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经济一体化_科技论文

论科技经济一体化_科技论文

论科技经济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科技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科技经济一体化指的是科技与经济内在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

科技经济一体化在不同层次有不同内容。

1.宏观层次。在宏观层次,科技经济一体化指的是一种发展战略。所谓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科技经济一体化既然是一种发展战略,必然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多方面性以及层次性。从长远性来说,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长期的指导思想,又是长期追求的一种目标。从全局性来说,科技经济一体化要求把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整体到相应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考虑。从多方面性来说,为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必须从规划、计划;体制、机制、政策;管理、运筹、策划;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保证与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且内在的结合。从层次性来说,科技经济一体化指的是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去贯彻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科技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或手段予以实现或贯彻。

2.中观层次。中观层次指的是地区及行业。

如上所述,科技经济一体化在宏观层次指的是一种发展战略。在中观层次,科技经济一体化则是这种发展战略在地区及行业的贯彻、落实、具体实施。由于地区及行业情况有所不同,科技经济一体化在地区及行业的贯彻、落实、具体实施也就有所侧重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对地区来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以看成科技经济一体化社会的雏型;而对于行业来说,特别重要的是组织本行业重大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因为,这些重大共性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将大幅度提高本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微观层次。在微观层次,科技经济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运行方式。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或基本单元。因此,在微观层次,科技经济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运行方式之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技经济一体化要求从组织机构、决策管理、产品开发、经营方式……等方面把科技与经济内在且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等等。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典型行为。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开发(包括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与市场开发在企业中动态地有机结合起来。

二 科技经济一体化之特征

科技经济一体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追求的一种目标,它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在什么情况下才算达到了科技经济一体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限。但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来说,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应有一些主要特征。

1.有足够数量、形态各异的科技经济共同体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纷纷建立起“工业研究实验室”(简称“工业实验室”)。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于1876年建立的。爱迪生打破了过去科学家“手工业式”的研究方式,组织了一批专门人才致力于发明研究,并且,很快地把发明研究的成果投入生产,从而使它的实验室成为“发明工厂”。以后,欧美各大公司(通用电气、杜邦、贝尔、西门子等)仿效爱迪生的做法,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业实验室”,①并逐渐形成技术开发机构集中在企业之中,科技与经济紧密联系的传统。

当然,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对于科技经济一体化来说,“工业实验室”这一种形态已远远不够了,需要建立足够数量、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科技经济联合体或科技经济共同体以构成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基础。例如,高科技企业、工程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中试基地、工厂实验室或研究所、高科技工业园、科技工业带、科技工业城……等等。在这些科技经济联合体或科技经济共同体之中,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在这些科技经济联合体或科技经济共同体之中,科技人员不仅在地位上占据主导,而且,在数量上比例也较大(20-80%不等)。其形态,与传统工业将完全不同。

2.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占绝对地位

按索洛②等人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国民经济的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资金、劳力及技术进步。目前,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贡献已达50-70%,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在80%以上。不过,目前有关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技术进步是一种广义性的定义,即泛指除资金、劳力之外的各种因素之总和。应该说,用它来定量说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程度不够准确。目前,不少人正在研究如何把狭义的技术进步从广义的技术进步中分离出来。如果能计算出狭义的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这种贡献能达到70%以上,那么,把它作为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特征量就更为准确了!

3.智力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产业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三大类。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消失;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利税)中的地位应相对下降,成为次要者;智力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占主导地位(例如50%以上)。

4.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快速调整

科技经济一体化,意味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紧密结合。它的后果,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产业及产品不断兴起,旧的产业及产品日益衰败。例如,由于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目前的第三产业将分化为三种产业:一般服务业(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第四产业)及知识产业(注:知识产业包括咨询产业、软件产业、人才产业、研究产业和知识传播产业等。)(第五产业)。

5.知识市场及知识产业蓬勃发展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生产主要依赖日常的直接经验,因此,经济性的技术或技能、技巧很有市场。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经验性的技术或技能的市场日益缩小,科学性的技术日益吃香。进入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创造活动将空前活跃,人们对理论的兴趣及需求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更深层次或内核部分成为用户的普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市场在一定意义上转化为知识市场,知识产业、知识经济因此而蓬勃兴起。

以上所述五个特征都不难量化,进一步可以以这些特征量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检查或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深度的标准。

三 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进化或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绘。从社会制度(以生产关系为主要标志)来说,进化或发展的顺序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来说,社会的进化或发展顺序是: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按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说,社会进化或发展的顺序则是:科技经济彼此无关→科技经济弱相关→科技经济强相关→科技经济一体化。

为什么科技经济一体化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呢?这需要我们作一下历史考察。

1.自然哲学形态的科学与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科学与经济的早期分离。

我们知道,古代的科学产生于公元前6-8世纪。但是这种古代科学,除少数学科之外,几乎都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不能对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依赖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经验性的技术、技能、技巧等)来进行。另一方面,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因此,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没有迫切要求。所以说,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公元16世纪)以前,科学与经济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

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与市场经济的形成推动了科技与经济走向结合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以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为标志)以来,各门自然科学纷纷从自然哲学形态下分化出来而成为实证科学。这种实证性的自然科学,从实验事实出发,抽象出基本原理,以此为基础通过数学或逻辑推理,建构起理论体系并导出一系列具体结论;这些结论经实践检验若与事实相符,理论体系即算确立,若与事实不符则需修改理论基础,直至所有具体结论全部与事实相符为止。经过上述包含纠错机制程序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具有可重复性、可检验性及可预见性,因而,能对生产活动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至18世纪,发生了以蒸汽动力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及产业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内容),并导致机器大生产方式的出现。正是这种机器大生产,“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第一次使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③,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

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说,14-15世纪,工场手工业在西欧普遍发展起来,成为历史上资本主义的起点。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成长,为维护和发展其经济利益并从政治上取代封建政治,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并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1572-1609年尼德兰革命、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胜利。随着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所取代。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这就要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这一切,只有求助于科学技术。

总之,到18-19世纪,从科学技术来说,它已成为了生产力,有能力为经济服务;从社会经济来说,由于市场机制的运作,迫切需要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个有能力、一个有需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促使了科技与经济走向结合。19世纪70年代,“工业实验室”的出现,是这种结合的典型事例。

3.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与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形成呼唤科技经济一体化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深刻而广泛的发展,形成了精深博大的网络体系。“在当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力系统融为一体,它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生产力系统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每一要素,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之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源泉,具有开辟道路、决定水平及确定方向的作用,从而,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科技革命,以整体相关的技术群落的形式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掀起了社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从而为建立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这种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不同国家市场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经济通过世界市场有机地联结、有序地运行形成的一种全球化经济。这种全球化经济使每一企业都直接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更使这种竞白热化,从而强烈地加深了企业对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之渴求。

总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与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形成把科技与经济的一般结合向科技与经济内在、深度的结合推进。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反映着这样一种历史进程。

四 关于科技经济一体化与科技成果转化之关系

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有约20%的成果转化成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为什么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原因何在?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需澄清对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经济一体化关系之认识。

有人指出⑤: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国际性的命题,只不过国外不用“成果转化”的提法,而用“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按照这种说法,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经济一体化是一回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认为,科技经济一体化与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之性质:科技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指导战略(宏观意义)、一种组织形式(微观)、一种运行模式(微观),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科技—经济活动(作为动词)及其结果(作为名词)。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因”,科技成果转化是“果”。因此,只有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才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太低。

我们知道,过去,我国照搬苏联发展模式,科技与经济处于长期脱节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中央已注意到科技与经济脱节这一严重问题,并决定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10多年针对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五万余家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技术市场成交金额成倍增长,就是例证。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还是较低,它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

(1)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较为薄弱。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科技人员大多(60%以上)分布在企业之中,企业内部有强大的研究设备、优秀的且数量众多的科技人员、较为充分的经费支持、设有研究开发机构。因此,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从实验研究室到生产车间)或从外部引进已经成熟的生产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创新。科技成果的上述转化途径较为顺畅。

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反,我国原有的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企业外部,因此,1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倡的“科技面向经济”、“科技长入经济”主要指的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的科技力量与企业或经济之结合。由于科研单位(包括高校)与企业双方在利益、观念、思维定势、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科技成果之转化与科技长入经济过程困难重重、纠纷不断。所以说,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微观基础较为薄弱。

我们认为,我国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应是加强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微观基础的建设,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从外部结合向内部结合深化。

(2)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客观环境尚不理想。

在微观层次,科技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一种运行方式。既然是一种运行方式,它就要求一定的宏观环境。例如,对于微观系统来说,科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我们知道,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是一种充满风险的活动,只有在一种规范的、宽松的宏观环境中进行,才比较容易成功。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健全,人才市场尚不规范等等。总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环境尚不理想。

(3)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指挥系统有待协调。

在宏观层次,科技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发展战略。这种战略,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相互配合予以实施。另一方面,科技经济一体化与一般经济活动不同,它既关系到局部、近期利益,又关系到全局、长远利益,涉及方方面面且风险性很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规划、计划、组织、管理、指挥、运筹、协调……之作用,方能使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得以具体落实、贯彻执行。由于我国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长期分二个系统分别管理,在领导、指挥层就存在脱节及二张皮的问题。

总之,如果在科技经济一体化微观基础的建设、宏观环境的改善、指挥系统的协调……等方面多下功夫,取得进展,那么,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就将克服或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率定将大幅提高。

标签:;  ;  ;  ;  ;  

论科技经济一体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