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管理是管理学生过程中最常见的形式,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了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纪律氛围。虽然班级管理已经成为常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让学生拥有共同的起跑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问题研究
一、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有限
我们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后能够发现,大多数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这是因为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实在有限,班主任仅凭着自己的管理经验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利用权威“镇压”或是进行说教管理,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也并不科学,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班主任要面对很多学生,难免没有耐心。除此之外,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采用统一的确定式管理法,给学生制定了一定的条例,只要学生不违反条例就是合理的,这种情况也十分不科学。[1]
(二)小学生思想受不良文化影响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这个阶段也很容易养成好的习惯。虽然可也没有像初中高中那样紧张,但还是要为中考打好基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发展迅速,有很多小学生都已经拥有手机,思想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网络上的信息比较混杂,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2]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尽科学
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自制能力较差,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导致这些小学生的容忍度也越来越小,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还有一些父母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培养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放任这些孩子自由发展,没有合理的进行情感引导,没有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导致学生过于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班级管理观念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班主任要在这过程中建立新的管理观念,不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在这过程中要以创新的思维来看待班级管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因为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思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一个性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班主任可以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差异,在这些差别中寻找出不同的管理方法。这样既能提高管理的实效性,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加强班级管理活动的民主性
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一个班级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学生在这过程中处于学习事物的新阶段,记忆力较强,对事物的印象深刻。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民主为原则的管理方式。[3]
第一,可以选择以民主的方式竞选班干部,在班级内部进行选举,有学生共同表决这样学生就能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班干部。在班干部帮助班主任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更加配合。
第二,在班级内部建立管理小组。选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拥有一定的权利,能够为班主任提供服务,帮助班主任共同管理学生。
第三,班主任要亲力亲为,负责班级中的各项事务,和学生一起,做到人人有事做。
第四,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共同进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班级内部的管理效率也会提高。
因为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区别。在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自由发展,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健康,守规矩,有思想的人。所以可以积极的创建个性化评价体系。班主任要定时定期召开班会,和学生一起讨论前一段时间班级内发生的事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主题班会讨论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解决学生内部的矛盾。之后征求学生的意见,询问学生近一阶段班级内部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前提是确保学生的安全。班主任可以遵循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一起商讨,例如,共同进入养老院进行义务劳动,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等等。让学生代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在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语演讲竞聘的形式参加班级活动。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定时定期举办班会,也可以在微信等各种交流平台上和家长沟通,在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努力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就要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如果一个班主任有好的管理措施,那么就能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条不紊,如果班主任缺少经验,那么整个班级就会表现出杂乱无章的情况。所以首先班主任要储存一定的管理知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更多的便利,可以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了解系统的班级管理方法。还要在班级分配的过程中,平均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尽可能的减轻班主任的教学负担,给班主任留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结语: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由于这个过程十分繁重复杂,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充满耐心,认真负责,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成功的班级能够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班主任的管理意义重大。班主任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继续研究,以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只有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兆山 张海波 整体性视角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陈学军 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倪绍明.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文教资料.2014(12).
论文作者:陆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班级论文; 过程中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小学论文; 在这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