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本世纪5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在航天、核能、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大批重要成果,但高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比较缓慢。80年代后,国家提出了“面向、依靠”的科技工作方针,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了一批高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揭开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进入90年代,我国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高科技、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同时,各地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各类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迅速成长阶段,目前已呈现以下好的态势:(1 )一批具有知识产权、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市场所占份额逐步扩大。 (2)一批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迅速成长、壮大。例如:目前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70多家,过10亿元的企业已有100多家。(3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工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87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943.6亿元,在前几年工业生产总值每年翻番的基础上,1999年仍保持37%的年递增速度。(4)通过实施“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以及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在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我国已在不同高新技术领域及其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为今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总的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且分散,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较大,国内高技术产品市场大部分由国外产品所垄断。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充分。目前,从大环境上讲,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市场发育程度尚处在较低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定受其制约。同时,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和科技体制的建立尚未完成,风险投资事业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创新创业环境还很不完善等也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全球化和加入WTO,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为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全球化和加入WTO,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将重新调整在全球高技术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关税的降低和国内市场的大幅度开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必受到冲击。与纺织、轻工等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全球市场份额的争夺将十分惨烈。产品和技术周期的大幅度缩短,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的增加,使得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要摆脱处于产品和技术替代末端的状况十分困难。不能有效抵御国外产品冲击的某些产业,将成为跨国公司高技术产品的组装基地和销售市场。
2.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加入WTO 之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全面实施,可能会使那些长期以仿制为主的产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在外商投资和设备进口方面不再附加技术转移和国产化等要求,原有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可能会失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供应要么需要按照商业条件从国外获得,花高价买进,要么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而这两者都会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3.高技术人才流失将会进一步加剧。科技发展全球化使得人才争夺也全球化了。发达国家纷纷放宽对高素质人才的移民、定居的限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优厚待遇,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科技人才。跨国公司也纷纷在当地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延揽高技术人才。我国一直处于人才竞争的劣势,科技人才的流失有日渐加剧的趋势。
4.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政府角色需做调整。WTO 主要是约束政府行为的。中国各级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角色将面临调整。具有政府行政干预色彩或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必须摒弃。一些不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法律法规要逐步调整。依法行政,将受到跨国高技术公司和WTO组织各成员国的更多的关注。
二、我国未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选择
当前,我国将要进入“十五”时期,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紧密围绕这一重要任务。根据经济、科技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带来的深刻变化,需要制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选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实施技术跨越战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应该“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要从目前较低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出发,实现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在所有产业领域均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和发展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技术跨越发展。这一战略思想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环境下尤为重要。我国很多重要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有10年以上的技术差距。其中有些产业在现在技术基础上追赶、超越发达国家十分困难,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是如此。技术跨越发展可以在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直接应用、开发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进而形成优势产业,达到在较短时期内迅速逼近甚至超过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目的。
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是具有一定科技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局部技术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明显增强,高技术及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充分把握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规律,认真分析现有的优势,特别是我们所具有的后发优势,从较高的起点开始,不重复某些产业发展的过程,完全有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快地进入某些新产业领域,在技术水平、组织形式等方面实现跨越。
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有效的财力、物力、人力和其它资源集中起来。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开放观念,及时把握全球的高技术最新进展,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二次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有限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力量,选择符合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高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重点突破,从而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如: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清洁煤技术;电动汽车;高速轨道交通。
2.大力扶持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型小企业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条件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科技型小企业面对国内市场多方面的变化的需求有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外国跨国公司在此方面无法比拟;众多的小企业将越来越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力量;另一方面,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科技型小企业,是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摇篮。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机遇和市场机遇往往无法预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我国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前,我国由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7万多家, 年销售额近1000亿美元,每年以近50%的速度增长。政府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把扶持科技型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促进这些小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大浪淘沙,滚动发展,逐步筛选出更多的象联想、方正、阿尔派那样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国家尊重和保护民营科技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享受国家政策、承担国家计划等方面实行公平待遇。
继续支持各地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企业孵化器。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鼓励和扶持大学科技人员创办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高技术小企业,或分流进入其他高技术企业。美国Stanford Uni.和MIT的教授和学生们,每年都创办许多高技术小企业,我们也要创造相应环境,充分发掘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潜力。
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可以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局部优化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扶持政策,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同时,区域的聚集效应将有利于信息交流和包括智力人群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发挥群体优势,从而更有力地与跨国公司竞争。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和发展力度,创造更有利于高技术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智力密集的重点园区的支持力度,力争使其尽快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鼓励一部分高新区成为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将取消国家高新区的资格,督促高新区不断深化自身的改革,强化服务和环境建设。
3.加快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中国加入WTO后,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生存,除体制和机制外,技术创新是关键。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在传统产业改造中,针对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和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在普及重大共性技术中,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包括制定鼓励性和限制性政策,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力度,以及利用政府引导的中介机构进行示范、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等。当前,特别要大力开发、普及先进制造技术,推广住宅规划、设计及新材料应用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国家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使高技术产业发展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加速我国工业化、产业高技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是在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方面有所作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技术和制度双创新”、“一厂一角”、“大企业内孵化器”等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经验和模式,使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为高技术大企业,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作出新贡献。
4.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造就一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技术企业群体。
在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有全球化意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战略必须面向全球。国内与国外市场将没有边界,高新技术企业如满足于过去的国内市场份额,独守一隅,将无法生存,也不是发展壮大之道。因此,企业要积极地走出去,向国际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走出去,靠实力。必须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目标。要将研究开发与技术引进有机结合,在高起点上强化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国产高技术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带动出口增长和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现阶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国际分工的较低层次。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除了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实施跨越之外,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要依靠利用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优势,占有全球市场。盲目贪大图快,反而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目前负债累累的韩国三星电子在发展存储器方面的深刻教训说明了这一点。
政府鼓励高技术企业通过合作参与竞争。有条件的可以与跨国公司建立合作联盟,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创新;或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合作,或在国外高技术人才集中的地区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不断加强研究开发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企业要学会利用各种国际科技资源,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在海外进行R&D投资,如海尔、联想、华为、四通、 康佳和新科等都在国外设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并取得了成功。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拆卸人员进出的门槛;搭建建设性的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要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支持高技术大公司跨国经营的措施,造就一批能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够带领我国高技术产业走向世界、占领全球市场的企业。
5.实施面向全球的高技术产业人才战略。
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跨世纪的优秀青年人才。当代高技术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猛增,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成为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雄厚的教育基础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延揽和争夺的对象。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仅从1988年至1996年,中国在美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者已达17,000人,为除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之首。 更值得注意的是,IBM、微软、英特尔、宝洁、 朗讯等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目前,已有28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32家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行业),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国内的优秀人才,在我们的家门口筑起了争夺人才的桥头堡。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可用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产品,控制有关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但唯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保护人才的根本途径就是下定决心,积极参与争取人才的国际竞争,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努力使少数尖子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国际接轨。只有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开放性的思维,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才能富有成效,才有可能打赢这场事关民族振兴的人才争夺战。
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政府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倡导敢于冒险、允许失败的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促使一大批具有全球市场竞争意识的企业家成长起来。特别要把为海外留学人才回来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
高技术企业也要放眼全球,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快速收集、处理、保存大量人才信息的能力。要在人才培训、分配与奖励制度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6.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在高技术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十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使得一大批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及中科院技术创新类院所具备了面向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大量的高技术成果储备和高技术产业化的基础。目前,这些科研机构正在实施企业化转制,包括转变为科技型企业,进入高技术企业,或以科研院所为核心,以多种形式联合现有企业,组成新的高技术企业集团。
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后,通过转换运行机制,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采用全新的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把自己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出来,调动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确立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把产业化做大。我们相信,由此将诞生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叱咤风云的大型高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基地。
7.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为高技术产业的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一个高效率的政府,依赖一个良好的政策体系。我们要进一步吸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贸易、政府采购、改革等制度和政策,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
国家已经出台并将继续制定各项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知识与技术参与分配的政策,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已经出台的政策包括: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政府采购政策;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软件开发企业的软件产品按6 %征收增值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全额退税;对国内没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提供税收优惠等。国家还将研究WTO 诸协议中对发展中国家和个别产业规定的有关优惠条款,为我国高技术产业争取更多的发展余地和发展空间。
三、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多元化开辟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渠道
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要有高投入。高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特性,决定了政府在高技术产业投入方面不可能参与太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依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渠道,依赖企业自身在投入方面的努力。
1.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步伐。
风险资本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实施成果产业化的创业阶段,风险高,成功率低,通常的融资渠道不可能提供这种创业资本,必须依靠风险资本。据统计,90年代美国的风险投资每年只有50亿美元,但到了1999年上升到500亿美元。 而今年第一季度达到226.8亿美元,增长极为迅速。
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投入渠道上主要还是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注入,这在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从国际经验看,最终还是要依靠各种政策刺激民间资本加入风险投资。目前,风险投资企业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政府出资引导其它的投资为主体的企业,一是通过引进外资或进行合资。有一批券商也准备进入这个领域。
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风险投资的意见,一些法律法规也要根据风险投资规律的要求修改。在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方面,国家将在适当时候推出创业板或二板股票交易市场。同时,继续实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上市的政策,不受指标和规模的限制,适当放宽上市条件。
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需要金融界与科技界联手合作,需要职业金融家的积极介入。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科技人员的创业素养,培养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管理人才、评估人才、咨询人才,积极为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创造条件。
2.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
商业银行的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资金渠道。1999年,美国对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实际投资达到5100亿美元,比1995年的2340亿美元增加了1 倍多。 1998 年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投资达到4482亿美元,占美国公司全部研究开发投资的近三分之一。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我国银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火炬计划的实施效果就是证明。今后,银行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仍然十分重要。
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作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十分关键。长期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贷款担保机制。国家应当制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办法。另外,进一步通过国家贴息支持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
3.充分发挥政府创新基金的作用,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
政府设立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这是OECD许多国家采用的办法。从我国国情来看,各级财政有义务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1998年中央财政拿出10亿拨款、20亿元银行贷款,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国家把创新基金作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项长期政策。拨款用途分3个部分:贴息;无偿拨款; 有偿使用但无息返还。许多省、市、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情况,也建立了相应基金。充分用好这些基金,做到雪中送炭,必将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
根本上讲,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在研究开发投入方面的积极性是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从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来看,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增加值的比例为:航天航空工业36.2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30.49%,医药制造业为21.57 %,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为18.65%。相比之下,1996 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有27.9亿元,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4.8%。其中,航天航空工业为13.3%,医药制造业为3.8%, 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为3.6%,电子与通信制造业为0.7%。可见,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强度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国际上,在IT产业领域,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都在10%以上,我国企业差距很大。
国家去年已经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达不到这个要求,企业很难有竞争力。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一系列税收优惠等政策,就是要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企业只有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持续创新方面,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生存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