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YS
脑梗塞是指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后使得血管闭塞引发的脑部缺血或缺氧性疾病,故临床也将此病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的生活有较大干扰。临床发现很多脑梗塞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的恢复效果较差,术后存有明显的后遗症,若在临床治疗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有积极的预后效果,对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有积极影响[1]。本文就以我院选取的11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选取的对象为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抽选110例按照住院病床号的单双数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38~68岁,平均(50.38±5.88)岁;观察组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0~70岁,平均(53.22±5.9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实质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普通护理,主要负责监测患者的病情,嘱咐患者良好用药,解决患者的生活问题,安慰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采用的康复模式为(1)术后体位调整。脑梗塞患者存在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在患者休息静卧时尽量选择侧卧位,每1h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一次,防止皮肤压疮[2]。(2)肢体康复训练。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待各项体征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参与肢体功能训练,对患者行肢体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掌握好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从床上被动运动到患者主动运动、转移运动、关节活动、下床站、走、蹲等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半小时[3],每天总训练时间不超过2h。(3)生活练习。在患者掌握基本的肢体运动时,指导患者练习日常生活能力,自己穿衣、行大小便、吃饭、行走,与人交流等,练习过程中由陪同护士陪伴,鼓励安慰患者练习过程要慢,不要操之过急,避免情绪激动引发不良后果[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采用Barthel量表和NIHSS量表进行评估。由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评分,评分结果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描述,以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以t检验,P<0.05统计有差异。
2结果
2.1 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
治疗前后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较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Barthel指数评分较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有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 ±s)
组别 例数(n)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5 55.88±4.37 86.97±6.33 8.79±3.22 3.25±1.02 对照组 55 55.75±4.42 72.38±5.06 8.88±3.54 5.44±1.78 t - 0.1551 13.3519 0.1395 7.9167 P - 0.8770 0.0000 0.8893 0.0000 2.2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评价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情况 观察组 55 46 8 1 54(98.18) 对照组 55 42 5 8 47(85.45) X2 - - - - 5.9296 P - - - - 0.0149 3讨论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脑血管疾病,通俗来讲是指颅内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症状,最终致使脑组织坏死。患者发生此病后最明显的表现为肢体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障碍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死亡,其预后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发生此病会致使脑细胞严重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早期康复护理是对患者在术后尽早实施护理服务的一种新方案,它以患者为服务对象,术后提供全面性和科学性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功能。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科学性指导,慢慢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能够减轻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伤害,观察组的满意评价显著更高,说明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优势。
综合上述,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高,临床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学习。
参考文献:
[1]金小红, 任燕, 陈美华,等.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6, 42(2):237-238.
[2]同艳风, 李青.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17-19.
[3]孟晓旭, 朱浩猛.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 19(S2):444-447.
[4]袁莉, 胡国荣, 陈丽丽,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2):871-873.
[5]孟晓旭,朱浩猛.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3):444-447.
论文作者:申小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脑梗塞论文; 肢体论文; 指数论文; 模式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