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评估结果透视教育学学科发展
周启坤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摘 要: 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教育学学科结果分析表明:师范类院校实力一直占据着主导和领先地位;办学水平较高的院校,无论是第三轮的“211工程”与“985工程”高校抑或是第四轮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学学科水平显著高于“非211”与非“双一流”高校,且占据主导性优势;我国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整体水平趋于稳定,未出现大的位置变动;参评的部分大学教育学学科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尤以学科水平处在10%之后位置的高校最为明显。在各高校的教育学学科发展上,师范类高校可在巩固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非师范类高校需进一步明确学科方向。
关键词: 学科评估;教育学;学科发展;学科布局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水平评估[1]。它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形式开展的评估项目,于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已进行了4轮。学位中心有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估信息采集、核查流程与方法,已形成比较清晰的评估理念和原则,其学科数据库是中国目前最完备与精确的数据库。因此,其进行的学科评估工作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每轮中的各个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可基本反映高校某一级学科的变化与发展情况[2]。在当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不断被强调及“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有关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探讨成为近期教育研究的热点。而在“双一流” 建设进程中,曾出现一些高校教育学科遭遇裁撤或主动取消教育学科的令人热议的现象,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3]。
改革工艺,尽量减少选矿药剂的使用,减少选矿过程中的污染物的产生,特别是对有机药剂的使用进行筛选或替代使用。对尾矿废水中的有机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潜在的环境因素。
在已有的文献中,对中国教育学学科设置、发展、评估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数不多的文献中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理论层面对中国教育学学科设置、发展进行探讨[4-5];二是对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第二、三轮教育学学科评估结果或部分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较有针对性的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对策[6-7];三是基于教育部学位中心前三次教育学学科排名结果,并以国外知名大学的教育学院为参照来探究提升中国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水平的方向或路径[8-9]。因最新一轮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已出,且与之前的呈现方式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分析全国第三、四轮中的教育学学科评估结果,来了解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建设情况,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进而对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思考。
一、两轮学科评估概况
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一直秉持着高校自愿参加的原则,评价方式兼具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第三轮的学科评估于2012年公布,以分数的形式呈现结果,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分档”方式呈现,将处于前70%位置的学科划分成9档: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一)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概况
在第三轮的学科评估结果中,申请参评的高校有59所,反馈给各参评高校只有评估结果分数。以办学层次划分,“211工程”高校有24所(含“985工程”高校11所),非“211工程”高校35所;以学科范围划分,师范类高校24所、综合类高校21所、理工类高校10所、民族类高校3所、语言类高校1所,具体各高校的得分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第三轮(2012年)高校教育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
续表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站数据整理
从表1中的数据可发现,在分数排名前10的高校中,有7所是师范类高校,占据一半以上,同时包揽了前5名,由此说明教育学学科实力最强者和领先者在师范学校。将相同类型的高校归于一类,并根据高校各自的分数进行统计处理,由于民族类与语言类高校数量过少,故而不予考虑,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第三轮教育学学科评估不同类型高校得分
因为样本数量较少,且方差不齐,故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这三种类型学校间的总体分布差异非常显著(p=0.002<0.01)。其中,师范类高校分数分布显著高于综合类高校(p=0.002<0.05)和理工类高校(p=0.006<0.05),但综合类高校与理工类高校的分数分布间无显著差异(p=0.663>0.05)。将相同水平的高校归为一类,根据高校各自的分数进行统计处理,如表3所示。
表3 第三轮教育学学科评估不同水平高校得分
因样本数据不呈正态分布,且数量较少,故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211工程”高校分数显著高于非“211工程”高校(p=0.006<0.01)。另一研究者亦采用了分类、分水平的方式来分析第三轮的教育学学科评估数据,分析结果与本研究大致相同。
据统计,2016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就有135家[10],有学者整理分析了国内开设教育学学科的高校数量愈来愈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逼近普及化阶段,随着高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校所开设的教育学学科数量也随之猛增。(2)教育学学科数量猛增与部分高校拼命向“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方向建设有关。为顺应国际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潮流,21世纪初诸多高校均随大流创办了“教师教育学院”,无意识中促进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3)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教师教育更有利于教师学术性的发展,由此一些综合性大学组建了教育学院,促进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4)国家政策支持教育学科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且有条件的综合性高校可以尝试建设师范学院[11]。这为非师范类大学发展教育学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概况
第三,参评的部分大学教育学学科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尤以学科水平在10%以后位置的高校最为明显。横向比较来看,在第三轮教育学学科的评估结果中,位列第3的南京师范大学与第4的东北师范大学只相差1分,第5位的华中师范大学与之后并列第6的6所大学亦只有1分的差距。整体来看,处于75分位置的有6所大学并列,处于70分位置的有8所大学并列,处于65分位置的大学更多达14 所并列,紧随其后,处在64分位置的大学亦有10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B+、B、B-与C+、C、C-这六个档次,除了最后的C-档次为9所外,其他5个档次均是10所高校。由此说明,对于那些处于10%以后位置(B+)的高校而言,处于同一档次的高校的教育学学科实力差距细微,详细信息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可以从三个地方着手,分别是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对项目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进行提升等。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站数据整理
第四,教育学学科壁垒被打破,非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数量与整体水平均呈稳定增长趋势。就学科数量而言,在第三轮教育学学科评估中非师范类高校占比59.3%,说明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已逐渐往非师范类高校倾斜;在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教育学学科参评高校共计101所,根据已公布的位列前70%的69所高校档次分布情况,统计出非师范类高校中综合类高校与理工类高校的数量均分别与第三轮各自类型高校的评估数量相近。若加上剩下未公布的41所高校,可推断出:相比第三轮,第四轮参评的非师范类高校数量是呈递增趋势的。从两轮对比升降结果来看,已公布的6所理工类高校或进步或保持原状,未有水平下滑的高校。其中,尤以同济大学上升幅度最为明显,相对位置上升了11名。此外,16所综合性高校的学科水平虽有升有降,但学科实力上升的院校占大多数,16所中有11所呈上升状态,比例达68.7%,其中尤以温州大学进步最为明显,相对位置提升了21名。
通过以上的统计、检验,可知相较于非师范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学科优势很明显,学科力量远超过非师范类高校,而这一现象同时存在于参评的“211工程”高校与非“211工程”高校之间。
通过对表4中信息的整理,发现参评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水平显著高于非“双一流”,占据主导性优势。在前四个档次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布很密集,数量比例达80% ,其中前三个档次(前10%)全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第四个档次B+(10%~20%)10所中亦有6所。由此亦可发现,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学科评估结果与“双一流”的一流建设学科遴选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虽然并非所有一流建设学科的实力都是处于全国顶尖水平的一流学科,但就教育学学科而言,在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中的高校,它们的教育学学科在实际中亦是处于顶尖水平。将评估结果为A+(全国前2%)的学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进行对比,发现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既是一流建设学科,又是处于前2%的顶尖水平。
从学科范围来看,师范类院校数量最多,且实力仍然居主导和领先地位。在已公布的70%高校名单中,九个档次里均有师范类高校分布其中,且数量最多,从4年前的24所增加到现在的40所,是数量居于第二的综合性院校2倍。同时,A类中A+与A档次全是师范类高校,师范类高校比例达70% 。
二、两轮对比的结果分析
鉴于两轮评估结果的呈现方式差异较大,无法将各自的结果进行直接的对比,因此,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吴云峰与同济大学张端鸿两位学者在经过比较多种方法后探索出来的相对更科学的判断方法——“相对比较法”[12]。此法通过比较某高校与其他高校的排名位次(第三轮)、分档档位(第四轮)的相对位置来做出升降评判。具体操作有三个步骤:(1)将两轮都出现在学位中心评估结果表上的所有高校列出来。由于无法对那些参与了第四轮评估但未参与第三轮的高校进行比较,故不将它们列为比较对象。(2)算出符合上一条件的各高校的“超过高校数”和“被赶超高校数”。“超过高校数”指在第三轮中排名等于或高于本校但在第四轮中档次低于本校的高校数;“被赶超高校数”指在第三轮中排名等于或低于本校但在第四轮中档次高于本校的高校数。(3)计算“超过高校数”减去“被赶超高校数”的值,若值为正数则判断为进步,为负数则判断为退步,为0则判断为前后两轮持平,未发生变动。此外,鉴于那些前后两轮持平且第四轮中为A+档次的高校,因其在第四轮中已达最高级别,无上升空间,故以“A+”代替“持平”。经过整理,前后两轮均有教育学学科参与评估的高校共计47所,水平进步的有24所,水平持平的有13所,退步的有10所,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第三、四轮高校教育学学科水平对比情况
续表5
在制定税收节约战略的过程中,应考虑相应的税收和非税收因素,全面分析和评价税法所允许的各种避税方法的利弊。
在阐释场中,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同样存在三级交互关系(见图2)。译者统觉译文读者,从而判断自己所表达的语义是否可以被译文读者所理解,此为一级交互。在统觉译文读者时,译者不仅会感知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而且会再次通过统觉作者感知原文读者的阅读感受,从而判断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感受是否类似,此为二级交互。上述两级交互共现为一个阐释场内的译者自我,在上两级统觉中,译者自身在场,会对他正在统摄译文读者和作者这件事进行统摄,反观阐释场内的自我以及前两级交互关系,此为三级交互。三级交互的实质是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完美交融。
第二,中国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整体水平趋于稳定,未出现大的位置变动。从整体升降分布情况来看,对比两轮学科评估结果,发现绝大部分高校学科水平相对位置变动不大,较为稳定。从表5可看出,有24所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水平有所提高,但上升幅度较小,大都在1、2个位次间上下浮动。只有极个别的高校上升幅度较大;有13所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水平位置保持不变,处于非常稳定的位置;而无论学科水平的成绩分布还是档次分布均处于20%后位置的10所高校的教育学学科水平相比上一轮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不大,只下降了5个位次左右。从学科水平成绩、档次排序来看,在第三轮中实力排在前11位的高校,除了厦门大学实力下降,跌落到B+档次,其他10所高校在第四轮的档次排序中未发生变化,均在前10%之列。尤其明显的是教育学学科水平位列前五的高校,长期以来一直盘踞于五强之列。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中M文件编制程序进行通流计算。其次,并M文件编制一维特性计算程序给出该涡轮特性线。
第一,在教育学学科水平上,师范大学长期以来处于领跑者的地位。一方面,从第一轮学科评估到第四轮,十余年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水平始终是最强的两所,不曾变动过。另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这5所高校教育学学科实力长期以来处于五强之列。通过第三、四轮的对比,可看出这5所师范类高校无论是档次分布还是分数位次均在前五之列,位置未发生变化。总之,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水平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紧随其后,处于第二方阵,未曾变动。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教育学学科作为师范类高校从创建之初就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受到了所在学校的诸多优待,发展态势一直很好。学校自身的悠久传统、学科资源的长期积累等使得师范类高校在教育学学科上颇具先发性优势。而包括综合性大学在内的非师范类院校实施教师教育只有20多年的历史,加上许多高校增设教育学学科只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性,因此,现在与师范类高校在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于2017年年底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参评高校共计101所。因只将前70%的学科进行分档公布,故公布可见的高校共69所。以学科范围划分,师范类有40所,综合类20所,理工类7所,民族类2所。从办学层次来看,因2017年9月公布了“双一流”建设名单,故以最新的国家高校建设工程为准,通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有26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有43所,如表4所示。
图1 第四轮高校教育学学科水平分布情况
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自愿参与教育学学科评估的高校数量显著增加。从第三轮的59所到现在的101所,参评高校数激增,可见高校自愿参评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也间接反映出开设教育学学科的高校数量呈增长趋势。
根据两轮的对比结果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三、基于全国学科评估结果的思考
(一)师范类高校在巩固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通过两轮各自评估结果的分析及对比分析,师范类的教育学学科实力一直以来处于领先者的地位。因而,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为提升学校与学科的质量,师范类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学学科的示范作用,在继续巩固发展这门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带动其他与之相关的学科发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这五所高校教育学学科实力一直居于顶尖。故而,这些高校可以在巩固强势学科地位的同时,发展其他原先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科,以形成文理兼备的学科图景。而且,根据现实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高水平的师范大学就已开设了许多非师范专业,且成绩不俗。如,在第四次的学科评估中,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在教育学学科上保持一如既往的超强优势之外,各自还有其他学科居于学科前10%之列。北京师范大学除教育学外还有地理学、戏剧与影视学等5门学科居于A+档次之列,华东师范大学除教育学外还有世界史这门学科处于A+档次之列。
二是努力保障流域防汛防台和供水安全。制定太湖防御超标准洪水应急处置方案和太湖抗旱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积极应对台风、干旱和洪涝灾害,加强流域水质监测和太湖蓝藻调查,科学精细调度,努力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
(二)非师范类高校需确立明确的学科方向
开设有教育学学科的非师范类高校在发展此学科时,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学学科方向。只有明确了学科发展的目标,学科才能顺畅地发展。通过上述的统计分析发现,非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学科实力逐渐在增长,但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在教育研究、人才培养方面与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科多互动、交流,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同时,要避免因为追求综合性、追求学科点数量而随意开设教育学学科,致使教育学学科有名无实的现象出现。
具体而言,包括综合类和理工类在内的综合性高校需在教育学学科体系内确定本校的主攻方向,如,是侧重基础教育还是侧重高等教育?在这方面,有些非师范类高校堪称标杆,从两轮的学科评估结果就可看出,做得很好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教育学学科水平相比普通师范类高校高出几个档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在教育学科上有着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北京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浙江大学的教育史,清华大学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第二阶段称为“任务型学习”阶段,即Taskbased study。在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之后,教师会因势利导提出一系列与工作过程一致的任务,要求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例如,找出各类车的车标及其中英文对应名称等。
(三)正确认识学科评估结果的评价功能
虽然部分大学较为排斥排行榜,但不仅中国,世界范围内的大学之间的排名竞争亦已成常态,排行榜的存在与影响力已不容忽视[13]。同时,学科评估排名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大学综合实力排名[14]。故而,解决的途径之一在于设法改进大学排行榜,注重较为科学的学科排行。就高校而言,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了解自己的办学水平以便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但靠高校自身的经验感受无法对自身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故需要借助评估手段来判断自身所制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对于真实反映高校的学科实力,推动高校以评促建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第四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相比以往更加完善与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学科评估虽有其积极的作用和价值,但过分注重评估结果则得不偿失,评估只是促进学科建设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的目的。一方面,由于评估的理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的过程、评估的数据采集等都会对最终呈现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已有的评估指标体系或开发出新的更加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任何评估都是有局限的,不可能完美无缺。一级学科评估有其重要的评价功能,但无论是进行成绩排名还是档次分级,都不可能囊括学科所有的情况。第三轮的学科评估,可以让高校了解自己各学科及兄弟院校的现状、促进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以及让公众了解各高校及其学科实力等,但同时也存在评估环节的透明度不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难以量化等局限[15]。第四轮的学科评估较之上次各方面均有完善,但在深入挖掘学科大数据、提供咨询分析报告服务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学科评价标准方面有待加强[16]。因此,高校要尽量避免对反映学科建设的定量指标过于关注,要合理利用学科排名结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EB/OL].(2017-12-28)[2018-02-01].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kpgjg/index.shtml.
[2] 王立生,等.我国学科评估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38-41.
[3] 李立国.综合性大学撤销教育学院,怎么看[N].中国教育报,2016-07-25(3).
[4] 秦惠民,申素平.教育类一级学科设置探讨[J].教育研究,2009(9):40-45.
[5] 张忠华.中国教育学学科及学位授权点发展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7(12):15-26.
[6] 谢 赛.从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看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的发展[J].教育评论,2017(1):57-61.
[7] 余 洋.“985工程”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31(9):116-120.
[8] 吴 薇.中国教育学一级学科排名分析——以美国教育学院排名为参照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2016(5):28-36.
[9] 金 诚.非师范类院校教育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7(3):61-65.
[10]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EB/OL].(2017-04-25)[2018-02-01].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jyss/.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2018-02-0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12] 吴云峰,张端鸿.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进退步情况“扫描“[EB/OL].(2017-01-16)[2018-02-01].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I94jakL?title_sn/0&s=9&appid=xiaomi&ver=4.5.5.3&utk=7zsog3wy.
[13] 刘海峰.大学排行榜时代的“两校互竞现象”[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0(6):16-21.
[14] 卢丽君.专家:学科排名比大学综合排名更准确[N].中国教育报,2004-10-08(1).
[15] 董云川,徐 娟.对新一轮学科排名热的理性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2):27-31.
[16] 以评助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就第四轮学科评估有关情况答记者问[EB/OL].(2017-12-28)[2018-0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712/t20171228_323245.html.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8742(2019)05-0017-10
doi: 10.3963/j.issn.1672-8742.2019.05.003
作者简介: 周启坤(1995-),男,湖北南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估。
(编辑:荣翠红)
标签:学科评估论文; 教育学论文; 学科发展论文; 学科布局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