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厂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如果有电气元件发生故障,就会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自动化措施的成套硬件设备,实现对电厂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在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果电厂电力系统中有元件出现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值班人员发出警报,或直接发出断路命令,以便对故障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电气元件故障影响电厂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电厂作为发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对电力系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实现电厂安全高效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发展继电保护技术。当前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还具有不稳定和不成熟的缺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分析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电厂实现安全生产,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求
1.1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应用原理是在电厂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其电压、电流、功率以及频率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产生其他物理变化。例如,在变压器油箱发生故障后,会产生大量的瓦斯,使油的流动速度加快,油压强度会随之增加。一般情况下,继电装置包括测量部分、逻辑部分以及执行部分。
1.2电厂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1.2.1选择性要求
在电厂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保护装置需要有选择性的将出现故障的位置切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将距故障位置最近的短路器切断,确保电力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可以正常运行,有效的对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控制。
1.2.2灵敏性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与异常做出灵敏的反应。无论故障出现在哪个位置,以及故障是什么性质,继电保护装置都能够在出现故障后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果故障发生位置在保护区域外,不会产生错误动作。
1.2.3速动性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妥善的处理,以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1.2.4可靠性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随时处于准备工作的状态,如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则继电保护装置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需要在安装调试以及整定计算工作中避免存在问题,并且保证相关元器件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2.1在电网距离保护中的应用
电网距离保护就是反映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间的距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动作时限。能够对保护安装处与故障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有效的测量,就可以确定两点间的阻抗大小,因此,电网距离保护也叫做阻抗保护。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在保护安装位置测量的电路阻抗通常是负荷阻抗,然而,在线路出现故障时,由于电压与电流的测量值会发生变化,会造成短路阻抗降低,在电力系统中出现短路后,电路阻抗的测量值也会发生变化,原本的负荷阻抗会转变为短路阻抗。如果这个阻抗值超出系统预定范围,继电保护装置会关闭出现故障的元件。
2.2在变压器保护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如果变压器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就会出现过负荷、过电流、以及温度升高等方面的情况,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大部分使用的是大容量变压器,这种变压器在额定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大的磁通密度,工作中的磁通密度与电压频率呈正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电压低频率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变压器出现过励磁故障。在变压器保护中应用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在出现以上故障后第一时间通过断路器将出现故障的变压器切除,同时对维护人员发出信号。维护人员在收到信号后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对故障变压器进行处理,消除故障。在目前的变压器保护中,继电保护的应用主要分为纵差动保护、相互短路的后备保护以及瓦斯保护等形式。
2.3在输电线路保护中的应用
2.3.1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
在这种保护方式中,需要测量线路两端的电流大小以及相位原理。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流入继电线圈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对该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
2.3.2光纤纵联差动保护
在这种保护方式中,需要通过光纤通道传递测量信号,将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再使用光信号传输,在一段接收到该光信号后,在再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比较相位以及方向,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保护动作。
2.3.3高频保护
对于高电压或距离较长的输送电路,需要采取全线速动保护,将其作为主要的继电保护形式。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输电线路两侧的电气量做出及时的反应,有可以对电气量产生反应与传输的通道。在目前的220kV及以上的电网系统中,大部分采用高频保护技术作为主要的输电线路保护技术。高频保护需要合理的应用载波技术,将输电线路作为传输渠道,将线路两侧的工频电力量调制在40V~500kHz的高频电波上,沿输电线路相互传送。两侧在收到高频信号后,需要将其还原,判断该区域内是否存在故障。
3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厂深入的发展应用,对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促进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发展的研究方向。可以说继电保护智能化发展为当前电厂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当前的整体电力系统的管理中,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都较为普遍,各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都对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租用,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够做到对出现的疑难故障进行处理。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人工智能化,在提高继电保护功能应用的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高电厂的生产效益。
3.2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继电保护系统中的重要一方面,因此,网络化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继电保护技术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化能够帮助继电系统实现不同的保护功能,及时有效的将保护信息和数据进行共享。同时,将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继电保护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实现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对于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发展来说,网络保护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分站保护体系。一般的分站保护体系分为应用现有微机保护和组建新系统两种形式。分站保护系统是实现保护管理系统保护功能,保证网络保护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实现网络化的继电保护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电厂的继电保护功能,保障了电厂的安全运行。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继电保护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够让继电保护技术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跟随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保障电厂安全正常运行,提高发电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熊迪.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与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措施[J].电子制作,2015(10).
[2]成洪峰,陈朝君.浅谈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15).
[3]刘涛.浅谈电厂继电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9).
论文作者:池帅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电厂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阻抗论文; 继电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