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梅里美研究评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梅里论文,近二十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作家梅里美是一位富有独创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小说家,他以为数 不多的十几篇作品就进入了十九世纪最有成就、最令人难忘的著名作家的行列,与巴尔扎克 、雨果、司汤达等艺术大师齐名。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对这位文学奇才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对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有力的开掘,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学者们从其艺术背 景、特殊经历、总体特色等方面做了分析,还对他的众多的单篇作品做了赏析。本文拟对我 国梅里美的研究作一个概括性的回顾,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些展望。
一、创作背景
梅里美的小说创作风格奇特,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这首先与他的时代状况和他的特殊经 历有关。赵瑞蕻是《梅里美短篇小说选集》的翻译者,他指出,梅里美进行艺术活动的时期 ,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及其垮台,金融资产阶级建立统治,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法国 社会矛盾,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是异常尖锐的:一方面是封建势力仍在挣扎 ,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复辟和反复辟的搏斗,人民群众生活穷困、被奴役的状 态,工人阶级的多次起义,以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这一切构成 了当时法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动荡不安、变化多端、斗争错综剧烈的生动局面。作为 最主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浪漫主义,正是当时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以及政治上斗争的反映 。肖厚德指出,梅里美所处的时代,是文学领域里自由主义思潮汹涌澎拜的时代,是反古典 主义运动逐渐接近法兰西喜剧院那场暴风雨的时代,他以一个浪漫主义文艺战士的身份出现 ,但他在揭露和抨击现实方面,可能比同营垒里的其他人,更尖锐更露骨。
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也与他的个人文化修养、家庭教育等有关。众多的研究者也注意到了 这个问题。肖德厚介绍了梅里美的其它活动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梅里美曾经被任命为历史 文物总督察官,这不仅使他要到法国各地去考察,而且有机会去科西嘉、意大利、希腊、小 亚细亚以及西班牙访问,这一方面有助于他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积累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他的两篇代表作就是在这个时期 问世的。岸波指出,梅里美出身于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母亲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给了他 良好的启蒙教育和艺术熏陶。后来梅里美在巴黎结识了司汤达,使他终身受益匪浅,这些使 梅 里美在发挥艺术创造的独创性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特色
梅里美小说创作的总体艺术特色是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邓国平从二元对立的矛盾角度 观照了梅里美艺术特色的复杂性。他认为,梅里美的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但内涵是浪漫 主义的。他笔下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有着鲜明的写实精神;梅里美对现实是不满的,但由于 时代和历史的局限,他无法达到他所追求的生活高度与思想深度,这就导致了他自身的心灵 深处产生了无法解脱的苦闷和矛盾,从而激发了他对大自然所赋予的真诚、美好、淳朴人性 的 追求,对打破资产阶级道德体统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平凡的事物和超常行为的向往,这又构 成了梅里美小说的情节,要么是震撼人心的事件,要么是异乎寻常的行为,而大部分的故事 结局带有悲剧性。但作者并没有运用夸张的笔调,悲怆的语言,恰恰相反,作者使用的是含 蓄冷静的叙述,诙谐调侃的笔调,基本是一种带喜剧色彩的语言。这种以平静的笔调叙述不 平静事件,以喜剧性的语言描写悲剧性的情节的反差效果;恰恰加强了作品的客观性,从而 增添了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可信心理。第三,事态发展既在情理之中,故事结局又在意料之外 ,这在梅里美的许多小说中都有体现。
赖太禄把梅里美的艺术特色概括为三个方面:精细的人物刻画,娴熟的艺术技巧;微笑的 讽刺,平静的态度;高度的精练,严谨的结构。他说,梅里美对所描写的人物和现实生活, 爱憎是分明的,褒贬也是清楚的,但他又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某种超脱,既不人为倾 泻热情的赞美,也不表露强烈的憎恶,即使叙述一些惊心动魄的或惨绝人寰的故事,他的态 度 都能做到十分平静。
赵瑞蕻也认为,尽管司汤达和梅里也拥护浪漫主义,但在他们的作品和理论中,已现出了 现实主义的光芒,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最初原则。他们都讨厌夏多布里昂和拉马丁等人的 观点和矫揉造作、浮夸奢华的文风;都排斥作为浪漫主义特色之一的慷慨激昂的调子。梅里 美 所采取的题材虽然很多是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的,但他只是冷静地叙述它们。他的创作态度 是严肃沉着的,感情是异常冷谈的,决没有象雨果、戈蒂耶那份热辣劲,尽管他欣赏那奇特 的性格,激情与力量。赵瑞蕻还注意到了梅里美的语言,称他为语言艺术大师。他说,梅里 美的语言干净利落,具有少见的准确性与鲜明性;谴词用句,一丝不苟,有他自己独特的风 格,真正做到了英国十八世纪作家斯威夫特所说的那样:“适当的词语用在适当的地方。” 他认为梅里美的小说是学习法文最好的范本之一。
比较文学方法是一座研究文学的桥梁,它使我们能够把不同的地区,不同时代的文学现象 联系在一起,在世界文学的总体结构中进行考察,因而能进一步了解各种文学现象之间的历 史的美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殷国明比较了梅里美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他们的共同性表现 在:第一,他们描绘生活的独特视角都是从现代文明的面纱下揭露出人生的悲剧,在荒山僻 地的人类生活中索求人性的复归。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悲剧,无论是梅里美或者沈从文 ,都没有认识到悲剧最终产生的根源,他们不可能从更高阶段的文明中看出资本主义文明的 局限性,而只能把古老的未被开化的人性作为参照物,为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的东西 感到惋惜。第二,梅里美和沈从文都对民歌民俗有很大的兴趣,对民歌清新自然的格调由衷 地爱好。第三,梅里美和沈从文都不喜欢浮夸、雕琢的文风,虽然后者也曾受到欧洲浪漫主 义文学的影响。他们的小说追求新奇的故事和情节,但从不喜欢大惊小怪,而常常以平淡的 笔调写下惊心动魄的场面。比较文学也要找出不同文学现象的相异点。殷国明指出,富裕的 家庭出身使梅里美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却远离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能看到山地海岛上下 层人民生活真诚淳朴的内容,看到远离巴黎上流社会的野人村姑的热情和勇敢,却不能理解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迫不得已的痛苦。沈从文却不同,他接触过广大的人生,下层劳动人民的 酸辛在他心中播下了种子。在他赞美下层人民心灵美好的品质时,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实际生 活的悲惨。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常常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浸透着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因此,当梅里美向人们奉献出一朵朵“恶之花”的时候,沈从文却培育出一株株“善之花” 。另外,时代的紧迫感对沈从文这样的作家来说也表现得很明显,他的作品具有梅里美作品 中所缺乏的探索精神。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危机感时刻迫使着沈从文去关心现实的命运,这表 现 在他赞美笔下的人物,同时同情他们,为他们的悲剧命运感到愤愤不平,希望能够改变这种 人生。殷国明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地切中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著名 作家的创作内蕴。
三、单篇赏析
梅里美有多篇精致、精美、精细的中短篇小说,许多论者对他的单篇作了赏析。
吴康如从“人间情”的角度评析了梅里美的短篇小说《阿尔赛娜·吉约》。梅里美在小说 中赞美了人间朴素,真诚,美好的“真情”,并把这种世谷之情与宗教中的天国之情作了对 比,肯定了女主人公对人间真情的执着和向往,突出了作品反封建反教会的批判主题。吴康 如认为,梅里美早年曾受到过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这就决定了他后来对资本主 义社会的某些束缚人个性自由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信条的否定态度。但他把对资本主义社会中 某 些现象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人物的个性追求上,即他通过赞美人物的某些淳朴、勇敢 的个性追求来曲折地表现他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在这篇作品里,梅里美以赞赏的笔调把女主 人公的执着写成是一种离经判道的反叛行为,一种淳朴、勇敢的个性追求,以突出作品的社 会批判主题。
张仁娣认为《阿尔赛娜·吉约》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作者在叙述一则曲折的爱情故事时, 没有丝毫浮夸、雕琢的痕迹,而是以一种平谈的笔调,不露声色地写出了令人心悸的动人场 面。在看似平淡中,寄托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二是利用强烈的对 比效果来表现自己的意图,揭示作品的主题。
薛迪之评析了《卡门》里梅里美的风格。他认为,在梅里美的笔下一切都是奇特的,并且 洋溢异国情调,但并不能因为他描写了奇特的性格和人的奇异的命运就把他列为浪漫主义的 族类。判定一个作家使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不仅要看他描写了什么,而且要看他如何描写 。在描写方式上,梅里美使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干制法”。所谓“干制法”:一是作家不动 情;二是让事实说话。他无动于衷地躲在人物后面,从不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自己的意见。他 很会自我控制,决不允许同情和感动超越艺术节制的限度。他的原则是“切勿过分”,他的 窍门是使别人感动而自己却不动声色。他用作家的冷换取读者的热。然而作者又不是毫无感 情的,他对他的人物,对他描写的事件,倾注着丰富的感情,他只是用钢铁般的意志紧守住 感情的闸门,不让它涌泻出来而已。梅里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为什么不象巴尔扎克那样 ,选取法国现实的题材呢?为什么不象雨果那样,使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呢?薛迪之认为,梅里 美恰恰介乎巴尔扎克和雨果之间,他不象巴尔扎克那样,游离于七月王朝之外,是一个在野 派;也不象雨果那样,在朝中据有高官厚禄,是个政府要人。他站在边缘看这个政府,看这 个社会,看到了许多同他早年信仰的启蒙主义相抵牾的东西,因而非常不满。但他又不愿也 不能直 接地去揭露它和批判它。他不得不去寻求自己的路。他找到的道路是:尽量削弱作品的现实 针对性和政治色彩,到远方去寻找素材,描写那化外之民,从远处抽打七月王朝。
肖德厚认为《卡门》这篇小说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梅里美又一次描写了人物性格的 复杂性;第二是打破了爱情悲剧的常规写法,作者把产生悲剧的可能性,很自然地渗透到男 女主人公性格中去,让外部事件作为诱因,使悲剧的毒素在人物的血管里发作,最终导致不 可避免的悲惨结局;第三,梅里美在这里同样以客观的态度,朴素的笔调,不动声色地记叙 了 自己亲身经历或采访得到的社会新闻,因此读来倍觉亲切可信。
总的来说,学者们对梅里美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他们从总体到局部,从思想倾向到艺术 特色,从思想传承到艺术创新,从结构到语言对梅里美的小说创作做了多方位的立体透视, 一个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家的动人魅力被解析在读者面前。
但对梅里美的研究,论者们运用的主要是一种从十九世纪以来的传统历史主义批评方法, 即重点是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所做的分析。要对一个作家的创 作做深入的研究,传统的传记式批评、历史还原批评只要运用得好,都会是有效的,它揭示 了 作家创作的诸多层面,但这种批评方法的缺陷是明显的,它面面俱到,但显得笼统而不深刻 ,许多研究停留于印象式的赏析,缺乏理论的观照。因此,梅里美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 地方:
1.梅里美的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叙述态度的冷静和角度的全知全能上 ,他多半站在上帝的视角做全方位的叙述,但在《卡门》一文中,叙事主人公与作品主人公 ,时而分开,时而又合二为一,小说的叙述视角与一般现实主义小说并不一样。而且作者为 了表示叙述的客观性,还有意在末尾安排了一篇关于波西米人种的论文。这种叙述策略有什 么深意和效果?能否用现代叙事学理论来重新审视《卡门》的艺术魅力呢?
再如,梅里美的艺术语言有自己独到的特色。他的悲剧性情节是用诙谐戏谑的喜剧性语言 传达的,他的叙述语言是带感情色彩的。能否用形式主义、新批评等“内部研究”的批评理 论诠释梅里美作品的叙述人语言,作品人物的语言以及小说的节奏,以及这种语言对作品整 体 效果的促成?
附:梅里美研究论文索引(部分)
1.郭俊峰:梅里美和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吉林日报》1997.2.20
2.吴康如:问人间情为何物:梅里美短篇小说《阿尔赛娜·吉约》评析,《外国文学研究 》1995.1
3.邓国平: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中文自学指导》1993.6
4.李江山:梅里美小说艺术初探,《宁夏教育学院·银川师专学报》1994.2
5.郑永慧:梅里美和他的短篇小说,《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2.3
6.蓝泰凯:梅里美历史小说《查理第九时代轶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4
7.张仁娣:读梅里美的小说《阿尔赛娜·吉约》,《中文自学指导》1994.10
8.夏书文:梅里美的心理分析小说及成因初探,《萍乡教育学院学报》1991.1
9.赖太禄:试谈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赣南师专学报:哲社版》1983.4
10.刘红娃:论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地方色彩,《外国文艺欣赏》1986.3
11.刘彦:简论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重庆社会科学》1985.4
12.殷国明:在不同的地平线上:梅里美和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5.3
13.肖厚德:梅里美及其作品,《文学知识》1985.3
14.薛迪之:《卡门》的梅里美,《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4
15.岸波:梅里美小说的独创性,《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3.3
16.李赐林/胡彬彬:一幕“罪恶的悲剧”(梅里美的短篇小说《塔芒戈》试析),《邵阳师 专学报》1981.8
17.赵瑞蕻:《梅里美短篇小说选集》译后漫记,《南京大学学报》1980.1
标签:艺术论文; 文学论文; 梅里美论文; 小说论文; 短篇小说论文; 文化论文; 卡门论文; 沈从文论文; 作家论文; 巴尔扎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