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文勇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外科中 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残留与再出血症状,分析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继而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残留率及术中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相较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具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再出血率,避免血肿残留,减压效果良好,降低肺部、颅内感染率,避免应激性溃疡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67-02
高血压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范畴,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两种疾病常合并出现,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其发病率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尚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病理学研究分析,脑出血多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约有80%的几率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所致,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发病迅速,危害性高,很容易造成患者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不良后果,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1]。临床上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本次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急诊外科中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共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6.5±4.5)岁;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共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7.5±4.5)岁;其中包括脑室出血、丘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高血压病史均在5~20年之间,未见其他严重器官损伤及传染性疾病,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经CT定位,于距离患者血肿部位最近位置打开切口,转孔形成直径为3cm的骨窗,并将硬脑膜切开,至大脑皮质,随后将血肿吸出,并给予适当的止血操作,随后关颅,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措施,选择导管脑室外引流及监测导管(26020 EDM),并采用枪式电钻,将导管送入血肿中心,抽取血性液体,抽取量为8~10ml降低颅内压,用尿激酶(3~5万单位)与0.9%氯化钠溶液3ml充分混合后经导管注入血肿腔,夹毕导管3小时后再开放一日两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成功率、术中再出血率及血肿残留率,并发症影响因素包括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观察组患者血肿残留率及术中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n(%)]
组别n手术成功血肿残留再出血
观察组4040(100.0)2(5.0)1(2.5)
对照组4040(100.0)4(10)3(7.5)
χ20.6584.6558.997
P0.5580.0080.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n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403(7.5)1(2.5)1(2.5)5(12.5)
对照组405(12.5)2(5.0)4(10.0)11(27.5)
χ28.054
P0.00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的特殊类型,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百年来虽国内外已有众多医学机构进行研究,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临床研究调查显示,约有3/4以上的高血压脑出血存活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症状;在世界逐渐老龄化的趋势下,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占我国所有疾病死亡人数中的20%[3]。根据病理学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内细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破裂所致,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坏死,从而造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诱导脑出血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气候变化、情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再出血率,减少血肿残留,相较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优势明显,可有效达到减压效果,无需暴露脑组织,降低肺部、颅内感染率,避免应激性溃疡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忠,陈启富,廖广生,et al.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J]. 海南医学,2017, 28(19):3128-3130.
[2]袁华涛.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9):148-150.
[3]单伟.微创穿刺术及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97-98.
论文作者:庞文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