引起思想混乱的疑虑。因此,在多元文化纷繁复杂的音响中逐渐呈现出几个重要的主旋律:妇女、种族、阶层。美国文化教研人员围绕这三方面中心议题展开了认真、深入、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既有批判,又有肯定。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妇女、种族和阶层构成了美国文化研究的三个新的基本概念。(注: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包括Jane Tompkins,SensationalDesigns:TheCultural Work of American Fiction 1790-1860(N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George E.Marcus and Michael M.J.Fischer,AnthropologyasCultaral Critiqu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PaulLauter General ed.,The Heath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ass:D.C.Heath and Company,1990);Patrick Brantlinger,Crusoe's Footprints(NY:Routledge,1990);Avery F.Gordon and Christopher Newfieldeds.,MappingMulticulturalis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6)。)

美国文化研究在90年代后期出现了又一新的发展动向。对原本就带有国际化趋势课题的研究,如妇女研究、第三世界研究、环保研究等等,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同时还加上了新的国际问题研究内容,这就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问题。在1998年9月的第3期美国研究协会会刊《美国季刊》上,纽约昆士学院的英语系教授弗里德里克·布尔就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美国要重新调整和再创民族的、整体的新文化结构。这一整体的新民族文化既要能够在多元文化基础上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又可以通过电脑更迅捷地扩大美国民主的世界影响。其次,现代环保问题使美国陷入很大困境,以致受到日本人的嘲笑。布尔提出,虽然自然保护和全球经济发展有矛盾,但美国要在世界积极倡导环保意识。布尔力主支持克林顿现政府的重视环保政策,进而达到巩固美国价值观念、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注:见FrederickBuell,"NationalistPostnationalism:GlobalistDiscourse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American Quarterly 3(1998):548。此外可参阅Edward W.Said,Orientalism(NY:VintageBooks,1978);Samuel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NY:Simon & SchusterTouchstone,1996)。)

今天的美国学已将美国文化的发展未来与信息革命带来的全球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对社会现时与世界发展局势的关心之外,美国学灵活多变的跨学科教研方法也是它能够不断进取的原因。美国学学者不仅从纵向上把握和预言美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同时在横向上关注其他各人文及社科学科的新思想、新发展。举美国文学的教研工作为例,文学在美国长期以来是英国文学的代名词。虽然美国独立建国于1776年,但美国文学课程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设出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活跃于学术教育界的美国学学者们为了突出美国文学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将美国文学的教研工作与新发展的史学观点——西进运动史观点、有关西部开发时期的大众文化以及强劲的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诸方面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他们还从现代科学发展中找到美国文化研究的依据。按照罗伯特·斯皮勒这位第三任美国学协会主席的观点,19世纪以数据搜集、编目分类为特点的传统科研方法已经让位于20世纪有机系统的认识理论。建立在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上的文学、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均被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文学研究本身也必然会从对语言和分类批评的强调转向对综合文化和思想史的研究。对于美国学的跨学科教研特点,作为美国学的第一位博士和创始人之一的享利·纳什·史密斯的见解现在看来依然不为过时。按照史密斯的见解,美国学跨学科方法的每一具体实施方案都要从实践中摸索出来。关键是各学科从事美国研究课题的人员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并有勇气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见解。(注:上述观点引自RobertE.spiller,"AmericanStudies,Past,Present,andFuture"和HenryNash Smith,"Can‘AmericanStudies’DevelopaMethod?"inKwiatandTurpieeds.,StudiesinAmericanCulture(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60)。)

笔者考虑在我国进行整体的、跨学科的美国文化教研工作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加强美国学的理论建设工作,培养和发展教育机构的研究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的美国学建立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之上。(注:参见杨玉圣、胡玉坤编:《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版。)跨学科方法有助于不同专业之间相关人员的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丰富与更新,并进而推动发展调研工作条件,如置备图书、利用互联网、争取研究基金的到位等等。丰富的、建立在跨学科批评实践基础上的美国学理论可以反映出美国学教研实践的活跃,并且反过来使教研实践更丰富、更有意义。

第二,展开跨学科的美国文化教研工作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国要改革开放并且走向世界,就要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和对话。本着知彼知已的原则,具有美国学知识的人对美国社会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可以在日常交往和分析问题上站得高一些。心中有数,交流就会更有实际意义和效果。知其文化发展的长处,我们可以学习;知其文化中的内在矛盾乃至霸权意识,我们可以评议原因所在,或者严厉指出问题的性质。不同文化的广泛交流是开阔眼界、刺激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有时文化冲突也许不可避免,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可以提高人们的交流策略和水平。重要的是,美国学教研工作的深入将有助于开辟末来中国社会更为开阔的、交流颇繁的思想文化氛围。

标签:;  

论加强美国研究的教学研究_美国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