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当权者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否认--兼对“南京大屠杀”小说的反驳_中日关系论文

论日本当权者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否认--兼对“南京大屠杀”小说的反驳_中日关系论文

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权者论文,日本论文,南京大屠杀论文,侵华战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5月3日,时任日本法务大臣的永野茂门在会见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时,竟然无视历史事实,公开声称侵华日军制造的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在说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时,永野竟说“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日本的行为“目的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①5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词批驳了永野“公开篡改历史,否认事实,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径辩解”的谬论。同日,正在法国访问的日本首相羽田孜也发表谈话,指出永野关于“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讲话“是不适当的。”②永野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提出辞职。自1982年日本篡改教科书事件以来,中经中曾根内阁的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和竹下内阁的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先后发表否认侵华战争的言论,到此次永野否认南京大屠杀,这4个事件都是日本当权者企图否认侵华战争的典型事例。

1982年正当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之际,日本文部省将教科书中的“侵略中国大陆”改为“进出中国大陆。”这种公然篡改历史的行为立刻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曾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东南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7月26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肖向前向日本政府提出正式抗议。8月1日,中国方面通知日本大使馆,取消前定日本文部大臣小川平二的访华计划。8月2日《解放军报》以“警惕军国主义的逻辑”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批驳日本篡改历史、否认侵华战争一事;8月12日朝鲜《平壤新闻》发表文章说:“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中置历史事实于不顾,美化、粉饰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中国和其他亚洲各国进行的侵略、掠夺和实行殖民统治政策的历史”;③菲律宾的《世界日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泰国的《中华日报》、《星暹日报》等都先后发表批驳日本篡改历史和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态度的文章。④

日本当权者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篡改历史,否认侵华战争呢?这同他们的思想意识有直接关系。1982年8月上旬,当时的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在其官邸接见自民党干部时,曾摇头叹息地说:“当此中日恢复邦交10周年之际,我真不明白中国方面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教科书检定)问题!”⑤此话一语道破天机,日本当权者误以为在这样的一个时机——中日邦交恢复10周年之际,日本提出否认侵华战争问题,中国政府和人民就不会追究了。

在日本当权者中,还有不少人存在不讲正义与罪恶而维护所谓他们祖先形象的思想意识。铃木内阁的国土厅长官松野幸泰便是其中之一,他说:“日本在‘进入’外国的当时,并没有使用侵略一词,如果把‘进入’说成是侵略就是歪曲事实。孩子们就会说(日本)祖先干了坏事,不尊重他们了。”⑥这也是日本当权者以此极力否认侵华战争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本就未真正地正视日本过去发动的战争就是侵略战争,以至于铃木善幸在教科书事件发生以后对记者说:“对于战前我国行为的评价,应留待后世史家……⑦。

1980年8月15日,铃木刚任首相不久便参拜了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扬幡招魂;次年“八·一五”铃木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事件发生的1982年,铃木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在签名簿上写下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职衔。虽然当时日本记者问他此举是以正式身份还是以私人名义进行时他未做正面回答,但他对日本的那次侵略战争的态度已是很清楚的了。当时日本《朝日新闻》曾指出:铃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冲淡了对过去战争应负的政治责任和反省意识”,“是亲自为逐步发展的右倾化帮忙。”⑧

铃木在参拜靖国神社之前,还参加了在东京首次举行的追悼会(这也是铃木内阁于同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八·一五”作为“追悼战死者、祈祷和平日”的),追悼在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战死的日本人员。铃木在致悼词时说:“在那激烈的战斗中,300多万同胞祈愿祖国的安泰,思念着亲人的未来,在战场、工作岗位上或在战火中倒了下去,还有的人战后死于异乡。当想起他们时,痛恨之情不禁满胸怀。”⑨从铃木的悼词来看,战死的300万日本人,不是参加了侵略战争,而是为了日本“祖国的安泰”和“亲人的未来”才在“战火中倒了下去”。这样的对外战争,怎么可能是侵略战争呢?另外,铃木内阁确定“八·一五”为“追悼战死者、祈祷和平日”这本身就是粉饰日本对华及对外侵略战争的行为。不然的话,按照日本内阁“追悼战死者。祈祷和平日”的逻辑,现在的德国是否也可以将其战败投降的5月8日定为同样日子,而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德国人(当然包括纳粹分子)进行追悼来祈祷和平呢?当然,日本人民作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有权悼念自己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明确他们的亲人是在日本政府的愚弄下,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下充当了屠杀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的刽子手而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否则,日本举行的任何悼念活动,都不可避免地混淆正义与罪恶的界限,模糊加害者同被害者的关系,从而导致淡化或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日本当权者实际上是利用其人民思念在战争中死去亲人的心理,名义为“祈祷和平”,实则为日本侵略战争贴金,进而达到其否认侵华及对外侵略战争的目的。正是日本当权者骨子里并不认为日本对外战争是侵略战争这种思想意识的作用,才不断出现否认侵华战争的现象。

中曾根内阁的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发表否认日本侵华战争的言论,当然也是源于上述思想意识。不仅如此,就中曾根本人而言,他也一样未对日本侵略战争进行过真正的反省与批判。1985年8月14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曾根首相等日本阁僚大臣如果参拜靖国神社,将会伤害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深受军国主义之害的包括中日两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⑩但是次日,中曾根非但仍然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且还开了战后40年来日本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先河。此举虽然遭到了日本在野党和各社会团体的强烈反对,也遭到了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但中曾根并未有任何反省的表示。中曾根不顾中国方面的反对态度,并第一次公然以首相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也不能不说他根本就没有把日本的对外战争当作侵略战争来对待。

同样,竹下内阁的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否认日本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也反映了日本当权者拒不承认日本对外战争是侵略战争的思想意识,而他的首相竹下登这种思想意识更为浓厚。1989年2月14日,竹下在国会上回答在野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和性质的质询时说,上次大战的宣战布告是在国务大臣的辅弼下发布的,是不是侵略战争,应该由后世的历史学家来评价。日本内阁法制局长味村治同日在国会答辩时也说,无论是根据国内法,还是国际法,昭和天皇不负有任何责任。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开表示昭和天皇不负有战争责任。2月18日,竹下在国会答辩时再次为过去的侵略战争辩护,声称“有关侵略战争的学说很多,以哪一个为基准,联合国也未做出定论,因此难以断定。”(11)由此可见,所有否认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当权者,都无一例外地没有把日本对外战争作为侵略战争来加以认识。近期的永野茂门不过是具有这种思想意识的当权者之一。

可以说,日本当权者否认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否认南京大屠杀。因此,本文有必要对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代表作田中正明所著《南京大屠杀之虚构》(1984年日本教文社出版)略述一二。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只任举几例以证该书之谬。

例一,该书作者田中正明在论证东京审判“检察方面证人的伪证”时,将金陵大学M·S·贝茨教授的“日军进城后的几天间,在我家附近的马路上被他们枪杀了无数平民,尸体比比皆是。”“我的朋友亲眼见到一个中国妇女被17个日本兵轮奸。”(12)等证词一概视为伪证。田中的证据是1937年12月16日的《东京日日新闻》的头版头条消息登载了该社记者村上等对贝茨的采访文章,其中说贝茨教授一开口就说:“秩序井然的日军一进城,南京就很快恢复了和平,这比什么都好。”(13)田中以日本记者的文章为真,而以贝茨教授在东京审判席上的证词为伪。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伪?我们并不需要长篇大论考证,只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便真伪立辨了:日军占领南京时,贝茨教授的妻子和孩子都正在东京,如果他敢直言“大日本皇军”在南京杀人、强奸的事实真象,他会给正居住在处于军事法西斯统治下的国家的妻儿带来什么后果,这不是很清楚吗?应该如何回答这个法西斯国家的记者,不要说是位在国外任教的大学教授,就是普通的日本农民恐怕也会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记者的这种采访了。反过来说,贝茨教授有什么理由在东京审判中做伪证呢?

例二,田中为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竟然以1937年12月至翌年2月日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当时称《东京日日新闻》)、《读卖新闻》这3家报纸都不见有日军杀人强奸的报道为根据。恐怕连现在的日本中学生都知道,战时日本的宣传工具全部控制在法西斯军人手中,并且当时实行的是贯彻军部意志的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日本兵杀人强奸的罪恶怎会见诸报端?

例三,田中说:“《朝日新闻》极为忠实地报道了‘欢迎皇军全城沸腾,南京恢复和平’的情景。”(14)不用说单从这个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朝日新闻》是在为日本侵略军歌功颂德。作为被侵略的中国人民怎么会欢迎侵略军而全城沸腾呢?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没有这种认贼作父的习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就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当麦克阿瑟率美国占领军开进日本时,日本人也不会“欢迎美军,全城沸腾”吧!更何况,美军之占领日本,还并非是要占领日本国土和奴役日本人民。

例四,田中还以《朝日新闻》在日军进城之后的第四天,即1937年12月17日刊登的“日军保护下的难民群”和“忙于农活的郊区农民”等照片来证实南京大屠杀的不存在。其实,这都是日军惯用的骗子伎俩。人们不会忘记:1931年9月18日,日军为制造侵略东北的借口,自己炸毁铁路后,却抓来几个无辜的中国人,迫其穿上中国军装然后枪杀,将被杀者的尸体拍照下来,以作为中国驻军破坏铁路的证据。日军为掩盖自己杀人劫城的真相,逼迫难民和郊区农民,拍摄假和平的照片,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种照片怎么能够令人信服呢?

例五,田中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竟在难民区20万人口上大作文章。他说:“当时市民据说是20万,都早已集中到‘安全区’”。(15)这20万人并非是日军屠城前的人口,而是日军进行大屠杀以后的幸存者。据南京市档案馆档案《南京市人口资料》记载:1937年6月南京居民有101万多。(16)日本侵略军逼近时,有半数人疏散逃难,近半数人留在南京市郊。加上几万国民党军队未及撤出以及从前方流入南京的人,到日军进城之前,南京足有50余万人。从日军进城前后的南京人口数字的变化,这岂不又为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例六,田中在该书后记中说,他书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南京大屠杀的指挥者松井石根的《阵中日志》。只要是神经正常的人都会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再蠢的罪犯也不会把自己的罪行如实地记录下来而留下罪证给后人。像松井石根这样罪大恶极的战犯,在他自己的《日志》中,能不为自己的罪责开脱吗?以罪犯的《日志》来证明罪犯无罪岂不是荒唐可笑!

例七,田中本人就是为侵略战争歌功颂德、美化日本侵略军和随意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人。他为否认日军没有在南京实行过大屠杀,竟不顾历史事实说日本战史上没有过大屠杀。那么,不妨让我们翻开历史便一目了然: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屠城,仅留下36人以为掩埋尸体之用;1928年5月,日军侵入济南,在济南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余人;1930年10月,日军在台湾省台中县屠杀雾社起义的高山族人民,并施放毒气;1932年9月,日军在抚顺平顶山屠杀男女老幼3000余人。对于这痛心的一幕一幕,田中又该做如何解释呢?事实上,对日本侵略军来说,这类令人发指的屠杀事例,数不胜数。田中不仅对战前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的历史颠倒黑白,而且对战后日本篡改侵略史的事实也加以否认。他对1982年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这一铁证如山的事实却说:“本来是发端于舆论界捕风捉影式的误报——说文部省的审定官员把‘侵略’一词改成了‘进入’,可是中、韩两国却即刻积极配合,提出抗议,导致发展成国际事件。”(17)不仅日本,连我们中国人都已看到过日本文部省篡改前后的日本教科书,这白纸黑字写的事实,田中都能随口加以否认,那么,还有什么历史事实他不能否认的呢?

由于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的言行和田中之类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书籍的自由出版发行,把不少日本人对于过去侵略战争的认识导入歧途,尤其是对日本下一代的影响更为恶劣,同时也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华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教科书事件发生时,东京《读卖新闻》就文部省改“侵略中国大陆”为“进出中国大陆”问题,进行了一次全国性民意调查,其中竟有22.2%的人认为改动是“当然”的;而认为改动“有问题”的不到半数,只占46.9%。(18)1985年8月9日,日本右翼团体“新生日本协议会”和“日本爱国党”分别开出宣传车,到中国大使馆门前,通过高音喇叭大叫大嚷,并狂呼反华口号。在这以前,一些鼓吹参拜靖国神社的右翼团体也曾多次出动宣传车到中国使馆门前叫嚷,而日本警察对此则置若罔闻。1994年8月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报道:现在日本有70%的高中生认为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现在的日本人每谈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几乎无不谈及在广岛、长崎爆炸了原子弹,日本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害,每年的8月6日和9日都要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然而却很少有人谈及日本所以招致原子弹的攻击,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华及对外侵略战争所致。上述所有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是同某些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和田中之类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有密切关系。

今后,在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篡改侵略历史的行为可能还会出现。作为中国人,尤其是中日关系研究者们,必须随时加以警惕,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否认侵华战争、篡改侵略历史。

*就在本文行将付梓之时,1994年8月12日日本环境厅长官樱井新又站出来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使“亚洲普及了教育”等等。紧接着8月15日日本内阁有7名阁僚不顾首相建议,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可见,日本当权者否认侵略战争的行为的持续性和非偶然性了。

注释:

①②《人民日报》1994年5月5日、6日。

③⑥《解放军报》1982年8月15日,1982年8月2日。

④《人民日报》1982年8月2日。

⑤⑦(18)谭汝谦编:《反日改史怒吼集》香港明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页、第45页、第44页。

⑧⑨同③1982年8月17日。

⑩张任编:《国内外大事记》(85),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293-294页。

(11)中国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中国外交概览》(1989),世界知识出版1985年版第44页。

(12)(17)田中正明:《“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247页、第80页。

(13)(14)(15)同(12)第248页、第12页、第40页。

(16)同(12)《译者的话》第14页。

标签:;  ;  ;  ;  ;  

论日本当权者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否认--兼对“南京大屠杀”小说的反驳_中日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