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基处理及其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论文_杨姜成

公路软基处理及其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论文_杨姜成

龙游县公路管理局 浙江衢州 324400

摘要:所谓软土路基是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的软弱土层,主要为饱和软粘土,在天然地层剖面上,它往往与泥炭或粉砂交错沉积。这使得软土路基具有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等特点。一般,公路工程建设可能会涉及到软土路基,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较低不符合施工要求,需要采用适合的有效的施工技术加以处理,提高地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软基处理,填筑施工

1 公路软基处理方式

1.1 水泥搅拌桩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水泥、水配制成浆液等作为固化剂,利用搅拌机将固化剂喷入软土路基当中,并且有效搅拌,促使软土与固化剂有效融合,此时两者能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使软土凝结成一定强度的泥浆桩体,提高地基的稳固性。由此可以确定水泥搅拌桩具有有效减少总沉降量、抗竖向变形能力强、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等优点。当然,要想使此种处理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应当注意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也就是清理场地→施工放样→钻机定位→钻进到设计深度→翻转喷浆搅拌提升→重复喷射钻进搅拌→重复搅拌提升→重复喷射钻进搅拌→重复搅拌提升至桩顶→成桩完毕,钻机移位。另外,还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如在钻机选择上,应当尽量选择动力大、操作灵活、能按不同速度匀速地钻进等特点的钻机;在喷浆设备选择上,应当保证其能够定量发送浆体材料。

1.2素混凝土桩

素混凝土桩也能够有效处理软土路基,这是因为它是通过桩体与桩间土、褥垫层共同作用,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面积置换率来改变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由此可以确定此种处理方法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稳定性好、成桩速度快等优势。当然,要想使其能够在软土路基处理之中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地基的稳固性,需要注意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和机械设备选择。其中,规划设计施工流程应当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施工条件来制定,即设备、人员进场→测放桩位→试桩施工→桩基顺序施工→清槽至桩顶标高→凿桩头→检测→褥垫层施工→退场。在机械设备选择上,因素混凝土桩施工主要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机、长螺旋钻机,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施工要求及施工方案,明确机械作业强度,进而选择适合型号的机械设备。

1.3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通常不作为基础支承桩,而是挤密土层,将地下水排出,以此来增加土壤固结和土层挤密效果,提高土壤的承受能力。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确定的是软土路基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大等特点,利用袋装砂井来处理软土路基是非常适合的,可以同上部荷载的作用,产生附加应力,让土颗粒之间的孔隙水通过插入软土层的砂井排出地层,从而达到密实土颗粒的目的,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和抗剪能力。当然,这一目的实现,前提是做好袋装砂井施工,也就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尤其是软土路基实际情况,结合袋装砂井施工要求与条件,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即:整平地面→铺设下垫砂层→测量放样→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另外,还要在袋装砂井机选择上下功夫,保证机械设备适用于软土路基处理之中。

1.4抛石挤淤

抛石挤淤就是通过抛石挤动并置换淤泥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用石头来代替淤泥,是一种置换的方法。抛石挤淤不同于其他置换方法的是它是一种纯粹的置换,尽可能的将淤泥全部用石料来替换,以此来彻底改变地基土的性质,提高地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淤泥处于流塑状态,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无限度的向外侧流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如果是全部的置换淤泥或者形成一定厚度的填石层,将产生正向的压力,稳固地基

2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2.1 判断土样是否符合要求

在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之前,应先进行路段的试验,明确公路路基土质的含水量、厚度以及压实度等是否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在工程师进行审批,确保其合格之后方可开展施工。路基填筑可使用挖掘机来辅助装载机进行取土,然后运到施工现场,通过碾压等方式提高其密度。在路基填筑的过程中,对于路基的两侧来说,应超出原有设计方案50cm的宽度,使路基宽度能够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在最后的路基填筑中,其标高必须与实际设计方案中的要求相吻合,这样才能够保障其施工质量。另外,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对路基填土实施碾压,以确保其密实程度符合施工标准。

2.2 控制压实度

对于超载路基顶面而言,应让其形成3%左右的横坡,以确保排水的通畅。并且,在超载顶压时,应将超压标高维持在20cm左右,否则就会对公路路基的密实度产生影响。另外,所应用的材料应与预压材料相一致,以确保材料可以符合相关的要求,这样在实际施工中才能够使路基填筑的施工质量获得保障。

2.3 监控施工过程

在公路软基中进行路基填筑,务必要运用科学的监测手段监控整个施工的过程,对软基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路基填筑施工的管理,以使地基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保障。在进行路基填筑之前,应先对监测点进行有效布置。对于普通断面间隔150m设置一个,在重要位置应进行加密,以确保监测的有效性。并且,应设置断面位置的沉降板,将其设置于两侧的路肩位置,在此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的观测,从而使监控对于施工现场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通过这种监控的方式,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现场的秩序,让施工现场的作业能够实现透明化,并有利于发现施工现场的问题,避免因不必要的问题,对路基填筑施工造成阻碍,使该项工程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步骤下进行。

2.4 施工要点

在进行路基表层的填筑之前,应先对路基中线、孔隙率的各种指标实施验收。同时,对边线与控制桩予以保持。在完成验收后,应针对路基填筑的厚度确定控制桩的标高,而后依据中线的方向进行挂线路基填筑,在填筑的过程中,应借助于挂线的标高进行填筑厚度的控制。并且,可选择出一个施工段,利用推土机来实施粗平,随后在最优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以有效避免水分的流失。在碾压的过程中,其方向应与摊铺的方向相反,最终得出试验的参数。在完成碾压后,应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对路基填筑的补平,从而使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获得有效保障。

2.5 过渡段技术

过渡段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其一,若过渡段是软质岩,其与路基可依照一定坡度比例来进行台阶的开挖,并应注重台阶挖掘的宽度,对于开挖的位置应依照相关施工标准来进行路基填筑。其二,若过渡段是硬质岩,两者之间的界面就不应少于1m。首先,对于路基的处理,应满足相应的施工要求,而后才可实施路基填筑。其次,在进行填筑之初,应恢复边线与中线,开挖台阶的过程中,应遵循“低向高”的开挖原则,一边开始挖掘,一边进行填筑,以确保路基填筑的合理有效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首先应判断土样是否符合相关的施工要求,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其次应对压实度进行控制,并有效进行材料的选择。最后应重视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监控,实现对监控点的有效布设,以使路基填筑施工现场获得有效管理,从而使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获得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勇强,周建海. 抛石挤淤技术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2017(26):59-60.

论文作者:杨姜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公路软基处理及其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论文_杨姜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