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陈彭洪

解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陈彭洪

广东鹏清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工程所在地的局部气候、地质、水体、生物多样性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该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充分注意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健全相关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水资源在地域上均衡分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健全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程度减少改变环境的建设因素,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原本工程所在地大片的陆地变为湿地,对该地域的气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降雨量,水利工程一般都会大量蓄水,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库上空的水汽量会显著增加,使得该区域的湿度加大,降雨量随之增加;②降雨地区分布改变,水体因为蒸发吸热,所以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温度会普遍低于周围地区,反而使该地降雨量减小,随着气流变化,工程所在地外围区的降雨会增加,尤其是地势较高的迎风面;③受大范围水体的影响,当地的气候会变得更为稳定,因为水体蒸发凝结能调节热量的变化,使得该地随着季节变化温度差比以前小,因而当地夏季降雨量会有所下降,而冬季降雨会明显增加④对大气的影响,是水利工程对气候最为直接的影响层面,这个问题在轨迹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属于较严重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受地形限制一般为中小型工程,对大气产生的影响较小,且我国绿地湿地等面积较大,自然的气候调节能力较强,所以不足为惧。

1.2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大量蓄水必然会导致河流水体状态发生变化,地下水稳升高,使得靠近水坝的河流沿岸土地被淹没,使得大坝附近地质土壤发生变化。被淹没的土地因浸水其通气性变差,突然中的微生物因缺氧活跃度降低,土壤肥力得不到有效补充,作物被淹没后也难以生长,根系衰败,整片土壤湿度过大而沼泽化,而在大坝附近未全部被水淹没的地带,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深处的地下水因为毛细管原理渗透至地表,蒸发后使得地表盐分剧增,导致该地盐碱化,同时可能引起植物生理干旱,导致植物枯亡。此外,大坝的建设导致当地稳定的地质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地下水渗漏等地质灾害,甚至有可能诱发地震。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大面积的蓄水,地下水位明显上升,使得地壳所承受的水体压力增加,岩层与地壳物理受力平衡被打破,河道沿岸的山体强度也会下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1]。如果大坝工程建设出现纰漏,地下水大面积渗漏也会影响周围地段的生态平衡。

1.3对水体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人为调节水资源的分布,因而对于水体的改变是最直接的。水利工程蓄水后,会直接改变当地的水文情势,首先水库表面水分循环发生改变,间接影响到当地气候环境,为此,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整治项目,使得自然水系的流向变化由原来复杂的自然多分支水流变成规则的单一水流,河流水流量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性也显著降低,使得河流生态结构变得单一化,河水净化能力将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水库中大面积水体的特殊温差调节功能,使得水体流过水库是,水温发生了改变,水质也发生了一定改变,由于水库的建设,水流速度降低,水中悬浮物大量沉积,使得水库中藻类活跃度提升,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与水中的碱性元素结合形成沉淀,水体硬度下降,避免了水体毒性增加的情况,但是水流速度增加,使得水体与空气接触的有效面积降低,水中氧含量降低,有毒气体的逸散量也降低,导致水体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水库中大量藻类生长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沼泽化大量释放温室气体,污染物及重金属大量沉积形成次生污染源,影响水库下游的生态环境因水体污染而遭到破坏[2]。

1.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水利工程建使得当地气候、地质、水体等发生改变后,其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变化。对于陆生生物而言,水库大面积蓄水使得土地淹没,绿化植被大片消亡,微生物种类及活跃度随之降低,植物生物多样性遭到毁灭性打击,陆生动物(鸟类、昆虫等)因栖息地的环境改变而选择迁移甚至因此死亡,使得该地陆生生物种类减少,只有极少数生物能适应环境的改变继续生存。对水生生物而言,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更为明显,水库的建设导致水体的水质、水温、流速、流向等都明显变化,人为的控制使得水流的自然生态性降低,破坏了水生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水文条件和水体环境,河道的整治组个了鱼类的洄游路径,且水质水温的变化使得鱼类不能正常繁殖,水体环境的稳定反而使得鱼类无法生存,且且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大量污染物的堆积使得鱼类的生存难度加大,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3]。人为控制水资源的分布,从本质上是为了人类服务,而自然界的调控则是受到生态平衡的影响,更适宜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与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2.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有效举措

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水资源在地域上均衡分布,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便利性大大提升,存进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带给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生态环境的改变。

2.1提高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重视度

在梳理工程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周围及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秉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设计理念,对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了解,尽量减小水利工程对自然流域的改变,降低其对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比如河道整治是尽量避开鱼类洄游繁殖地段、大坝建设时采用环保材料等[4]。若出现必然影响到生态环境的情况,必须设计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入到设计环节中,贯彻落实到施工阶段。

2.2健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即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包括气候环境、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生物多样性,结合工程具体规划,评价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水利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通过系统具体的数据表现出来,为设计师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提供数据支持,充分考虑到环境生态变化因素进行科学可行的方案设计。

2.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贯彻落实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依靠自然界的自我调控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种大面积深层次的破坏修复,只能通过认为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将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尽快恢复该地的生态平衡。通过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明确补偿机制的对象及方位,制定有效的方案,在施工时落实到实处,加强对补偿机制效果的监督,确保补偿措施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坏境的不良影响,有效促进生态平衡的复原。

结语

水利工程,其本质是公益项目,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便利,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工程设计规划时,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保证生态效益,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买买提江·阿布都艾尼.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2:205-207.

[2]孙晶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J].吉林水利,2015,10:33-35.

[3]刘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质量探索,2016,01:44-45.

[4]王越军,候怀欣,韩会军.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21:43-44.

论文作者:陈彭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解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陈彭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